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仲彦专利>正文

双开瓶盖防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876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开瓶盖防伪装置。提供了一种双开瓶盖防伪装置,包括瓶盖、防伪环和套环,瓶盖与所述套环为螺纹连接,防伪环与所述套环为螺纹连接,瓶盖与所述套环配合的螺旋线方向与所述防伪环与所述套环配合的螺旋线方向相反,瓶盖的下端与所述防伪环的上端之间设有限位棘齿结构,所述防伪环的内侧面与所述套环的外侧面之间设有不可逆的卡扣结构,当所述限位棘齿结构完全脱离开时,所述卡扣结构扣合锁紧,当所述卡扣结构扣合锁紧后,所述瓶盖旋离所述套环。还提供了一种双开瓶盖防伪装置,通过瓶盖下端与防伪环上端之间为螺纹连接来替代上述的限位棘齿结构。上述两种双开瓶盖防伪装置简化了瓶盖的防伪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防伪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开瓶盖防伪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物件或物料贮存或运输的容器所用的附件、封口或配件,尤其涉及用于物件或物料贮存或运输的容器所用的附件、封口或配件的双开瓶盖防伪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瓶装类产品的外包装防伪容易由于原外包装的回收等手段来进行仿 冒,因此,结合瓶装类产品具有开盖的特点,将瓶装类产品的防伪主要集中在瓶盖上,通过 对瓶盖在第一次开启后,显示出明显的开启痕迹来防伪,通过瓶盖开启后无法复原的结构 来防止回收等手段的仿冒,因此,瓶盖的防伪结构一般要内置于瓶盖内,避免外露,防止不 法分子避开该防伪结构来开启瓶盖。目前,现有的瓶盖防伪结构多数以需要破坏防伪结构 来开启瓶盖,达到不可复原的目的,但是这种瓶盖防伪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防伪 效果较差,对于消费者而言,其开启的手感欠佳,手段较不高雅,不适用于高档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更好的克服上述瓶盖防伪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防伪效果较差、开启 的手感欠佳、手段较不高雅、不适用于高档产品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开瓶盖防伪装置。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双开瓶盖防伪装置,包括瓶盖、防伪环和套环,所述瓶盖与所述套环为螺纹连接,所述防伪环与所述套环为螺纹连接,所述瓶盖与所述套环配合的螺旋线方向与所述防伪环与所述套环配合的螺旋线方向相反,所述瓶盖的下端与所述防伪环的上端之间设有限位棘齿结构,所述防伪环的内侧面与所述套环的外侧面之间设有不可逆的卡扣结构,当所述限位棘齿结构完全脱离开时,所述卡扣结构扣合锁紧,当所述卡扣结构扣合锁紧后,所述瓶盖旋离所述套环。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限位棘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瓶盖下端的棘齿槽和设置在所述防伪环上端的棘齿。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棘齿槽至少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棘齿槽 的第一表面朝其第二表面的方向与所述瓶盖的旋开方向相同,所述棘齿槽的第一表面与所 述瓶盖下端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限位棘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瓶盖下端的棘齿和设 置在所述防伪环上端的棘齿槽。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棘齿至少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棘齿的第 一表面朝其第二表面的方向与所述瓶盖的旋开方向相反,所述棘齿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瓶盖 下端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防伪环内侧面上的凹槽 和设置在所述套环外侧面上倾斜的倒剌,所述倒剌的倾斜方向与所述防伪环的旋开方向相 同。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防伪环内侧面上倾斜的 弹片和设置在所述套环外侧面上的凹槽,所述弹片的倾斜方向与所述防伪环的旋开方向相 同。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防伪环内侧面上倾斜的 倒剌和设置在所述套环外侧面上的凹槽,所述倒剌的倾斜方向与所述防伪环的旋开方向相 同。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双开瓶盖防伪装置,包括瓶盖、防伪环和套环,所述瓶盖与所 述套环为螺纹连接,所述防伪环与所述套环为螺纹连接,所述瓶盖与所述套环配合的螺旋 线方向与所述防伪环与所述套环配合的螺旋线方向相反,所述瓶盖的下端与所述防伪环的 上端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瓶盖的下端与所述防伪环的上端配合的螺旋线方向与所述防伪 环与所述套环配合的螺旋线方向相同,所述防伪环的内侧面与所述套环的外侧面之间设有 不可逆的卡扣结构,当所述瓶盖的下端与所述防伪环的上端之间的螺纹脱离开时,所述卡 扣结构扣合锁紧,当所述卡扣结构扣合锁紧后,所述瓶盖旋离所述套环。