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至少2个硫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在制备纳米疫苗中的应用及制得的纳米疫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55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免疫治疗或疫苗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硫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及其制备纳米疫苗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有至少2个硫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在制备纳米疫苗中的应用及制得的纳米疫苗
[0001]本申请是
2020
年4月
24
日申请的专利技术名称为“含有至少2个硫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在制备纳米疫苗中的应用及制得的纳米疫苗”、
申请号为
202010330996.8
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免疫治疗或疫苗防治
,尤其涉及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硫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在制备纳米疫苗中的应用及制得的纳米疫苗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免疫疫苗的研制与开发在对于癌症及病毒感染的综合防治上已取得显著性进展,并在抗肿瘤或抗病毒感染的方面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各国已相继开发各类抗肿瘤或抗病毒疫苗用于疾病预防或治疗且已进入临床
I、II
期,有些已被美国和欧洲获批用于临床

然而此类疫苗在激发抗原呈递细胞成熟与增强交叉呈递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简单混合的佐剂与抗原制剂被树突状细胞摄入效率不高,且被摄入的抗原或佐剂在进入胞内溶酶体等细胞器后,更易被酶降解而降低或失去对树突状细胞的激活,进而减弱抗原交叉呈递效应,无法有效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应对外界或体内肿瘤或病毒侵染,更无法应对特定类型肿瘤或病毒感染

[0004]高效的抗原呈递及其激活免疫系统,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主要依赖于抗原呈递细胞是否能够高效摄入抗原,是否能被有效激活而发挥其对抗原的交叉呈递作用<br/>。
现有纳米疫苗主要以胞吞

溶酶体途径进入树突状细胞内,即在被树突状细胞内吞后,会形成内吞小体或小泡,再与胞内溶酶体融合,而溶酶体内的核酸酶或蛋白水解酶会剪切或水解纳米疫苗释放出的核酸佐剂或抗原肽,降低核酸佐剂对树突状细胞的刺激与促激活作用,影响其对抗原肽的交叉呈递作用,与对未成熟
T
淋巴细胞的激活与促增殖作用,减弱机体对抗原肽所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导致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差

[0005]近年来,基于脂质体包埋技术开发的脂质体
mRNA
或多肽疫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溶酶体内酶体对其有效成份的降解,但仍然依赖于内吞

溶酶体途径摄入淋巴细胞内,无法躲避溶酶体内酶对其降解作用;且由于脂质体表面聚乙二醇能够有效抵抗或阻碍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对其内吞,进而降低了对抗原的摄取效率及淋巴细胞的激活比例,从而降低对抗原的交叉呈递作用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抗原摄取与呈递模式用于高效激活淋巴细胞与提高交叉呈递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含有二硫键的杂环化合物在制备纳米疫苗中的应用及制得的纳米疫苗,将硫醇类化合物与肿瘤新生多肽抗原或病毒多肽抗原以核酸佐剂,通过静电力,氢键与范德华力作用制备合成纳米疫苗,该疫苗能通过跨膜途径
高效率进入树突状细胞胞质内部而降低其内部多肽抗原与核酸被溶酶体内蛋白酶或核酸酶降解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式
I
化合物在制备纳米疫苗中的应用;
[0008]A

L

F
[0009]式
I
[0010]其中,
A
为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S
原子的杂环基;
[0011]L
为无或为中间连接基团;
[0012]F
为能够与多肽以共价或非共价连接的基团

[0013]式
I
化合物中含有至少两个硫原子,其能够与核酸佐剂及新生抗原肽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疫苗

其中
F
基团与多肽连接,而
A
基团与细胞膜间进行硫醇交换,并介导纳米疫苗跨膜直接进入树突状细胞质

这种进入细胞内的方式不经胞吞

溶酶体途径,当其进入细胞后,在树突状细胞质中电解质缓冲液作用下,解体而释放其中的核酸佐剂与新生抗原肽

其释放的核酸佐剂能更有效的刺激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强树突状细胞对新生抗原肽的交叉呈递作用,增强对未成熟的
T
淋巴细胞的激活与促增殖能力,增强机体对新生抗原肽表达的肿瘤细胞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增强
T
细胞依赖的肿瘤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
A
中所述杂环基为4~8元环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
A
为: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
L


(CH2)
n


其中
n
=1~5;
R


H、C1~5的烷基
、m
=1~
50。
[00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
L
为:为: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中,共价连接方式可选自:点击化学反应

交联反应;非共价连接的方式包括:静电作用

疏水相互作用

亲和作用

[0019]其中,可通过点击化学反应与多肽连接的
F
基团包括:
[0020][0021]可通过交联反应与多肽连接的
F
基团包括:
[0022][0023]可通过其他反应方式与多肽形成共价连接的
F
基团包括:
[0024][0025]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多肽连接的
F
基团包括:
[0026][0027]可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与多肽连接的
F
基团包括:
[0028][0029]可通过亲和作用与多肽连接的
F
基团包括:
[0030][003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
F
为:为:
[003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
A

L
为为
F
为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式
I
化合物为化合物为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式
I
化合物都可以用于与多肽制备纳米颗粒,但实验表明,针对不同的多肽需要选择不同结构的式
I
化合物,否则形成的颗粒粒径过大,不能被细胞摄取

[003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纳米颗粒,其原料包括式
I
化合物,核酸佐剂和抗原肽;
[0035]A

L

F
[0036]式
I
[0037]其中,
A
为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S
原子的杂环基;
[0038]L
为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I
化合物在制备纳米疫苗中的应用;
A

L

F

I
其中,
A
为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S
原子的杂环基;
L
为无或为中间连接基团;
F
为能够与多肽以共价或非共价连接的基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A
中所述杂环基为4~8元环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
L


(CH2)
n


其中
n
=1~5;
R


H、C1~5的烷基
、、m
=1~
50。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
F
为:为: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
A
为:所述
F
为:为:所述
L
为:为: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
A
为:所述
F
为:所述
L
为: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式
I
化合物为:化合物为: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式
I
化合物为时,所述多肽的等电点
&gt;6.5。9.
一种纳米颗粒,其原料包括式
I
化合物,抗原肽;
A

L

F

I
其中,
A
为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S
原子杂环基;
L
为无或为中间连接基团;
F
为能够与多肽以共价或非共价连接的基团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原肽选自肿瘤抗原

细菌抗原或病毒抗原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肿瘤抗原为肿瘤新生抗原,选自膀胱癌

血癌

骨癌

脑癌

乳腺癌

中枢神经系统癌症

宫颈癌

结肠癌

子宫内膜癌

食管癌

胆囊癌

胃肠道癌

外生殖器癌

泌尿生殖道癌

头癌

肾癌

喉癌

肝癌

肺癌

肌肉组织癌症

颈癌

口腔或鼻黏膜癌

卵巢癌

胰腺癌

前列腺癌

皮肤癌

脾癌

小肠癌

大肠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黄浩李娟张达刘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维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