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诱发抗原特异性反应的脲类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910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作诱发抗原特异性反应的脲类化合物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作诱发抗原特异性反应的脲类化合物、其荧光标记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和药物治疗学领域,具体涉及脲类化合物


BODIPY
荧光标记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感染性疾病或癌症治疗中细胞免疫疗法因其较好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

该方法通过抗原呈递细胞
(
也叫做树突状细胞
(DC))
的有效呈现和刺激免疫
T
细胞来达到杀灭病毒的目的

[0003]热休克蛋白糖蛋白
96(gp96)
和抗原肽的复合物被抗原呈递细胞吸收,并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I
类分子呈递

为了解释这个过程的异常效率,
gp96
的摄取被认为是通过一个受体发生的,该受体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
(CD91)。
热休克蛋白
90(hsp90)、
钙网蛋白和热休克蛋白<br/>70(hs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作诱发抗原特异性反应的脲类化合物1‑
(4

羟基环己基
)
‑3‑
(3

(2

氧代恶唑烷
‑3‑

)
苯基
)
脲,如式1所示结构
。2.
一种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2‑
唑烷酮
、N,N

二甲基甘氨酸

碘化亚铜及碳酸钾在溶剂
N

N

二甲基甲酰胺
(DMF)
中溶解,滴加3‑
溴苯胺反应生成中间体
I


将中间体
I
在二氯甲烷中溶解,加入三乙胺,冷却,在冰浴下滴加氯甲酸苯酯,反应得到中间体
II


中间体
II
和4‑
氨基环己烷
‑1‑
醇盐酸盐用溶剂溶解,与
N,N

二异丙基乙胺
(DIPEA)
反应得到1‑
(4

羟基环己基
)
‑3‑
(3

(2

氧代恶唑烷
‑3‑

)
苯基
)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中反应温度为
100

120℃
,反应持续
18

24
小时得到所述中间体
I
为3‑
(3

氨基苯基
)
恶唑烷
‑2‑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中中间体
II
和4‑
氨基环己烷
‑1‑
醇盐酸盐用乙酸乙酯溶解,加入
DIPEA
,常温反应9‑
12
小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合物1‑
(4

羟基环己基
)
‑3‑
(3

(2

氧代恶唑烷
‑3‑

)
苯基
)
脲在细胞免疫疗法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通过荧光标记的方法,证实能够激活
CD91
分子进入
DC
细胞
。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斯维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