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9920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46
第二汇流排具有第二电极端子部和第二连接端子部。第一汇流排具有第一电极端子部、侧面侧连结部、突出部和第一连接端子部。形成有连接用小突片(连接用突起部),所述连接用小突片与电容器元件单元的电极面接触而弹性凹陷,该电容器元件单元从与所述侧面侧连结部相反的一侧插入到所述第一电极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子部之间的空间中。电极端子部之间的空间中。电极端子部之间的空间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该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单元、分别连接到该电容器元件单元的下端面侧的第一电极面及上端面侧的第二电极面的第一及第二汇流排、以及覆盖电容器元件单元整体和第一及第二汇流排的一部分的包覆用树脂。

技术介绍

[0002]在组装电容器时,对焊接用夹具进行如下操作。
[0003](1)首先,安装位于下侧的第一汇流排。
[0004](2)接着,在第一汇流排之上安装电容器元件单元。
[0005](3)接着,将位于上侧的第二汇流排安装在电容器元件单元之上。
[0006]对焊接用夹具组装所述第一汇流排、所述电容器元件单元及所述第二汇流排的通常的上述步骤(1)、(2)、(3)在能够应用它们的电容器的形状及结构方面存在限制。
[0007]在图9a及图9b所示的电容器的情况下,位于下侧的第一汇流排B1'的形状及结构不具有从上方向下方安装该电容器元件单元U的妨碍要素,而且处于半组装状态的第一汇流排B1'及电容器元件单元U的形状及结构不具有从上方向下方组装第二汇流排B2'的妨碍要素。
[0008]然而,如果第一汇流排或第二汇流排中的任一个或两个的形状及结构复杂,则有时无法采用上述的通常的组装步骤(1)

(2)

(3)。
[0009]例如,图10a至图10d示出第二汇流排B2的形状及结构比较简单,与此相对,第一汇流排B1的形状及结构相当复杂的电容器的情况。
[0010]第二汇流排B2的形状及结构比较简单,具有与电容器元件单元U的第二电极面2B(图12b)连接的第二电极端子部21和从第二电极端子部21伸出的第二连接端子部24。除了第二连接端子部24以外的第二电极端子部21整体呈一张平板状。
[0011]第一汇流排B1的形状及结构比第二汇流排B2的形状及结构复杂,具有与电容器元件单元U的第一电极面2A(图12b)连接的第一电极端子部11、从第一电极端子部11以沿电容器元件单元U的侧面的状态伸出的侧面侧连结部12、从侧面侧连结部12以与第二电极端子部21靠近并重叠的方式伸出的突出部13、以及从突出部13伸出的第一连接端子部14。除了第一连接端子部14以外,第一电极端子部11、侧面侧连结部12及突出部13整体的剖面呈大致“U”字形。
[0012]此外,连接端子部为用于与外部供电线路连接的要素,除了连接端子部以外,汇流排整体由包覆用树脂(未图示)包覆。
[0013]并且,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汇流排B1的大致“U”字形的上端部的突出部13位于第二汇流排B2中的第二电极端子部21的外侧(上侧),并且成为与该第二电极端子部21靠近并重叠的状态。
[0014]在具有这种形状及结构的电容器中,在对焊接用夹具安装第一汇流排B1之后,无法通过从上方向下方的移动来安装第二汇流排B2,而是如图12a~图12c所示,需要在第二
电极端子部21位于突出部13的下方的状态下从横向侧方插入第二电极端子部21。在该插入状态下,第一汇流排B1和第二汇流排B2呈大致“U”字形。之后,安装电容器元件单元U,但无法通过从上方向下方的移动来安装电容器元件单元U。这是因为,重叠的突出部13和第二电极端子部21妨碍电容器元件单元U向正下方移动。
[0015]由于具有这种形状及结构方面的限制,因此必须从形成在与侧面侧连结部12相反的一侧的开口(入口)40a沿横向对第二电极端子部21与第一电极端子部11之间的空间40插入电容器元件单元U来实现电容器元件单元U相对于焊接用夹具的的安装。
[001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2

