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流程模型操作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782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态流程模型操作方法及系统,涉及流程检测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目标流程系统的相关信息,根据相关信息确定目标流程系统的边界,基于目标流程系统的边界确定输入和输出;基于输入和输出确定过程信息,基于过程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态流程模型操作方法及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流程检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动态流程模型操作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态流程模型是一种描述系统行为和过程的方法,它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动态流程模型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流程模型逐渐成为了现代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现代动态流程模型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具的发展,例如流程建模工具

流程管理系统等

这些工具和系统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创建

管理和优化动态流程模型

[0003]现有技术中,研究的流程系统的边界和输入输出均是默认的,但是,流程系统的外部的上下文环境,同样会对流程系统造成影响,采用固有的边界和输入输出不利于模型的建立,且后续分析精度低,而且模型描述流程系统的程度没有一个标准,导致无法判断描述的程度

[0004]因此,如何提高分析精度及定义模型描述标准,是目前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态流程模型操作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析精度低

没有统一模型描述标准的技术问题

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流程系统的相关信息,根据相关信息确定目标流程系统的边界,基于目标流程系统的边界确定输入和输出;基于输入和输出确定过程信息,基于过程信息

输入和输出定义模型元素;根据模型元素确定各个模型元素间的关系,根据模型元素和各个模型元素间的关系建立模型图;验证模型图描述目标流程系统的描述程度,并基于描述程度对模型图进行更新,直至更新后的模型图符合预设要求;基于模型图对目标流程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得到分析评价结果,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对目标流程系统进行优化改进

[0006]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相关信息确定目标流程系统的边界,基于目标流程系统的边界确定输入和输出,包括:相关信息包括工作流时间轴

前端动作信息和后端动作信息,工作流时间轴为目标流程系统从开始到结尾的顺序动作信息,前端动作信息为工作流时间轴之前一段预设时间内的动作信息,后端动作信息为工作流时间轴之后一段预设时间内的动作信息;基于前端动作信息和后端动作信息对工作流时间轴进行前延和后延,并将连接点作为第一临界点和第二临界点,得到额外工作流时间轴;
确定在额外工作流时间轴上第一临界点之前的动作信息与目标流程系统的相关程度,作为第一相关度,以及确定在额外工作流时间轴上第二临界点之后的动作信息与目标流程系统的相关程度,作为第二相关度;将第一相关度超过第一阈值的前端动作信息和第二相关度超过第二阈值的后端动作信息筛选出来,并建立前端动作集和后端动作集;基于前端动作集和后端动作集判断第一前端动作是否连续及第一后端动作是否连续;若第一前端动作和第一后端动作均连续,则将第一前端动作中最靠前的动作作为第三临界点,将第一后端动作中最靠后的动作作为第四临界点,第三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作为边界;选择第一临界点和第三临界点之间的第一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入,选择第二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之间的第二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出

[0007]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相关信息确定目标流程系统的边界,基于目标流程系统的边界确定输入和输出,还包括:若第一前端动作和第一后端动作均不连续,则根据前端动作集到第一临界点的多个距离确定前端平均距离,根据后端动作集到第二临界点的多个距离确定后端平均距离,并将前端平均距离处作为第三临界点及将后端平均距离处作为第四临界点,第三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作为边界,选择第一临界点和第三临界点之间的第一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入,选择第二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之间的第二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出;若第一前端动作连续,且第一后端动作不连续,则将第一前端动作中最靠前的动作作为第三临界点,根据后端动作集到第二临界点的多个距离确定后端平均距离,并将后端平均距离处作为第四临界点,第三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作为边界,选择第一临界点和第三临界点之间的第一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入,选择第二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之间的第二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出;若第一前端动作不连续,且第一后端动作连续,则根据前端动作集到第一临界点的多个距离确定前端平均距离,并将前端平均距离处作为第三临界点,将第一后端动作中最靠后的动作作为第四临界点,第三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作为边界,选择第一临界点和第三临界点之间的第一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入,选择第二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之间的第二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出;若不存在第一相关度超过第一阈值的前端动作信息以及不存在第二相关度超过第二阈值的后端动作信息,则将第一临界点和第二临界点作为边界,将第一临界点和第二临界点之间的第一个动作作为输入,最后一个动作作为输出

[0008]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输入和输出确定过程信息,基于过程信息

输入和输出定义模型元素,包括: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额外工作流时间轴作为过程信息,模型元素包括事件

变量

流程和决策;基于过程信息

输入和输出定义事件

变量

流程和决策,包括:定义事件为目标流程系统中每个环节内不同人员进行的对应操作,定义变量为影响目标流程系统的各个影响量,定义流程为目标流程系统内的各个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包
括起始点

