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914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改良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中的一种,尽管其在土壤有机碳中的占比较小,但却能够对土壤碳库做出迅速响应并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及氮磷形态转化

因此,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更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以施用生物有机肥,绿肥还田或秸秆还田等方法来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但上述方法往往耗时较长,且秸秆残体等也会对作物根系的生长产生不良作用

[0004]周丛生物是在淹水环境下形成的微生物聚集体,主要由藻类

细菌及其产生的胞外聚合物等组成,其种群丰富且稻田中生物量较大

同时周丛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凋亡后遗留在土壤表面的生物质也有利于释放不同形态的有机物及养分

但现有技术中并没有通过培养周丛生物进而达到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方法,通过向稻田内投放人工载体,有利于促进周丛生物的快速生长,进而达到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稻田中投放人工载体,保持稻田的田面水深为2~
3cm
;投放所述人工载体
20

30d
后,向所述稻田中再次投放所述人工载体;所述人工载体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作物秸秆
80

90


无机肥
10

20
份以及由藻种和菌种组成的混合物1~
1.5
份;首次投放所述人工载体的量为
150

200kg/ha
;再次投放所述人工载体的量为
10

30kg/ha。
[0007]优选的,于水稻秧苗移栽3~
5d
后首次投放所述人工载体

[0008]优选的,所述藻种包括小球藻

念珠藻和丝藻;
[0009]所述菌种包括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
[0010]所述藻种与菌种的质量比为
(3

4)

1。
[0011]优选的,所述小球藻

念珠藻和丝藻的质量比为1:
(1

1.5)
:1;
[0012]所述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的质量比为
(1

1.5)

1。
[0013]优选的,所述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的有效活菌数分别
≥107CFU/g。
[0014]优选的,所述作物秸秆包括水稻秸秆和
/
或小麦秸秆

[0015]优选的,所述无机肥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尿素
40

50


磷酸二铵
25

35
份和钙镁磷肥
10

15


[0016]优选的,所述人工载体的粒径
≤2cm。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稻田中投放人工载体,保持稻田的田面水深为2~
3cm
;投放所述人工载体
20

30d
后,向所述稻田中再次投放所述人工载体;所述人工载体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作物秸秆
80

90


无机肥
10

20
份以及由藻种和菌种组成的混合物1~
1.5
份;首次投放所述人工载体的量为
150

200kg/ha
;再次投放所述人工载体的量为
10

30kg/ha。
通过在人工载体中添加作物秸秆

无机肥以及由藻种和菌种组成的混合物,达到了合理优化人工载体组分的效果,进而为培育周丛生物提供必要的养分;在保持稻田的田面水深2~
3cm
时适量投放人工载体的,有利于淹水环境中周丛生物的快速生长,通过再次向稻田投放人工载体,有利于同步提高周丛生物的光合固碳能力,为提高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碳奠定基础

实验表明,与仅投放含小麦秸秆及无机肥的颗粒载体的稻田土壤相比,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投放人工载体后,稻田表层土壤
TOC
含量

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有利于培育稻田内的周丛生物,进而达到提高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稻田中投放人工载体,保持稻田的田面水深为2~
3cm
;投放所述人工载体
20

30d
后,向所述稻田中再次投放所述人工载体;所述人工载体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作物秸秆
80

90


无机肥
10

20
份以及由藻种和菌种组成的混合物1~
1.5
份;首次投放所述人工载体的量为
150

200kg/ha
;再次投放所述人工载体的量为
10

30kg/ha。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无特殊说明,水稻均按当地种植习惯进行水肥管理

本专利技术所用到的各种原料

培养基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购买

[0021]以质量份数计,本专利技术所述人工载体优选包括
80

90
份的作物秸秆,更优选为
85
份;所述作物秸秆优选包括水稻秸秆或小麦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专利技术所述作物秸秆的粒径优选
≤50


[0022]以作物秸秆的质量份数为基准,本专利技术所述人工载体优选包括
10

20
份无机肥,更优选为
15


本专利技术所述无机肥优选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尿素
40

50


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提高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向稻田中投放人工载体,保持稻田的田面水深为2~
3cm
;投放所述人工载体
20

30d
后,向所述稻田中再次投放所述人工载体;所述人工载体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作物秸秆
80

90


无机肥
10

20
份以及由藻种和菌种组成的混合物1~
1.5
份;首次投放所述人工载体的量为
150

200kg/ha
;再次投放所述人工载体的量为
10

30kg/ha。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水稻秧苗移栽3~
5d
后首次投放所述人工载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种包括小球藻

念珠藻和丝藻;所述菌种包括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所述藻种与菌种的质量比为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琢吴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