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电子设备及天线的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天线
,具体涉及一种天线
、
电子设备及天线的制备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网络容量的快速增长,无处不在的无线连接将成为现实,但高度复杂的网络
、
高成本的硬件和日益增加的能源消耗将成为未来无线通信面临的关键问题
。
智能超表面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
RIS)
天线以其独特的低成本
、
低能耗
、
可编程
、
易部署的特点脱颖而出
。
将
RIS
天线部署在无线传输环境中各类物体的表面,有望突破传统无线信道不可控性,构建智能可编程无线环境,引入未来无线通信的新方式
。
一方面,
RIS
天线可以主动地丰富信道散射条件,增强无线通信系统的复用增益;另一方面,
RIS
天线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实现信号传播方向调控及同相位叠加,增大接收信号强度,提高通信设备之间的传输性能
。
[0003]RIS
天线是一种具有可编程电磁特性的人工电磁表面结构,由超材料技术发展而来
。
传统超材料可以实现电磁黑洞和电磁隐身衣等奇特物理现象,但是其通过等效媒质参数描述,表现为功能单一且固化的模拟超材料
。
目前采用的方案为在天线表面加装固定装置或者不可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相控阵天线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导电层,位于所述相控阵天线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并包括多个导电电极;第一液晶层,位于所述导电层背离所述相控阵天线层的一侧;第一天线层,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层背离所述相控阵天线层的一侧,并包括多个第一辐射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第一移相电极层,所述导电电极为第一移相电极;或,所述导电层为第二天线层,所述导电电极为第二辐射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相电极为线形结构,或,所述第二辐射体为块状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控阵天线层包括:第二移相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包括多个第二移相电极;第二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二移相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二液晶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接地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并设有多个开缝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投影与所述导电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二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设置,所述导电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二投影与所述第二移相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三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二投影与所述接地电极层的开缝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四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所述第二移相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三投影与所述接地电极层的开缝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四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第一移相电极层,所述导电电极为第一移相电极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相电极与所述第二移相电极的宽度相同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
IC
,连接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一移相电极,所述第一驱动
IC
用于基于第一映射曲线使所述第一移相电极和所述第一辐射体之间形成第一驱动电压差,所述第一映射曲线为第一目标相位与所述第一驱动电压差的映射曲线;第二驱动
IC
,连接于所述第二移相电极和所述接地电极,所述第二驱动
IC
用于基于第二映射曲线使所述第二移相电极和所述接地电极之间形成第二驱动电压差,所述第二映射曲线为第二目标相位与所述第二驱动电压差的映射曲线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第二天线层,所述导电电极为第二辐射体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驱动
IC
,连接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三驱动
IC
用于根据第
三映射曲线使所述第二辐射体和所述第一辐射体之间形成第三驱动电压差,所述第三映射曲线为目标频率与第三驱动电压差的映射曲线;第四驱动
IC
,连接于所述第二移相电极和所述接地电极层,所述第四驱动
IC
用于根据第四映射曲线使所述第二移相电极和所述接地电极层之间形成第四驱动电压差,所述第四映射曲线为目标相位与第四驱动电压差的映射曲线
。12.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天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岷,邢一凡,黄静,龚雷,扈映茹,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