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式内镜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687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式内镜缝合装置,包括手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式内镜缝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式内镜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消化道瘘

消化道穿孔和大面积缺损的修补仍是目前消化内镜
的一大难点

现有的内镜下缝合术包括组织夹直接封闭术

组织夹肌层和黏膜层间断封闭术

组织夹配合尼龙绳的荷包缝合术

组织夹配合橡皮圈牵引辅助封闭术
、Over

The

Scope

Clip(OTSC)system
以及一些国外的缝合器械
(overstitch、eagle claw)


但这些均存在无法严密缝合,术后需辅助胃管置入
+
持续胃肠减压5‑7天以避免胃扩张造成创面再次撕裂,仍给患者术后带来了不适,增加了住院时间与费用

[0003]随着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的发展,相对于外科需要切除器官治愈疾病的手术模式,超级微创手术能够在保证人体解剖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治愈疾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不受影响,但由于内镜全层切除术后封闭技术的缺陷,限制了该术式的发展

因此,要寻找一种类似外科手术利用“针
+
线”的缝合技术,使得内镜手术后可以将创面严密缝合,进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提高术后恢复期的舒适感,使得超级微创手术进一步发展

[0004]2020
年,日本的
Osamu Goto
等学者尝试利用“针和线”成功缝合了
29
例胃黏膜剥离术后的创面,切口严密闭合,无不良事件发生

但这项临床试验存在问题如下:
1、
消化内镜为软式内镜,管道长,内镜下置入操作器械因传导力的原因,使得头端的操作力度与方向难以控制,操作灵敏度差,这让内镜下缝合的操作难度大

缝合强度控制难度大,以及部分区域缝合较为困难;
2、
由于操作困难,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高,只能由高级医师完成,且初级医师学习周期长,难以普及;
3、
利用双孔道内镜完成,不利于基层医院普及

因此基于以上弊端,急需一种专业的软式内镜缝合装置,利用手柄控制缝合针进行间断或连续缝合以闭合消化道创口,且这种装置需要降低操作难度

可在单孔道内镜下完成操作

以及减低器械成本,以便后期在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领域内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式内镜缝合装置包括缝线组件,该缝线组件中设备有弧度的缝针,将其围绕转轴设置并沿转轴进行周向转动,在缝针转动的过程中穿过创口出的组织进行缝合;而且缝针的移动由针头套管或针尾套管控制,针头套管或针尾套管交替与缝针固定,让缝针能完全穿过伤口组织并复位,能够实现高效便捷的缝合操作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手柄控制缝合针进行间断或连续缝合以闭合消化道创口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软式内镜缝合装置,包括手柄件

软式管道及缝线端头,所述手柄件与缝线端头被设于软式管道两端,包括:缝线组件,其被安装于缝线端头用于创口缝合;推动部,其被
安装于手柄件中,所述推动部通过牵引导丝与缝线组件连接用于控制缝线组件对创口缝合,所述牵引导丝由软式管道中穿过;缝线释放部,其被安装于手柄件中,所述缝线释放部上安装穿过软式管道连接到缝线组件上的免打结倒刺缝线

[0009]优选的,所述缝线组件包括缝针

针头套管

针尾套管;所述缝针

针头套管及针尾套管均被构造为弯曲结构,且弯曲弧度相同;所述针头套管和针尾套管设于缝线端头的端部并轴向设置,所述缝针被安装于针尾套管中,可通过旋转穿入针头套管中

[0010]优选的,所述缝针中部被构造有穿线孔,所述免打结倒刺缝线一端穿过穿线孔与缝针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缝针两端外周被构造有环形槽;所述针头套管和针尾套管上均有向内部凸出的弹性卡件,所述弹性卡件穿入环形槽中将缝针与针头套管或针尾套管连接固定

[0012]优选的,所述缝线组件包括分别连接在针头套管和针尾套管尾部且分别相互连通的软管,所述缝线端头内部安装有两条管道,所述软管被安装于管道内部;所述管道安装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一端穿入软管内部

[0013]优选的,所述缝线组件包括与牵引导丝连接的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管道侧边开设出第一滑槽,所述管道内设有穿过第一滑槽与第一弹性组件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与弹性限位件接触

[0014]优选的,所述缝线组件包括两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分别与缝针和针头套管连接,两个所述支架分别被安装在两个收尾相连的转轴上,两个所述转轴被设置同步反向转动,所述转轴被转动安装在位于缝线端头端部的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上安装有与转轴连接的卷簧

[0015]优选的,所述手柄件被构造为空心壳体,所述手柄件一端与软式管道连接

另一端设有两个出口,所述手柄件侧边设有缝线入口

[0016]优选的,所述推动部包括第二弹性组件和拉环,所述第二弹性组件被设于手柄件内部,所述拉环被设于出口外侧,所述牵引导丝穿过第二弹性组件与拉环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免打结倒刺缝线由缝线入口进入手柄件后再穿入穿过缝线释放部和软式管道于缝线端头处与缝针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式内镜缝合装置包括缝线组件,该缝线组件中设置有弧度的缝针,将其围绕转轴设置并沿转轴进行周向转动,在缝针转动的过程中穿过创口出的组织进行缝合;而且缝针的移动由针头套管或针尾套管控制,针头套管或针尾套管交替与缝针固定,让缝针能完全穿过伤口组织并复位,缝合针进行间断或连续缝合以闭合消化道创口操作降低,能够实现高效便捷的缝合操作

[0020]本专利技术中在手柄件处设置两个连接牵引导丝的拉环,两个拉环分别用于控制针头套管或针尾套管,两个拉环交替操作通过针头套管或针尾套管间接控制缝针的缝合和复位,降低缝合难度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软式内镜缝合装置,包括手柄件(1)

软式管道(2)及缝线端头(3),所述手柄件(1)与缝线端头(3)被设于软式管道(2)两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缝线组件(4),其被安装于缝线端头(3)用于创口缝合;推动部(6),其被安装于手柄件(1)中,所述推动部(6)通过牵引导丝(5)与缝线组件(4)连接用于控制缝线组件(4)对创口缝合,所述牵引导丝(5)由软式管道(2)中穿过;缝线释放部(7),其被安装于手柄件(1)中,所述缝线释放部(7)上安装穿过软式管道(2)连接到缝线组件(4)上的免打结倒刺缝线(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式内镜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组件(4)包括缝针(
41


针头套管(
42


针尾套管(
43
);所述缝针(
41


针头套管(
42
)及针尾套管(
43
)均被构造为弯曲结构,且弯曲弧度相同;所述针头套管(
42
)和针尾套管(
43
)设于缝线端头(3)的端部并轴向设置,所述缝针(
41
)被安装于针尾套管(
43
)中,可通过旋转穿入针头套管(
42
)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式内镜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针(
41
)中部被构造有穿线孔(
411
),所述免打结倒刺缝线(8)一端穿过穿线孔(
411
)与缝针(
41
)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式内镜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针(
41
)两端外周被构造有环形槽(
412
);所述针头套管(
42
)和针尾套管(
43
)上均有向内部凸出的弹性卡件(
421
),所述弹性卡件(
421
)穿入环形槽(
412
)中将缝针(
41
)与针头套管(
42
)或针尾套管(
43
)连接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式内镜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组件(4)包括分别连接在针头套管(
42
)和针尾套管(
43
)尾部且分别相互连通的软管(
44
),所述缝线端头(3)内部安装有两条管道(
45
),所述软管(
44
)被安装于管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倩倩令狐恩强袁新普蔡朝蓓万海军李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