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型抗粘连腹壁补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新型抗粘连腹壁补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1023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抗粘连腹壁补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腹壁补片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补片和纳米银粒子;其中,所述纳米银粒子的粒径为5~10n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纳米银腹壁补片主要应用于感染性切口的一期关闭手术,在切口感染的情况下,具备优秀的抗感染和抗炎能力,且在不引入其他高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下,克服单纯聚丙烯材料易形成严重腹腔粘连的缺陷,从而显著提高腹腔感染伴腹壁缺损损伤的一期修复的成功率。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纳米银腹壁补片相较于普通聚丙烯补片具有更优秀的抗拉强度。进一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纳米银腹壁补片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防粘连补片具有原料简单易得、制备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抗粘连腹壁补片,特别是一种基于负载纳米银的聚丙烯的抗粘连腹壁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腹部开放性创伤因腹部脏器破损或者救治环境难以达到无菌要求而往往会伴有较严重的腹腔感染,尤其是在腹部缺口部位。研究统计表明,二次甚至多次手术创伤约占腹部损伤的40%,造成多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切口感染、切口疝的发生。针对由腹部开放性创伤造成的腹壁缺损的手术往往需要使用补片对肌肉筋膜层缺损进行修补,避免强行关闭腹壁筋膜引起的腹腔内高压,同时避免腹壁切口疝的产生,减少二次手术甚至是多次手术的发生率。但是在感染状况下,补片植入往往会引起切口不愈合,感染加重,甚至造成补片取出后再次手术。

2、目前,临床上最常规应用的补片为聚丙烯网材料(聚丙烯补片),其优点在于,不惧感染,且大网孔结构便于纤维血管组织爬入,能够保证修复强度,缺点则是容易造成较强的腹腔粘连,引起肠梗阻、肠坏死等并发症。而具有防粘连能力的补片如膨化聚四氟乙烯材料补片、生物复合补片等,虽然有优异的防粘连能力,但是往往价格昂贵;而且,在感染状况下应用往往造成补片与周围组织难以融合以及长时间难以控制的炎症反应,最终影响切口的愈合。因此,具有抗感染、防粘连和抗炎能力的补片对于腹部污染切口缺损的修补至关重要。

3、引用文献1公开了一种纳米银/聚多巴胺/聚丙烯复合补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利用聚多巴胺黏附性、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特性,将多巴胺氧化聚合成聚多巴胺包覆在聚丙烯网片的表面,使聚丙烯材料不直接接触腹腔脏器,能够降低由聚丙烯接触腹腔脏器所引起的肠粘连等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利用聚多巴胺对金属离子具有螯合和还原特性,银离子被还原成纳米银沉积于聚多巴胺膜的表面,获得抗菌性。可见,引用文献1中通过聚多巴胺达到了防粘连的效果,同时负载纳米银离子达到抗菌性。然而,聚多巴胺包裹后的纳米银聚丙烯补片的银离子释放量很小,难以达到有效抗感染的目的,其原因在于,当腹腔或切口处于炎性感染时,只有持续提供足量的纳米级别银离子才可以有效阻断感染过程,达到加速恢复的作用。而且,在引用文献1的实验中,并未将补片应用在污染腹腔及切口中,其抗感染能力未经验证。另外,聚多巴胺的引入还会导致补片成本成倍升高、存储难度增大,不便于广泛推广使用。

4、引用文献2公开了一种抗菌防粘连补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在聚丙烯网片表面包覆聚茶多酚膜和纳米银得到一种抗菌防粘连补片,使聚丙烯材料不直接接触腹腔脏器,从而降低由聚丙烯接触腹腔脏器所引起的肠粘连等并发症。可见,引用文献2中通过包覆在聚丙烯表面的聚茶多酚降低了由聚丙烯接触腹腔脏器所引起的肠粘连等并发症,同时利用纳米银达到抗菌效果。然而,聚茶多酚膜包裹后的纳米银聚丙烯补片的银离子释放量很小,难以达到有效抗感染的目的。而且,聚茶多酚膜的聚合时间较长,通常需要40小时以上,时间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此外,引用文献2中的补片主要针对无感染的疝修补,对于是否适用于已存在严重腹腔感染的腹壁缺损,仍缺乏相关数据。

