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862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包括定位单元和辅助单元,使用人员将杆体向下贴合至患者伤口处的神经位置,通过牵引环与杆体的间隔处对神经进行挑起,对神经进行搬运,神经在调整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断裂和损坏,两组牵引环对神经进行夹持,杆体整体向下倾斜插入神经的下方,使神经环绕杆体的外壁挑起,挑起后的神经能够以扩张筒与患者伤口处为支点进行旋转,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向外用力拉动患者的神经,神经在外旋拉动的过程中,能够以惯性拉动神经,不会对神经本体造成影响。成影响。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神经外科颅骨或脊椎手术时,常常需要牵开皮肤及肌肉组织,此时就需要利用牵开器来辅助手术,牵开器可以用于牵开组织,显露手术野,便于探查和操作,牵开器为不可缺少的手术用具。
[0003]专利号CN202110191012.7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弧形板和第二横向弧形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横向弧形板和第二横向弧形板上的第一纵向牵开板和第二纵向牵开板,用于锁紧所述第一纵向牵开板和第二纵向牵开板与第一横向弧形板和第二横向弧形板所采用的多个限位件,所述第一纵向牵开板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牵拉勾,所述第二纵向牵开板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牵拉勾,所述第一牵拉勾和第二牵拉勾对称设置,沿所述第一纵向牵开板和第二纵向牵开板的滑动方向,第一横向弧形板和第二横向弧形板上均设置有刻度。
[0004]此专利解决了常用的牵开器无法精确控制组织牵开的大小,医生为了获得良好的术野,需要对患者切割开口并进行较大的牵开,导致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较慢,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的问题;但对神经进行转接的过程中,无法以惯性拉动神经,会对神经本体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技术方案
[0008]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包括定位单元和辅助单元,所述定位单元的侧端面安装有辅助单元,所述定位单元包括第一握把及设置于第一握把一侧的第二握把,所述第一握把与第二握把之间夹持设置有扩张筒,所述扩张筒的内腔穿插设置有外接机构,所述第一握把与第二握把之间套接设置有牵引杆。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握把包括第一杆体及设置于第一杆体外端面的衔接扣,所述第一杆体的内端面设置有第一套接环扣。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握把包括第二杆体及设置于第二杆体侧端面的贯穿孔,所述第二杆体的内端面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套接环扣,使用人员双手手持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两端,将扩张筒的头部贯穿插入患者需要处理的位置,使扩张筒的头部顶住患者伤病处,工作人员能够向外以第一套接环扣与第二套接环扣为支点进行旋转,使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间距进行调整。
[0011]优选的,所述外接机构包括两组组合筒及设置于两组组合筒内腔的连通筒,所述
扩张筒的内腔套接设置有组合筒,将连通筒的尖端位置与外接管道连接,外接管道内向连通筒的内腔向外抽离杂质,使血液中的结痂物和灰尘杂质吸附至外接管道内腔,对伤口处的结痂物进行清洁处理,避免伤口发炎。
[0012]优选的,所述牵引杆包括杆体及设置于杆体外表面底部的牵引环,所述杆体的侧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贯穿设置有中空槽,使用人员将杆体向下贴合至患者伤口处的神经位置,通过牵引环与杆体的间隔处对神经进行挑起,对神经进行搬运,神经在调整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断裂和损坏,两组牵引环对神经进行夹持,杆体整体向下倾斜插入神经的下方,使神经环绕杆体的外壁挑起,挑起后的神经能够以扩张筒与患者伤口处为支点进行旋转,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向外用力拉动患者的神经,神经在外旋拉动的过程中,能够以惯性拉动神经,不会对神经本体造成影响,在中空槽的内腔倒入冷却水,使杆体与牵引环接触的位置进行降温,降温后的牵引杆在接触神经本体时,不会因其表面材质对神经本体的外表面造成磨损损坏。
