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8942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4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DC/DC控制电路系统、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双向
DC/DC
控制电路系统

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变换器在针对储能电池应用

光伏
MPPT
应用

以及直流电源应用等场景中的产品设计通常存在差异,以致于不同应用场景中通常需要对应匹配适用不同机型的变换器产品,存在开发成本较高的问题,并且难以做到同一产品多领域的兼容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
DC/DC
控制电路系统

方法及装置,以期提高主功率模块的适配范围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
DC/DC
控制电路系统,所述双向
DC/DC
控制电路系统包括主功率模块和可替换的接口模块,所述接口模块的种类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所述接口模块用于将不同的外部设备接入所述主功率模块;
[0005]所述主功率模块包括低压侧电路

双向
DC/DC
电路

以及高压侧电路;所述双向
DC/DC
电路包括并联的至少两个桥臂,每个所述桥臂上串联有两个晶体管;所述低压侧电路用于连接所述接口模块,所述低压侧电路设有至少两个低压侧正极连接支路和低压侧负极连接支路,每个所述低压侧正极连接支路分别与一个所述桥臂中的两个所述晶体管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低压侧负极连接支路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桥臂并联连接的一端;所述高压侧电路并联于所述桥臂;
[0006]所述接口模块的连接侧设有至少两个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所述正极连接端用于与所述低压侧正极连接支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负极连接端用于连接所述低压侧负极连接支路

[0007]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接口模块的种类包括通用式接口模块

电池接口模块

光伏接口模块

以及预设混合式接口模块中的至少两种;
[0008]所述通用式接口模块用于自定义接入所述外部设备,所述电池接口模块的接入侧接入的所述外部设备为电池,所述光伏接口模块的接入侧接入的所述外部设备为光伏设备,所述预设混合式接入模块的接入侧接入的所述外部设备包括所述电池和所述光伏设备

[0009]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通用式接口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正极直连支路和负极直连支路,所述正极连接端一一对应设于所述正极直连支路,所述负极连接端对应设于所述负极直连支路

[0010]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电池接口模块包括电池正极支路和电池负极支路,所述电池正极支路的接入端用于与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电池负极支路的接入端用于与电池负极连接;
[0011]所述电池正极支路包括正极主支路和至少两个正极子支路,所述至少两个正极子支路均连接于所述正极主支路,所述正极连接端一一对应设于所述正极子支路,所述正极主支路还设有第一熔丝和软启动电路,所述电池负极支路设有所述负极连接端和第二熔丝

[0012]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光伏接口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光伏接入组,每个所述光伏接入组均包括光伏正极支路和光伏负极支路,所述正极连接端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光伏接入组中的光伏正极支路,所述至少两个光伏接入组中的光伏负极支路均连接于所述负极连接端;
[0013]每个所述光伏接入组还包括光敏电阻模块,所述光敏电阻模块包括并联在所述光伏正极支路和所述光伏负极支路之间的两个串联的第一压敏电阻

以及与两个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串联一端连接的第二压敏电阻,所述第二压敏电阻接地

[0014]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预设混合接口模块包括一个电池接入组和第一预设数量个光伏接入组;
[0015]所述电池接入组包括电池正极支路和电池负极支路,所述电池正极支路的接入端用于与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电池负极支路的接入端用于与电池负极连接;所述电池正极支路包括正极主支路和第二预设数量个正极子支路,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正极子支路均连接于所述正极主支路,所述正极连接端一一对应设于所述正极子支路,所述正极主支路还设有第一熔丝和软启动电路,所述电池负极支路设有所述负极连接端和第二熔丝;
[0016]每个所述光伏接入组均包括光伏正极支路和光伏负极支路,所述正极连接端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光伏接入组中的光伏正极支路,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个光伏接入组中的光伏负极支路均连接于所述负极连接端,每个所述光伏接入组还包括光敏电阻模块,所述光敏电阻模块包括并联在所述光伏正极支路和所述光伏负极支路之间的两个串联的第一压敏电阻

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串联一端的第二压敏电阻,所述第二压敏电阻接地;
[0017]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个光伏接入组和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正极子支路的数量和等于所述至少两个低压侧正极连接支路的数量

[0018]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低压侧电路还包括低压侧电池干扰滤波器模块和低压侧电容模块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述低压侧电池干扰滤波器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低压侧电池干扰滤波器,每个所述低压侧正极连接支路对应低压侧负极连接支路设有一个所述低压侧电池干扰滤波器;所述低压侧电容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低压侧电容,每个所述低压侧正极连接支路对应低压侧负极连接支路设有一个所述低压侧电容;
[0019]所述高压侧电路包括高压侧正极支路和高压侧负极支路