5、引用文献:

6、引用文献1:cn110801539a

7、引用文献2:cn109939268a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2、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为了达到防粘连的效果,通常采用高分子化合物负载纳米银离子于补片基材表面,而所使用的高分子化合物往往价格昂贵并对银离子的释放量产生影响;且现有技术中银离子的负载方式往往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而化学还原法往往产生的是银化合物,相比于单质银的纳米粒子,其抗菌性能大大降低,维持时间也相应较短,同时防粘连效果欠佳。

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4、研究证明,纳米银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炎性反应的效果,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氧化应激反应,杀灭体内细菌,同时介导m1型巨噬细胞凋亡,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而发挥抗炎机制。而腹腔内粘连的形成与m2型巨噬细胞的大量消耗密切相关。

5、基于上述研究,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纳米银腹壁补片,来满足感染状况下腹壁缺损一期确定性手术需求,解决现有难题。本专利技术的腹壁缺损补片为片状材料,该片状材料主要材料为大网孔单丝聚丙烯编织结构,表面均匀覆盖纳米级别单质银粒子。本专利技术的腹壁缺损补片能够应用于感染性切口的一期关闭手术,在不引入其他高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下,同时克服单纯聚丙烯材料易形成严重腹腔粘连的缺陷,能够显著提高腹腔感染伴腹壁缺损损伤的一期修复的成功率。

6、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纳米银腹壁补片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采用离子溅射法制作纳米银离子,通过离子溅射仪将银靶块中的银原子溅射补片表面,形成均匀的纳米银离子附着,由此制成腹壁补片。

7、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纳米银腹壁补片,其包括以下组分:

8、聚丙烯补片,和

9、纳米银粒子;

10、其中,所述纳米银粒子的粒径为5~10nm。

1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纳米银腹壁补片,其中,

12、以所述聚丙烯补片的质量计,所述纳米银粒子的含量为0.2%~0.3%。

13、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纳米银腹壁补片,其中,

14、所述腹壁补片为片状材料。

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纳米银腹壁补片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步骤:

16、对所述聚丙烯补片使用除油剂进行除油处理;

17、对除油后的聚丙烯补片分别使用敏化液a和敏化液b依次进行敏化处理;

18、对敏化后的聚丙烯补片采用离子溅射法进行镀银处理,得到纳米银腹壁补片。

19、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20、所述除油剂包含碱性助洗剂和表面活性剂,优选还包含除油剂溶剂;

21、优选地,所述碱性助洗剂选自氢氧化钠、碳酸钠、二乙醇胺、五水偏硅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氢氧化钠和/或碳酸钠;和/或,

22、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亚烷基氧化物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或,

23、优选地,所述除油剂溶剂选自水、醇、二甲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水和/或乙醇。

2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25、所述除油剂中表面活性剂与碱性助洗剂的质量比为1:2~1:5,优选1:3;和/或,

26、所述除油剂中表面活性剂与聚丙烯补片的质量比为1:0.8~1:1.2,优选1:1;和/或,

27、当所述除油剂包含除油剂溶剂时,

28、所述除油剂中碱类助洗剂的浓度为5~15g/l,优选10g/l;和/或,

29、所述除油剂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1~10g/l,优选5g/l。

30、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

31、所述敏化液a包含氯化亚锡和硝酸,优选还包含敏化剂a溶剂;

32、优选地,所述敏化剂a溶剂为水、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银腹壁补片,其包括以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腹壁补片,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银腹壁补片,其特征在于,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银腹壁补片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银腹壁补片,其包括以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腹壁补片,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银腹壁补片,其特征在于,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银腹壁补片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郗洪庆刘怡陈志达卢婷婷张淦张海亚董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