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酶解预消化液态饲料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动物饲料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酶解预消化液态饲料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酶解预消化液态饲料技术是一种新型饲料加工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特定的酶制剂,对饲料进行预消化处理,使得饲料中的蛋白质
、
淀粉等大分子物质能够更好地被动物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
CN108935960A
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预消化液体饲料的生产及应用方法,包括:
S1
:挑选成熟
、
饱满
、
没有破损的优质小麦和非转基因大豆(以下简称大豆);
S2
:清洗步骤
S1
中筛选出的小麦
、
大豆;
S3
:浸泡步骤,将清洗好的小麦
、
大豆放入水中浸泡至小麦
、
大豆不再吸水;所述小麦
、
大豆浸泡温度为 />2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酶解预消化液态饲料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壳(1),所述连接壳(1)顶端的上下两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套筒(8)和第二连接套筒(
401
),所述连接壳(1)的顶端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固定连接于连接壳(1)的底端,所述连接板(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酶解设备(2);第一转动杆(
402
),所述第一转动杆(
402
)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套筒(
401
)底部内壁;切割刀片(
403
),所述切割刀片(
403
)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切割刀片(
403
)均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套筒(
401
)的圆周表面;第一连接块(
501
),所述第一连接块(
501
)固定连接于酶解设备(2)的进料口,所述第一连接块(
501
)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套筒(
401
)的底端;第二筛网(
606
),所述第二筛网(
606
)转动连接于第三连接套筒(8)的圆周内壁;第一筛网(
601
),所述第一筛网(
601
)转动连接于连接壳(1)的两侧内壁;第一定位块(
503
),所述第一定位块(
503
)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块(
503
)均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块(
501
)的圆周内壁,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块(
503
)内均安装有两个阀门(3);第三转动杆(
505
),所述第三转动杆(
505
)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块(
501
)内,所述第三转动杆(
505
)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式传输叶(
502
);第四连接套(
508
),所述第四连接套(
508
)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套筒(
401
)内;以及抖动机构(6),所述抖动机构(6)设于连接壳(1)外,所述抖动机构(6)用于带动第一筛网(
601
)和第二筛网(
606
)抖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于连接壳(1)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三转动杆(
505
)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酶解预消化液态饲料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抖动机构(6)包括:第二连接块(
604
),所述第二连接块(
604
)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
604
)均固定连接于连接壳(1)的一侧内壁;第一弹簧(
605
),所述第一弹簧(
605
)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弹簧(
605
)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块(
604
)的顶端;四个所述第一弹簧(
605
)的另外一端均固定连接于第一筛网(
601
)的底端;第五转动杆(
14
),所述第五转动杆(
14
)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块(
604
)内;第二定位块(
609
),所述第二定位块(
609
)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块(
609
)均固定连接于第三连接套筒(8)的圆周内壁;第四转动杆(
603
),所述第四转动杆(
603
)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定位块(
609
)内;第二传动齿轮(
602
),所述第二传动齿轮(
602
)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传动齿轮(
602
)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五转动杆(
14
)和第四转动杆(
603
)的圆周表面;第二弹簧(
607
),所述第二弹簧(
607
)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弹簧(
607
)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四连接套(
508
)的顶端,四个所述第二弹簧(
607
)的另外一端均固定连接于第二筛网(
606
)的底端;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设于连接壳(1)的一侧,所述传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收集盒(
13
)和第四转动杆(
603
)转动
。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酶解预消化液态饲料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杆(
506
),所述第二转动杆(
506
)转动连接于第四连接套(
508
)内,所述第一转动杆(
402
)的另外一端转动连接于第四连接套(
508
)内;第一传动齿轮(5),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杆(
506
)和第五转动杆(
14
)的圆周表面;第二齿条(
11
),所述第二齿条(
11
)传动啮合连接于两个第一传动齿轮(5)的圆周表面;第二锥形齿轮(
509
),第二锥形齿轮(
509
)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杆(
506
)的圆周表面;第一锥形齿轮(
504
),所述第一锥形齿轮(
504
)固定连接于第三转动杆(
505
)的圆周表面, 所述第二锥形齿轮(
509
)和第一锥形齿轮(
504
)相啮合;螺旋式传输叶(
502
),所述螺旋式传输叶(
502
)固定连接于第三转动杆(
505
)的圆周表面;第二电机(
507
),所述第二电机(
507
)固定连接于第四连接套(
508
)的顶端,所述第二电机(
507
)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转动杆(
50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梦亮,郝文彬,郭学林,任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