以及高压侧电容模块

高压侧电池干扰滤波器

高压侧软启动电路

和高压侧压敏电阻模块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述高压侧电容模块包括高压侧第一电容和两个高压侧第二电容,所述高压侧第一电容并联在所述高压侧正极支路和所述高压侧负极支路之间,两个所述高压侧第二电容串联的并联在所述高压侧正极支路和所述高压侧负极支路之间;所述高压侧压敏电阻模块包括两个第三压敏电阻和第四压敏电阻,两个所述第三压敏电阻串联的并联在所述高压侧正极支路和所述高压侧负极支路之间,所述第四压敏电阻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三压敏电阻串联的一端,所述第四压敏电阻接地

[002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
DC/DC
电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双向
DC/
DC
控制电路系统中的控制模块,所述双向
DC/DC
控制电路系统包括所述控制模块

主功率模块

以及可替换的接口模块,所述接口模块的种类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所述接口模块用于将不同的外部设备接入所述主功率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0021]在所述接入接口模块接入所述主功率模块时,获取与所述接入模块中至少两个正极连接端对应的状态指示标识;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双向
DC/DC
控制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
DC/DC
控制电路系统包括主功率模块和可替换的接口模块,所述接口模块的种类包括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所述接口模块用于将不同的外部设备接入所述主功率模块;所述主功率模块包括低压侧电路

双向
DC/DC
电路

以及高压侧电路;所述双向
DC/DC
电路包括并联的至少两个桥臂,每个所述桥臂上串联有两个晶体管;所述低压侧电路用于连接所述接口模块,所述低压侧电路设有至少两个低压侧正极连接支路和低压侧负极连接支路,每个所述低压侧正极连接支路分别与一个所述桥臂中的两个所述晶体管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低压侧负极连接支路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桥臂并联连接的一端;所述高压侧电路并联于所述桥臂;所述接口模块的连接侧设有至少两个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所述正极连接端用于与所述低压侧正极连接支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负极连接端用于连接所述低压侧负极连接支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
DC/DC
控制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的种类包括通用式接口模块

电池接口模块

光伏接口模块

以及预设混合式接口模块中的至少两种;所述通用式接口模块用于自定义接入所述外部设备,所述电池接口模块的接入侧接入的所述外部设备为电池,所述光伏接口模块的接入侧接入的所述外部设备为光伏设备,所述预设混合式接入模块的接入侧接入的所述外部设备包括所述电池和所述光伏设备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
DC/DC
控制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式接口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正极直连支路和负极直连支路,所述正极连接端一一对应设于所述正极直连支路,所述负极连接端对应设于所述负极直连支路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
DC/DC
控制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接口模块包括电池正极支路和电池负极支路,所述电池正极支路的接入端用于与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电池负极支路的接入端用于与电池负极连接;所述电池正极支路包括正极主支路和至少两个正极子支路,所述至少两个正极子支路均连接于所述正极主支路,所述正极连接端一一对应设于所述正极子支路,所述正极主支路还设有第一熔丝和软启动电路,所述电池负极支路设有所述负极连接端和第二熔丝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
DC/DC
控制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接口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光伏接入组,每个所述光伏接入组均包括光伏正极支路和光伏负极支路,所述正极连接端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光伏接入组中的光伏正极支路,所述至少两个光伏接入组中的光伏负极支路均连接于所述负极连接端;每个所述光伏接入组还包括光敏电阻模块,所述光敏电阻模块包括并联在所述光伏正极支路和所述光伏负极支路之间的两个串联的第一压敏电阻

以及与两个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串联一端连接的第二压敏电阻,所述第二压敏电阻接地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
DC/DC
控制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混合接口模块包括一个电池接入组和第一预设数量个光伏接入组;所述电池接入组包括电池正极支路和电池负极支路,所述电池正极支路的接入端用于与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电池负极支路的接入端用于与电池负极连接;所述电池正极支路包括正极主支路和第二预设数量个正极子支路,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个正极子支路均连接于所
述正极主支路,所述正极连接端一一对应设于所述正极子支路,所述正极主支路还设有第一熔丝和软启动电路,所述电池负极支路设有所述负极连接端和第二熔丝;每个所述光伏接入组均包括光伏正极支路和光伏负极支路,所述正极连接端一一对应设于所述光伏接入组中的光伏正极支路,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个光伏接入组中的光伏负极支路均连接于所述负极连接端,每个所述光伏接入组还包括光敏电阻模块,所述光敏电阻模块包括并联在所述光伏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云天数字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