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乳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8825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乳化系统,涉及乳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两端分别传动连接有乳化机构及齿轮箱,乳化机构的前端设有进液口,进液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液管和阀门,乳化机构的侧壁设有侧循环口,齿轮箱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搅拌罐,搅拌罐内转动连接有螺旋叶片,搅拌罐的侧壁上设有上循环口与下循环口,上循环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乳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乳化设备
,尤其是一种循环乳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的发展致使对锂电池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导电浆料的品质对锂电池的性能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导电浆料为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复合导电浆料,生产该浆料需将鳞片石墨

碳纳米管与助剂

溶液配比混合,在磨碎搅拌混合成均质乳化液,现有的乳化装置存在乳化液中颗粒尺寸不够匀称,液滴与颗粒混合均匀度不理想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乳化系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两端分别传动连接有乳化机构及齿轮箱,所述乳化机构及齿轮箱均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乳化机构的前端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液管和阀门,所述乳化机构的侧壁设有侧循环口,所述齿轮箱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搅拌罐,所述搅拌罐内转动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齿轮箱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搅拌罐的侧壁上设有上循环口与下循环口,所述上循环口

下循环口

进液口及侧循环口形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连通形成循环通路,所述搅拌罐的底端还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液管和阀门

[0004]进一步地,所述乳化机构包括壳体与转轴,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定子齿圈,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转子齿圈,所述定子齿圈与转子齿圈相互磨合,所述定子齿圈包括多层斜直齿,所述转子齿圈包括与定子齿圈层数相同的多层竖直齿

[0005]进一步地,所述斜直齿及竖直齿的齿数随齿圈位置从前往后逐渐增多,齿间距逐渐减小

[0006]进一步地,每层斜直齿与竖直齿的齿数为二十至二十四个

[0007]进一步地,齿间距的范围为
0.3~1.0
毫米

[0008]进一步地,所述斜直齿的倾斜角度为二十至四十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为一种可调速电机

[0010]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箱为一种换向齿轮箱
,
所述搅拌罐为竖向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阀门为一种电磁阀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于现有功能单一的乳化装置,该乳化循环系统可对乳化液进行循环乳化,提高颗粒尺寸及颗粒与液滴混合的均匀度,使乳化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循环乳化系统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循环乳化系统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乳化机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定子齿圈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转子齿圈结构示意图;图中:
1.
基座,
2.
驱动电机,
3.
乳化机构,
4.
齿轮箱,
5.
搅拌罐,
31.
进液口,
32.
侧循环口,
33.
壳体,
34.
转轴,
35.
定子齿圈,
36.
转子齿圈,
51.
螺旋叶片,
52.
上循环口,
53.
下循环口,
61.
进液管,
62.
阀门,
63.
循环水管,
64.
出液管,
65.
单向阀,
351.
斜直齿,
361.
竖直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该装置的设计尺寸大小

摆放位置及组合形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附图提供的只是其中一种实施例,并不能作为限定该技术方案的因素之一,所有相同或接近本技术方案的设计结构或构造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15]如图1‑4所示,一种循环乳化系统,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两端分别传动连接有乳化机构3及齿轮箱4,乳化机构3及齿轮箱4均与基座1固定连接,乳化机构3的前端设有进液口
31
,进液口
31
处固定连接有进液管
61
和阀门
62
,乳化机构3的侧壁设有侧循环口
32
,齿轮箱4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搅拌罐5,搅拌罐5内转动连接有螺旋叶片
51
,螺旋叶片
51
与齿轮箱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搅拌罐5的侧壁上设有上循环口
52
与下循环口
53
,上循环口
52、
下循环口
53、
进液口
31
及侧循环口
32
形之间通过循环水管
63
连通形成循环通路,搅拌罐5的底端还设有出液口
54
,出液口
54
处固定连接有出液管
64
和阀门
62。
[0016]图1与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两种实施例,区别为循环水管
63
与上循环口
52、
下循环口
53、
进液口
31
及侧循环口
32
的连通路线不同,主要是根据螺旋叶片
51
不同的旋转方向产生的液体流向来选择图1还是图2中的方案

[0017]上述两种方案实施时,先打开进液管
61
上的阀门
62
,将鳞片石墨

碳纳米管与助剂

溶液配比混合形成的固液混合物从进液口
31
输入至搅拌罐5内,然后关闭阀门
62
,对驱动电机2通电使其驱动乳化机构3和搅拌罐5,乳化机构3将固液混合物打散剪碎并搅拌使液体乳化,搅拌罐5中的螺旋叶片
51
一方面对固液混合物进行搅拌使之混合更均匀,另一方面将固液混合物沿轴向推动,将固液混合物推入乳化机构3,形成循环,使乳化机构3可以循环研磨固液混合物,最终形成微米

纳米级的碳材料均质乳化液

[0018]相比于现有功能单一的乳化装置,本技术方案可对乳化液进行循环乳化,提高颗粒尺寸及颗粒与液滴混合的均匀度,使乳化效果更好

[0019]如图3所示,乳化机构3包括壳体
33
与转轴
34
,壳体
33
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定子齿圈
35
,转轴
34
上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循环乳化系统,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设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两端分别传动连接有乳化机构(3)及齿轮箱(4),所述乳化机构(3)及齿轮箱(4)均与基座(1)固定连接,所述乳化机构(3)的前端设有进液口(
31
),所述进液口(
31
)处固定连接有进液管(
61
)和阀门(
62
),所述乳化机构(3)的侧壁设有侧循环口(
32
),所述齿轮箱(4)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搅拌罐(5),所述搅拌罐(5)内转动连接有螺旋叶片(
51
),所述螺旋叶片(
51
)与齿轮箱(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搅拌罐(5)的侧壁上设有上循环口(
52
)与下循环口(
53
),所述上循环口(
52


下循环口(
53


进液口(
31
)及侧循环口(
32
)形之间通过循环水管(
63
)连通形成循环通路,所述搅拌罐(5)的底端还设有出液口(
54
),所述出液口(
54
)处固定连接有出液管(
64
)和阀门(
6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乳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机构(3)包括壳体(
33
)与转轴(
34
),所述壳体(
33
)内固定连接有多个定子齿圈(
35
),所述转轴(
34
)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转子齿圈(
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欣王益民董贺存陈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希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