[0013]优选的,所述杆体自下而上贯穿插入第一套接环扣与第二套接环扣的内腔,使牵引杆、第二握把和扩张筒成为一个整体。
[0014]优选的,所述辅助单元包括弹性绳及设置于两组弹性绳之间的穿插环,所述穿插环的侧端面两侧设置有衔接带,四组所述衔接带的之间安装有串联块,所述衔接带通过连接环与扩张筒的外端壁活动连接,当神经本体转移到需要的位置时,工作人员稳定整体装置在患者的身体上,将显微镜筒自上而下贯穿插入穿插环的内腔,使入目镜向下垂直放置在患者的衔接神经正上方,方便工作人员对神经本体进行观察,使用人员能够向外拉动弹性绳,因两组穿插环之间均通过衔接带与串联块进行活动连接,拉动弹性绳的过程中,显微镜筒的位置能够受到调整,提高了装置的整体实用性和功能多样性。
[0015]优选的,所述弹性绳套接进入第一套接环扣与第二套接环扣的内腔,使定位单元与辅助单元成为一个整体。
[0016]优选的,所述定位单元还包括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自外向内插入贯穿孔的内腔,所述定位螺杆的另一端穿插进入第一杆体的内端壁,使用人员活动调节第一握把与第二握把的相对位置,通过定位螺杆与贯穿孔之间进行螺纹调节,使两组扩张筒的间距进行调整,使患者的伤口处通过扩张筒的向外外扩,使患者的伤口处增加受氧面积,减少患者的康复时间。
[0017]有益效果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1、使用人员双手手持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两端,将扩张筒的头部贯穿插入患者需要处理的位置,使扩张筒的头部顶住患者伤病处,工作人员能够向外以第一套接环扣与第二套接环扣为支点进行旋转,使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间距进行调整。
[0020]2、将连通筒的尖端位置与外接管道连接,外接管道内向连通筒的内腔向外抽离杂质,使血液中的结痂物和灰尘杂质吸附至外接管道内腔,对伤口处的结痂物进行清洁处理,避免伤口发炎。
[0021]3、使用人员活动调节第一握把与第二握把的相对位置,通过定位螺杆与贯穿孔之间进行螺纹调节,使两组扩张筒的间距进行调整,使患者的伤口处通过扩张筒的向外外扩,使患者的伤口处增加受氧面积,减少患者的康复时间。
[0022]4、使用人员将杆体向下贴合至患者伤口处的神经位置,通过牵引环与杆体的间隔处对神经进行挑起,对神经进行搬运,神经在调整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断裂和损坏,两组牵引环对神经进行夹持,杆体整体向下倾斜插入神经的下方,使神经环绕杆体的外壁挑起,挑起后的神经能够以扩张筒与患者伤口处为支点进行旋转,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向外用力拉动患者的神经,神经在外旋拉动的过程中,能够以惯性拉动神经,不会对神经本体造成影响。
[0023]5、在中空槽的内腔倒入冷却水,使杆体与牵引环接触的位置进行降温,降温后的牵引杆在接触神经本体时,不会因其表面材质对神经本体的外表面造成磨损损坏。
[0024]6、当神经本体转移到需要的位置时,工作人员稳定整体装置在患者的身体上,将显微镜筒自上而下贯穿插入穿插环的内腔,使入目镜向下垂直放置在患者的衔接神经正上方,方便工作人员对神经本体进行观察。
[0025]7、使用人员能够向外拉动弹性绳,因两组穿插环之间均通过衔接带与串联块进行活动连接,拉动弹性绳的过程中,显微镜筒的位置能够受到调整,提高了装置的整体实用性和功能多样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定位单元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包括定位单元(1)和辅助单元(2),所述定位单元(1)的侧端面安装有辅助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1)包括第一握把(11)及设置于第一握把(11)一侧的第二握把(12),所述第一握把(11)与第二握把(12)之间夹持设置有扩张筒(13),所述扩张筒(13)的内腔穿插设置有外接机构(14),所述第一握把(11)与第二握把(12)之间套接设置有牵引杆(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把(11)包括第一杆体(111)及设置于第一杆体(111)外端面的衔接扣(112),所述第一杆体(111)的内端面设置有第一套接环扣(1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握把(12)包括第二杆体(121)及设置于第二杆体(121)侧端面的贯穿孔(122),所述第二杆体(121)的内端面边缘处设置有第二套接环扣(1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机构(14)包括两组组合筒(141)及设置于两组组合筒(141)内腔的连通筒(142),所述扩张筒(13)的内腔套接设置有组合筒(1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15)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明明郑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