结束点

起始点与结束点间涉及的各环节

环节节点和对应的事件

变量;定义决策为流程中上个环节向下一个环节转移时需要选择的决策,具体为,根据上个环节中的事件

变量及下个环节的处理信息确定下个环节具体处理对象;根据上个环节中的事件

变量及下个环节的处理信息确定下个环节具体处理对象,包括:下个环节的处理信息包括下个环节处理对象处理优先级

处理对象处理时间和下个环节处理时间阈值;根据上个环节中的事件

变量

下个环节处理对象处理优先级

处理对象处理时间和下个环节处理时间阈值确定每个处理对象的匹配程度;;其中,为第
i
个处理对象的匹配程度,为转换系数,为上个环节中的事件所耗费的时间,为上个环节中的变量所额外耗费的时间,为上个环节中处理时间限值,为下个环节第
i
个处理对象的第
j
个优先处理所耗费的时间,
n
为第
i
个处理对象所对应的优先级,即优先数量,为下个环节中处理时间限值;选择匹配程度最大的处理对象作为下个环节的处理对象,以此选择每个环节的处理对象来填充流程

[0009]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动态流程模型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流程系统的相关信息,根据相关信息确定目标流程系统的边界,基于目标流程系统的边界确定输入和输出;基于输入和输出确定过程信息,基于过程信息

输入和输出定义模型元素;根据模型元素确定各个模型元素间的关系,根据模型元素和各个模型元素间的关系建立模型图;验证模型图描述目标流程系统的描述程度,并基于描述程度对模型图进行更新,直至更新后的模型图符合预设要求;基于模型图对目标流程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得到分析评价结果,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对目标流程系统进行优化改进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流程模型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相关信息确定目标流程系统的边界,基于目标流程系统的边界确定输入和输出,包括:相关信息包括工作流时间轴

前端动作信息和后端动作信息,工作流时间轴为目标流程系统从开始到结尾的顺序动作信息,前端动作信息为工作流时间轴之前一段预设时间内的动作信息,后端动作信息为工作流时间轴之后一段预设时间内的动作信息;基于前端动作信息和后端动作信息对工作流时间轴进行前延和后延,并将连接点作为第一临界点和第二临界点,得到额外工作流时间轴;确定在额外工作流时间轴上第一临界点之前的动作信息与目标流程系统的相关程度,作为第一相关度,以及确定在额外工作流时间轴上第二临界点之后的动作信息与目标流程系统的相关程度,作为第二相关度;将第一相关度超过第一阈值的前端动作信息和第二相关度超过第二阈值的后端动作信息筛选出来,并建立前端动作集和后端动作集;基于前端动作集和后端动作集判断第一前端动作是否连续及第一后端动作是否连续;若第一前端动作和第一后端动作均连续,则将第一前端动作中最靠前的动作作为第三临界点,将第一后端动作中最靠后的动作作为第四临界点,第三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作为边界;选择第一临界点和第三临界点之间的第一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入,选择第二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之间的第二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态流程模型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相关信息确定目标流程系统的边界,基于目标流程系统的边界确定输入和输出,还包括:若第一前端动作和第一后端动作均不连续,则根据前端动作集到第一临界点的多个距离确定前端平均距离,根据后端动作集到第二临界点的多个距离确定后端平均距离,并将前端平均距离处作为第三临界点及将后端平均距离处作为第四临界点,第三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作为边界,选择第一临界点和第三临界点之间的第一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入,选择第二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之间的第二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出;若第一前端动作连续,且第一后端动作不连续,则将第一前端动作中最靠前的动作作为第三临界点,根据后端动作集到第二临界点的多个距离确定后端平均距离,并将后端平均距离处作为第四临界点,第三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作为边界,选择第一临界点和第三临界点之间的第一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入,选择第二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之间的第二相
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出;若第一前端动作不连续,且第一后端动作连续,则根据前端动作集到第一临界点的多个距离确定前端平均距离,并将前端平均距离处作为第三临界点,将第一后端动作中最靠后的动作作为第四临界点,第三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作为边界,选择第一临界点和第三临界点之间的第一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入,选择第二临界点和第四临界点之间的第二相关度最高的动作作为输出;若不存在第一相关度超过第一阈值的前端动作信息以及不存在第二相关度超过第二阈值的后端动作信息,则将第一临界点和第二临界点作为边界,将第一临界点和第二临界点之间的第一个动作作为输入,最后一个动作作为输出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流程模型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输入和输出确定过程信息,基于过程信息

输入和输出定义模型元素,包括: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额外工作流时间轴作为过程信息,模型元素包括事件

变量

流程和决策;基于过程信息

输入和输出定义事件

变量

流程和决策,包括:定义事件为目标流程系统中每个环节内不同人员进行的对应操作,定义变量为影响目标流程系统的各个影响量,定义流程为目标流程系统内的各个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包括起始点

结束点

起始点与结束点间涉及的各环节

环节节点和对应的事件

变量;定义决策为流程中上个环节向下一个环节转移时需要选择的决策,具体为,根据上个环节中的事件

变量及下个环节的处理信息确定下个环节具体处理对象;根据上个环节中的事件

变量及下个环节的处理信息确定下个环节具体处理对象,包括:下个环节的处理信息包括下个环节处理对象处理优先级

处理对象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星汉刘鲁清杜万波孟子涵于亮张固文孙哲王灿吴家乐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