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阀阀体生产用模具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777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液压阀阀体生产用模具及其加工方法,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顶部开设有圆柱形的型腔,所述下模具的顶部设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圆筒形的内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阀阀体生产用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造模具
,尤其涉及液压阀阀体生产用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

吹塑

挤出

压铸或锻压成型

冶炼

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

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

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分开时取出制件

模具在注塑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液压阀的阀体也是利用模具注塑得到的

[0003]但是,现有的液压阀模具由于缺少卸料机构,因此在注塑完毕后,模具不易从模腔内取出,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一篇公告号为
CN215199561U
的中国专利中提出了液压阀阀体生产用模具,包括“下模块

上模块,所述下模块的中部开设有铸造腔和密封槽,所述下模块的外侧开设有定位孔”,该专利通过在内模的底部安装有垫板,垫板与铸造腔的内腔底部贴合安装,且垫板的上部通过连接杆和螺母安装在内模的内部,随着内模进行铸造,随后铸造完成后随着上模块和内模一起由铸造腔的内部取出

虽然该专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模具不易取出的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以下不足:在初始浇铸时,由于进液管的底端距离垫板的顶部距离较远,因此当铸液自上而下冲击在垫板的顶部时,铸液会产生溅射,而随着铸液的溅射,铸液与铸造腔内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铸造腔内的空气很容易进入到铸液中,此外,在初始浇铸时,由于铸造腔内的温度较低,刚进入的铸液容易冷却,从而导致进入到铸液中的空气不易排出,并随着铸液的冷却被包含在最终的阀体模具中形成气孔,进而影响阀体模具的质量

[0004]因此,专利技术液压阀阀体生产用模具及其加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液压阀阀体生产用模具及其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液压阀阀体生产用模具,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顶部开设有圆柱形的型腔,所述下模具的顶部设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圆筒形的内模,所述内模外侧与型腔之间设有浇铸组件,所述内模的底部设有与型腔直径相匹配的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中心位置垂直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顶端滑动贯穿插接在上模具上,且套管的底部与垫板的底部连通,所述垫板的顶部垂直固定连接有多个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滑动贯穿插接在内模的底部;所述套管内滑动贯穿插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与型腔的底部内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靠近顶端的位置螺纹套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径等于套管的外径,且固定套的内部高度等于套管顶部到上模具顶部的距离,所述固定套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环,所述下模具的一侧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齿轮,所述上模具的底部
边缘位置环形分布有齿牙,且齿牙与齿轮啮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浇铸组件包括压环,所述压环的宽度等于内模外侧到型腔内壁之间的距离,所述压环的顶部垂直连接有多个浇铸管,且浇铸管的底部与压环的底部连通,所述浇铸管的顶部滑动贯穿插接在上模具上,多个所述浇铸管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环,且浇铸管的顶端与连接环的顶部连通,所述压环的顶部另外垂直固定连接有两个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底端与压环的底部连通,所述排气管的顶部滑动贯穿插接在上模具上,所述连接环的顶部设有环形的浇铸槽,所述浇铸槽的底部贯穿插接有多个连接管,多个所述连接管一一插接在多个浇铸管中,所述连接环的内侧设有提升组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提升组件包括螺杆,所述螺杆垂直固定连接在固定杆的顶部,且螺杆的直径小于固定杆的直径,所述螺杆上螺纹套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外侧环形设置有多个拉杆,所述拉杆靠近活动套的一端向上倾斜,且拉杆向上倾斜的一端与活动套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态,且拉杆呈水平状的一端与连接环的内侧靠近,所述连接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拉杆的底部,且限位环与拉杆的底部区域重合,所述限位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拉杆数量相匹配的
L
形卡块,多个所述
L
形卡块关于螺杆旋转对称,且
L
形卡块水平段的底部到限位环顶部的距离大于拉杆底端水平部分的厚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内模的内侧设有多个弹性片,多个所述弹性片呈环形分布,且弹性片的顶部与上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的底端向远离套管的方向倾斜,且弹性片底端靠近内模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振动球,所述内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竖直的条形凸起,且条形凸起能够与振动球接触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下模具的顶部开设有与密封环相匹配的密封槽,且密封环转动安装在密封槽中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环的底部均匀安装有滚珠,且滚珠的底部与密封槽的底部槽壁贴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具的内壁中开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呈螺旋形,所述冷却通道的顶端和底端开口处分别连接有出水管和进水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的底部开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与压环相匹配,且凹槽的深度小于压环的厚度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液压阀阀体生产用模具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将垫板放入到型腔内,接着将上模具扣在下模具的顶部,随后将固定套拧在固定杆上,从而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锁紧;步骤二:将活动套拧到螺杆的底端位置,并将活动套上的拉杆与
L
形卡块卡接在一起;步骤三:将浇铸槽与浇铸管进行连接,并向浇铸槽内注入铸液;步骤四:待浇铸槽内的铸液不再下降时,启动电机,使其通过齿轮带动上模具转动,从而使连接环在活动套和螺杆的配合作用下拉动浇铸管匀速上升;步骤五:在浇铸管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向浇铸槽内补充铸液,直至活动套上升至最高点;步骤六:向冷却通道内注入冷却水,从而能加速模具的冷却;
步骤七:待模具冷却后,依次取下浇铸槽