367857号公报(图4)
[001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14

113053号公报(图19)
[0018]然而,这种插入限制会引起如下问题。
[0019]电容器元件单元中的各个电容器元件彼此之间的上下宽度具有尺寸公差。虽然存在该尺寸公差,但为了将汇流排中的电极端子部确切地焊接到所有电容器元件,通常一体形成有舌片状的连接用小突片,该连接用小突片通过在电极端子部中的切开而具有弹性变位功能。无论电容器元件单元的插入方向如何,都需要形成该连接用小突片。在上述的现有例的情况下也同样实施该连接用小突片。
[0020]在此,关于对作为位于下侧的第一汇流排B1的电极端子部的第一电极端子部11形成具有弹性的舌片状的连接用小突片的情况下的操作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虽然对第一电极端子部11通过切开来形成舌片状的连接用小突片11a',但在形成时通过在第一电极端子部11上残留连接用小突片11a'的部分而形成剪出孔11b。连接用小突片11a'被形成为对应于剪出孔11b而从其孔边缘伸出的状态。舌片状的连接用小突片11a'在以一条直线状倾斜的状态下立起,从而该连接用小突片11a'带有弹性。也就是说,处于从作为孔边缘的附着根部向斜上方的游动端部倾斜的姿势。成为随着从附着根部靠近游动端部而逐渐靠近电容器元件1的电极面(第一电极面)1a的形状。通常,对每一个电容器元件1形成多个具有弹性的舌片状且直线倾斜状的连接用小突片11a'。
[0021]在如图9a及图9b所示的现有例那样将电容器元件单元U(电容器元件1)以从上方向下方的方式安装到焊接用夹具的情况下,直线倾斜状的连接用小突片11a'被电容器元件1的下表面的第一电极面1a向下按压,从而进行弹性凹陷。由此,连接用小突片11a'通过反作用强力推压第一电极面1a,并且在该状态下进行焊接,因此在优良地吸收电容器元件1的上下宽度的尺寸公差的状态下,直线倾斜状的连接用小突片11a'乃至第一电极端子部11确切地焊接到电极面1b。
[0022]但是,如本专利技术的问题那样具有如下情况:在从横向侧方插入的情况下,如图12a至图12c及图13所示,电容器元件单元U(电容器元件1)的插入方向前方的侧面(下端侧角部附近)与直线倾斜状的连接用小突片11a'碰撞,无法确切地插入至空间内的规定位置。
[0023]也就是说,突出部13通过侧面侧连结部12从第一电极端子部11大幅绕到第二电极端子部21的上侧外方位置,突出部13与第二电极端子部21重叠。关于第一汇流排B1和第二汇流排B2呈“U”字形的形状及结构的电容器,在对焊接用夹具依次安装各部件的情况下,必须注意以下问题。即,存在如下的组装作业方面的问题:根据用于吸收多个电容器元件1彼此之间的上下宽度的尺寸公差的直线倾斜状的连接用小突片11a'的突出方向(立起方向),从横向侧方插入的电容器元件单元U(电容器元件1)与该连接用小突片11a'碰撞,无法确切
地安装电容器元件单元U。在此,如果将连接用小突片11a'的突出方向构造为与电容器元件单元U的插进方向(插入方向)相同,则能够避免连接用小突片11a'的卡住。然而,此时连接用小突片11a'的附着根部位置远离侧面侧连结部12,存在ESL(等效串联电感)及ESR(等效串联电阻)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器元件单元,在所述电容器元件单元的两端面分别具有极性彼此不同的电极面;第一汇流排及第二汇流排,分别连接到两个所述电极面;和包覆用树脂,用于包覆所述电容器元件单元的整体和所述第一汇流排的一部分及所述第二汇流排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汇流排具有:连接到一个所述电极面的第二电极端子部;和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部伸出的第二连接端子部,所述第一汇流排具有:连接到另一个所述电极面的第一电极端子部;从所述第一电极端子部以沿所述电容器元件单元的侧面的状态伸出的侧面侧连结部;从所述侧面侧连结部以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部靠近并重叠的方式伸出的突出部;和从所述突出部伸出的第一连接端子部,在所述第一电极端子部及所述第二电极端子部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端子部上形成有连接用突起部,所述连接用突起部与所述电容器元件单元的所述电极面接触而弹性凹陷,所述电容器元件单元从与所述侧面侧连结部相反的一侧插入到所述第一电极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子部这两个电极端子部之间的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所述连接用突起部为通过在所述电极端子部中的切开来以舌片状一体形成的连接用小突片,该连接用小突片被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即以“人”字形弯曲,并且随着从作为该连接用小突片的附着根部的一端靠近“人”字的顶点而靠近所述电极面,进而随着从所述“人”字的顶点靠近另一端而远离所述电极面,该连接用小突片在所述“人”字的顶点与所述电极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其中,所述连接用小突片被形成为与剪出孔对应且从该剪出孔的孔边缘伸出的状态,所述剪出孔形成在一体形成有该连接用小突片的所述电极端子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隆志山本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尼吉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