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瓶盖的下端设有外螺纹,所述防伪环的上端设有内 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简化了瓶盖的防伪结 构,降低了制造成本,防伪效果较好,有良好的开启手感,开启时,对瓶盖没有过度的破坏动 作,开启手段较为文明、巧妙、高雅,适用于各种高档瓶装产品。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开瓶盖防伪装置的示意图一 ; 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双开瓶盖防伪装置的示意图二 ; 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双开瓶盖防伪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一 ; 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双开瓶盖防伪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二 ; 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双开瓶盖防伪装置之防伪环的内侧面与套环的外侧面之间不 可逆的卡扣结构的实施例三; 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双开瓶盖防伪装置之防伪环的内侧面与套环的外侧面之间不 可逆的卡扣结构的实施例一; 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双开瓶盖防伪装置之防伪环的内侧面与套环的外侧面之间不 可逆的卡扣结构的实施例二; 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双开瓶盖防伪装置安装到瓶装产品时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结合图1至图2,一种 双开瓶盖防伪装置,包括用于密封瓶装产品的瓶盖1、环状的防伪环2和长条环状的套环3, 所述套环3可以套设在瓶装产品的颈部,其中,所述瓶盖1与所述套环3之间为螺纹连接, 所述防伪环2与所述套环3之间为螺纹连接,并且,所述瓶盖1与所述套环3配合的螺旋线 方向与所述防伪环2与所套环3配合的螺旋线方向相反,即,如果所述瓶盖1与所述套环3 之间的螺纹为常规的右旋螺纹(符合消费者的开启习惯),则所述防伪环2与所述套环3之4间的螺纹为较不常见的左旋螺纹;如果所述瓶盖1与所述套环3之间的螺纹为左旋螺纹,则 所述防伪环2与所述套环3之间的螺纹为右旋螺纹。以所述瓶盖1与所述套环3之间的螺 纹为常规的右旋螺纹(符合消费者的开启习惯),所述防伪环2与所述套环3之间的螺纹为 较不常见的左旋螺纹为例而言,具体为,所述套环3的外侧面设有上下布置的两段外螺纹, 这两段外螺纹的螺旋线方向相反,比如以所述套环3的中间为界,其中间以上的外侧面设 有右旋螺纹,其中间以下的外侧面设有左旋螺纹,将所述瓶盖1顺时针向下旋入,将所述防 伪环2顺时针向上旋入,当瓶盖1和防伪环2分别旋到位时,所述瓶盖1的下端11与所述 防伪环2的上端21相抵接,所述瓶盖1下端11与所述防伪环2上端21之间设有限位棘齿 结构,所述防伪环2的内侧面与所述套环3的外侧面之间设有不可逆的卡扣结构,当所述限 位棘齿结构完全脱离开时,所述卡扣结构扣合锁紧,当所述卡扣结构扣合锁紧后,所述瓶盖 l旋离所述套环3,实现开启。 如图1所示,所述限位棘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瓶盖1下端11的棘齿槽和设置在 所述防伪环2上端21的棘齿。所述棘齿槽至少包括第一表面4和第二表面5,所述棘齿槽 的第一表面4朝其第二表面5的方向与所述瓶盖1的旋开方向相同,所述棘齿槽的第一表 面4与所述瓶盖1下端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其中,所述棘齿槽的轮廓可以为直角三 角形,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与瓶盖1的下端面平齐,另一直角边位于棘齿槽的第一表 面4上,斜边位于棘齿槽的第二表面5上,S卩,另一直角边朝向斜边的方向为瓶盖1旋开的 方向。 如图2所示,所述限位棘齿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瓶盖1下端11的棘齿和设置在所 述防伪环2上端21的棘齿槽。所述棘齿至少包括第一表面6和第二表面7,所述棘齿的第 一表面6朝其第二表面7的方向与所述瓶盖1的旋开方向相反,所述棘齿的第一表面6与 所述瓶盖1下端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其中,棘齿的轮廓可以为直角三角形,该直角 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与瓶盖1的下端面平齐,另一直角边位于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开瓶盖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1)、防伪环(2)和套环(3),所述瓶盖(1)与所述套环(3)为螺纹连接,所述防伪环(2)与所述套环(3)为螺纹连接,所述瓶盖(1)与所述套环(3)配合的螺旋线方向与所述防伪环(2)与所述套环(3)配合的螺旋线方向相反,所述瓶盖(1)的下端(11)与所述防伪环(2)的上端(21)之间设有限位棘齿结构,所述防伪环(2)的内侧面与所述套环(3)的外侧面之间设有不可逆的卡扣结构,当所述限位棘齿结构完全脱离开时,所述卡扣结构扣合锁紧,当所述卡扣结构扣合锁紧后,所述瓶盖(1)旋离所述套环(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仲彦
申请(专利权)人:王仲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