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916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山地输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墩柱基础以及多根锚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山地输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山地输电线路最常使用的方式是开挖基面较小的原状土基础形式,例如掏挖基础

岩石嵌固基础

挖孔桩基础

掏挖基础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原状土基础型式,它以天然土构成的抗拔土体与基础自重相互作用而保持基础的上拔稳定

岩石嵌固基础是利用机械或人工在岩石地基中修凿成形,底部嵌固于基岩中的基础

充分利用岩石的剪切能力,达到提高基础抗拔能力的目的

人工挖孔桩基础是利用人力

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一般直径较粗

[0003]上述几种基础形式在对高风速地区使用大作用力铁塔时,都需要对基础进行加深并扩底,而在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时由于基础作用力大,上述原状土基础在设计计算时,往往基础开挖深度大且在施工过程中实施过程均由人工开挖,深基坑作业风险高,从而造成了部分施工人员出现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础开挖深度大且在施工过程中实施过程均由人工开挖,深基坑作业风险高,存在安全隐患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包括:
[0006]墩柱基础,部分位于山地内部,且其底部与所述山地内部的岩石层中的岩体接触;以及
[0007]多根锚索,绕着所述墩柱基础的轴心间隔设置,所述锚索的一端位于山地内部且与所述岩体连接,所述锚索的另一端外露于山地且与所述墩柱基础连接,所述锚索与所述墩柱基础之间形成有倾角,所述倾角为
10
°‑
35
°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锚索包括锚索体,所述锚索体沿着其长度方向可依次划分为锚头

自由段以及锚固段,所述锚头与所述墩柱基础连接,所述锚固段与所述岩体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自由段的锚索体外侧设置有防腐层以及套管,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防腐层外侧;
[0010]位于所述锚固段的锚索体外侧设置有通过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浇筑形成的保护层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锚索还包括沿所述锚索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架线环,多个所述架线环分布于所述自由段以及所述锚固段上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架线环之间的间隔为1‑
1.5m。
[0013]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如上述所述的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在山地上测放待钻锚孔位置以及待钻桩孔位置,每个待钻桩孔位置的外周均设有多个待钻锚孔位置;
[0015]根据所述待钻锚孔位置进行钻孔,并对该钻孔进行清理,以得到锚孔;
[0016]根据所述待钻桩孔位置进行钻孔,并对该钻孔进行清理,以得到桩孔;
[0017]取多根预应力钢绞线组合形成锚索体,并将锚索体划分为锚头

自由段以及锚固段,对位于自由段的锚索体进行防腐蚀处理;
[0018]进行防腐蚀处理后将锚索体装入套管中,并在自由段套管两端用黄油充填,外绕扎工程胶布固定;
[0019]将处理后的锚索体放入锚孔内,向所述锚孔内浇筑混凝土,在锚固段的锚索体外侧浇筑成型混凝土层,得到锚索;
[0020]在所述桩孔位置浇筑混凝土,得到未封顶的墩柱基础;
[0021]将所述锚索与其对应的未封顶的墩柱基础进行连接,并对所述锚索进行张拉

锁定以及封锚;
[0022]对所述未封顶的墩柱基础的柱顶进行浇筑封顶,得到墩柱基础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待钻锚孔位置进行钻孔包括:
[0024]所述钻孔纵向误差不超过
±
50mm
,横向误差不超过
±
50mm
,高程误差不超过
±
100mm

[0025]所述钻孔的倾角允许误差为
±1°
,钻孔的方位允许误差为
±2°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钻孔进行清理,得到锚孔包括:
[0027]使用高压空气将钻孔内的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钻孔外;其中,所述高压空气的风压为
0.2

0.4MPa。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多根预应力钢绞线组合形成锚索体还包括:
[0029]沿预应力钢绞线的轴线方向每1‑
1.5m
设置一架线环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锚索与其对应的未封顶的所述墩柱基础进行连接,并对所述锚索进行张拉

锁定以及封锚包括:
[0031]对所述锚索进行张拉以及锁定后,从锚头量起,留出长5~
10cm
的锚索体,采用机械切割将其余部分截去;
[0032]锚头进行除锈以及防腐处理后,利用钢筋网罩

现浇混凝土封闭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3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墩柱基础与多根锚索相互配合,且锚索与墩柱基础之间形成有
10
°‑
35
°
的倾角,使得锚索与墩柱基础之间的结构更为稳定,并且可以更好地配合墩柱基础提供的下压力以及锚索承受的拔力,来提高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的抗拉

抗剪和整体强度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施工开挖土方量,降低基坑开挖深度,以此减少了山地基础开挖带来的高风险深基坑作业量,同时通过锚索来连接岩体,增强岩体整体性,提高了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附近山地边坡的稳定性,减少滑坡作用力对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的破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的俯视图;
[003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锚索的剖视图;
[0038]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由段的截面图;
[0039]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锚固段的截面图;
[0040]图中,
1、
墩柱基础;
2、
锚索;
21、
锚索体;
A、
锚头;
B、
自由段;
C、
锚固段;
22、
套管;
23、
保护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墩柱基础,部分位于山地内部,且其底部与所述山地内部的岩石层中的岩体接触;以及多根锚索,绕着所述墩柱基础的轴心间隔设置,所述锚索的一端位于山地内部且与所述岩体连接,所述锚索的另一端外露于山地且与所述墩柱基础连接,所述锚索与所述墩柱基础之间形成有倾角,所述倾角为
10
°‑
35
°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包括锚索体,所述锚索体沿着其长度方向可依次划分为锚头

自由段以及锚固段,所述锚头与所述墩柱基础连接,所述锚固段与所述岩体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自由段的锚索体外侧设置有防腐层以及套管,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防腐层外侧;位于所述锚固段的锚索体外侧设置有通过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浇筑形成的保护层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还包括沿所述锚索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架线环,多个所述架线环分布于所述自由段以及所述锚固段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架线环之间的间隔为1‑
1.5m。6.
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山地锚索墩柱式复合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山地上测放待钻锚孔位置以及待钻桩孔位置,每个待钻桩孔位置的外周均设有多个待钻锚孔位置;根据所述待钻锚孔位置进行钻孔,并对该钻孔进行清理,以得到锚孔;根据所述待钻桩孔位置进行钻孔,并对该钻孔进行清理,以得到桩孔;取多根预应力钢绞线组合形成锚索体,并将锚索体划分为锚头

自由段以及锚固段,对位于自由段的锚索体进行防腐蚀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燚楼佳悦周亚洲李毅章文恺任远张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