活动套以及固定套,随后取下上模具,此时模具和垫板均位于型腔内,最后拉动套管,即可将垫板连同模具一起从型腔内取出

[001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
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浇铸组件,当铸液通过浇铸槽进入到浇铸管内时,随着电机的启动,电机能够带动多个浇铸管围绕着固定杆转动,从而使多个浇铸管能够均匀的进行浇铸,并且在浇铸过程中,由于浇铸管的底部与型腔内铸液的液面较近,从而避免了铸液进入型腔时产生飞溅,进而降低了空气进入铸液的可能,并且压环能够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液压阀阀体生产用模具,包括下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的顶部开设有圆柱形的型腔,所述下模具(1)的顶部设有上模具(2),所述上模具(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圆筒形的内模(3),所述内模(3)外侧与型腔之间设有浇铸组件(4),所述内模(3)的底部设有与型腔直径相匹配的垫板(5),所述垫板(5)的顶部中心位置垂直连接有套管(6),所述套管(6)的顶端滑动贯穿插接在上模具(2)上,且套管(6)的底部与垫板(5)的底部连通,所述垫板(5)的顶部垂直固定连接有多个定位杆(7),所述定位杆(7)滑动贯穿插接在内模(3)的底部;所述套管(6)内滑动贯穿插接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的底部与型腔的底部内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8)靠近顶端的位置螺纹套接有固定套(9),所述固定套(9)的内径等于套管(6)的外径,且固定套(9)的内部高度等于套管(6)顶部到上模具(2)顶部的距离,所述固定套(9)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环(
10
),所述下模具(1)的一侧安装有电机(
11
),且电机(
11
)的输出轴上套接有齿轮(
12
),所述上模具(2)的底部边缘位置环形分布有齿牙,且齿牙与齿轮(
12
)啮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阀阀体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组件(4)包括压环(
41
),所述压环(
41
)的宽度等于内模(3)外侧到型腔内壁之间的距离,所述压环(
41
)的顶部垂直连接有多个浇铸管(
42
),且浇铸管(
42
)的底部与压环(
41
)的底部连通,所述浇铸管(
42
)的顶部滑动贯穿插接在上模具(2)上,多个所述浇铸管(
42
)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环(
43
),且浇铸管(
42
)的顶端与连接环(
43
)的顶部连通,所述压环(
41
)的顶部另外垂直固定连接有两个排气管(
44
),所述排气管(
44
)的底端与压环(
41
)的底部连通,所述排气管(
44
)的顶部滑动贯穿插接在上模具(2)上,所述连接环(
43
)的顶部设有环形的浇铸槽(
45
),所述浇铸槽(
45
)的底部贯穿插接有多个连接管(
46
),多个所述连接管(
46
)一一插接在多个浇铸管(
42
)中,所述连接环(
43
)的内侧设有提升组件(
13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阀阀体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
13
)包括螺杆(
131
),所述螺杆(
131
)垂直固定连接在固定杆(8)的顶部,且螺杆(
131
)的直径小于固定杆(8)的直径,所述螺杆(
131
)上螺纹套接有活动套(
132
),所述活动套(
132
)的外侧环形设置有多个拉杆(
133
),所述拉杆(
133
)靠近活动套(
132
)的一端向上倾斜,且拉杆(
133
)向上倾斜的一端与活动套(
132
)固定连接,所述拉杆(
133
)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态,且拉杆(
133
)呈水平状的一端与连接环(
43
)的内侧靠近,所述连接环(
43
)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
134
),所述限位环(
134
)位于拉杆(
133
)的底部,且限位环(
134
)与拉杆(
133
)的底部区域重合,所述限位环(
134
)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拉杆(
133
)数量相匹配的
L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森蕾刘德群徐小慧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二马液压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