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输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76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输线、传输线缆、传输线的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传输线

传输线缆

传输线的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传输线是用于传递电磁波的一种线状结构,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不同类型的集成电路中,用于连接各种无源元件和有源器件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射频集成电路正向多样化

集成化和高频段的方向发展

金属矩形波导作为传输线使用时,具有传输损耗低

功率容量大等优势,但是传统的金属矩形波导具有机械加工困难

尺寸大

重量大等诸多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有利于实现小型化和轻薄化设计的传输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作简单,有利于实现小型化和轻薄化设计的传输线

传输线缆

传输线的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线,可以包括外壳体

外导体

支撑板和内导体

具体的,外壳体可以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凹槽,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合围成通道

外导体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位于第一凹槽的内壁,第二导电层位于第二凹槽的内壁

支撑板悬置在通道内,且支撑板的至少部分边缘固定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

内导体设置在支撑板的至少一个板面

[0005]在本申请提供的传输线中,传输线的外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因此,在进行制作时,可以分别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制作,从而便于提升制作时的便利性

另外,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凹槽,并且,在第一凹槽的内壁具有第一导电层;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凹槽,并且,在第二凹槽的内壁具有第二导电层

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扣合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以扣合成用于容纳内导体的通道

其中,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可以对内导体起到良好的电磁屏蔽作用,信号在内导体中进行传输,因此,有利于保证传输线的信号传输性能

另外,支撑板的部分边缘固定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支撑板能够具有较大面积的板面,内导体可以位于支撑板的两个板面,因此,在对内导体进行设计或制作时,内导体的数量

位置

形状和大小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有利于提升传输线或扩展传输线的性能

另外,支撑板可以具有较小的厚度尺寸,因此,支撑板所占用的体积可以很小,能降低或防止支撑板所带来的传输色散等不良问题

另外,支撑板的至少部分边缘固定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从而有利于保证支撑板与外壳体之间的连接效果,也有利于提升传输线在进行制作或装配时的便利性

[0006]在具体设置时,支撑板可以是薄膜,即支撑板的厚度可以较小,从而有利于降低支撑板所带来的传输色散等不良问题

[0007]在第一凹槽中,第一凹槽的侧壁与第一凹槽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
90
°

在对第一导电层进行制作时,有利于将导电材料布满第一凹槽的底壁和侧壁

相应的,在第二凹槽中,第二凹槽的侧壁与第二凹槽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
90
°

在对第二导电层进行制作时,有利于将导电材料布满第二凹槽的底壁和侧壁

[0008]在一种示例中,支撑板可以与第一凹槽的顶面贴合

其中,支撑板与第一凹槽的顶面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不进行固定连接

[0009]当然,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导电层还可以位于第一凹槽的顶面,支撑板可以与第一凹槽的顶面的第一导电层贴合

[0010]在一种示例中,支撑板可以与第二凹槽的顶面贴合

其中,支撑板与第二凹槽的顶面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不进行固定连接

[0011]当然,在一种示例中,第二导电层还可以位于第二凹槽的顶面,支撑板可以与第二凹槽的顶面的第二导电层贴合

[0012]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凹槽的顶面可以具有第一沉槽,且支撑板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一沉槽内

其中,第一沉槽的深度尺寸可以大于

等于或小于支撑板的厚度尺寸,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013]当然,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导电层还可以位于第一沉槽的底壁

支撑板可以与位于第一沉槽的底壁的第一导电层进行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沉槽的底壁未设置第一导电层时,支撑板可以与第一沉槽的底壁贴合

[0014]在一种示例中,第二凹槽的顶面可以具有第二沉槽,且支撑板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二沉槽内

其中,第二沉槽的深度尺寸可以大于

等于或小于支撑板的厚度尺寸,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0015]当然,在一种示例中,第二导电层还可以位于第二沉槽的底壁

支撑板可以与位于第二沉槽的底壁的第二导电层进行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沉槽的底壁未设置第二导电层时,支撑板可以与第二沉槽的底壁贴合

[0016]在一种示例中,支撑板可以具有贯穿支撑板两侧
(
即支撑板厚度方向
)
的金属化孔,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可以通过金属化孔实现电连接

[0017]在一种示例中,传输线还可以包括功能器件,功能器件可以设置在支撑板与内导体之间,且功能器件与内导体电连接,从而可以扩充传输线的功能性

在具体应用时,功能器件可以包括共振隧穿二极管

肖特基二极管

量子级联激光器中的任一种,本申请对功能器件的设置位置

数量和类型不作限制

[0018]另外,在具体应用时,沿内导体的长度方向,内导体的截面形状和大小几乎不产生变化

或者,沿内导体的长度方向,内导体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变化的,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例如,沿传输线的长度方向,内导体可以具有周期延伸部,从而可以实现滤波器或慢波器件的效果

[0019]另外,传输线可以是直线形或曲线形等形状,本申请对传输线的形状不作限定

[0020]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传输线缆,可以包括至少三条上述任一种传输线,且所述至少三条所述传输线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合围成通道;外导体,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支撑板,悬置在所述通道内,且所述支撑板的至少部分边缘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内导体,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至少一个板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薄膜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
90
°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
90
°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贴合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还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贴合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具有第一沉槽,且所述支撑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沉槽内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沉槽的底壁贴合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还位于所述第一沉槽的底壁,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贴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面贴合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还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面,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导电层贴合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面具有第二沉槽,且所述支撑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沉槽内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沉槽的底壁贴合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传输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熊斌陈特彦吴懿鑫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