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6866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19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磁共振系统的电缆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多个RF扼流圈的电缆束和磁共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磁共振
(MR)
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电缆束和磁共振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磁共振系统,尤其是对于磁共振成像
(MRI)
系统,人们一直在努力增加所使用的射频
(RF)
接收线圈的数量,以便提高图像采集的速度

在磁共振线圈阵列中具有多达六十四个
RF
接收线圈并不少见
。RF
接收线圈通常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到对接收到的
RF
信号进行采样和数字化的
RF
接收器

由于
RF
通道的数量的增加,
MRI
系统设计人员持续面临着减小与
RF
接收线圈一起使用的组件和子组件的尺寸的压力

[0003]磁共振成像
(MRI)
是基于核磁共振的原理
(
即具有非零自旋的原子核具有磁矩
)
的成像技术

在医学
MRI
中,具有非零自旋的原子核经常是存在于人体或动物体内的氢原子核

形成
B1

激励场的射频
(RF)
波被引导到在外部磁场中的原子核,导致质子的激发和随后的质子的弛豫过程

质子的弛豫导致原子核发出可被检测和处理以形成图像的
RF
信号r/>。
[0004]典型的
MRI
系统通常包括产生强的静态磁场的磁体
(
例如超导电磁体
)
;在静态磁场中产生线性变化的梯度线圈;产生
B1

激励场的
RF
发射线圈和检测由弛豫的原子核发射的磁共振
RF
信号的
RF
接收线圈

通常,在
MRI
系统中使用同轴电缆来在线圈内控制
RF
信号的发送

同轴电缆具有外屏蔽层和内导体,两者之间由介电材料互相分开

外屏蔽层的目的是保护内导体,防止内导体获得不期望的频率

[0005]然而,同轴电缆外部的信号源可在外屏蔽层中诱发计划外的电流,并因此产生计划外的磁场,不利地影响
RF
接收线圈阵列的信噪比

因为这些原因,在
MR
系统中诸如平衡转换器
(Balun)

RF
扼流圈的
RF
陷波器与同轴电缆一起使用

[0006]通常,在
MR
系统中使用多个
RF
接收线圈形成接收线圈阵列

传统的
RF
接收线圈和
RF
接收线圈阵列往往比较笨重和
/
或僵硬,并且被配置为相对于线圈阵列中的其他
RF
接收线圈和相对于成像对象相应保持在固定的位置

笨重和缺乏灵活性常常阻止
RF
接收线圈与成像对象的期望的解剖结构最有效地耦合,而且往往会让成像过程对于成像对象来说不舒服

[0007]通过增加线圈阵列中
RF
接收线圈的数量,可缩短用于图像采集的时间

然而,
RF
接收线圈的数量的增加,需要将与
RF
接收线圈一起使用的组件
(

RF
电缆
、RF
陷波器
(

RF
扼流圈
)、
前置放大器和印刷电路板
(PCB))
微型化

连同
RF
接收线圈阵列微型化的目标,与传统的
RF
接收线圈相比,该
RF
接收线圈和电子元件更接近成像对象,使得接收线圈和线圈电子元件的外形

尺寸和重量对于成像对象的体验和操作人员的处理体验变得更加重要

然而,由于在医院中
MRI
系统的艰难
(rugged)
的环境,
RF
接收线圈和组件仍然需要设计得坚固稳健,使得系统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正常运行

[0008]WO 2018/077679 A1
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与微型同轴电缆一起使用的平衡转换器而其避免了为了安装平衡转换器而剪断电缆的需要


RF
接收线圈延伸到
RF
接收器的每根同轴电缆的一部分都多次缠绕在装置周围以形成电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用于
MR
系统的
RF
接收线圈装置提供一种可行性,其可避免笨重的共振
RF
陷波器,同时仍可补偿
MR
系统的
B1

激励场,并减少与附近局部线圈的耦合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的主题解决了这一目的

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进行描述

[0011]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磁共振系统的电缆束,其中电缆束适于在一端连接到磁共振射频线圈装置的馈电点,在另一端连接到输入

输出单元,用于连接磁共振射频线圈装置与磁共振系统的控制和分析单元,其中电缆束包括用于连接馈电点与输入

输出单元的至少一条传输线以及布置在电缆束内的多个射频扼流圈

[0012]如上文所进一步解释的,重要的是与
RF
接收线圈一起使用的组件的微型化

与传统的
RF
接收线圈相比,该
RF
接收线圈和电子元件更接近成像对象

为了通过避免使用沉重的工作人员设备来改善成像对象的体验和操作员的处理体验,
RF
接收线圈可布置在柔性结构
(
即垫子
)
中,该柔性结构在检查过程中位于成像对象上

通常,射频扼流圈也布置在磁共振射频线圈装置的线圈阵列中

根据本专利技术,虽然射频扼流圈仍可布置在线圈阵列中,但为了改善在检查期间位于成像对象上的设备的灵活性,提供了一种具有此类
RF
扼流圈的电缆束,该电缆束适于在一端连接到磁共振射频线圈装置的馈电点,在另一端连接到输入

输出单元,用于连接磁共振射频线圈装置与磁共振系统的控制和分析单元

因此,本专利技术至少提供了在阵列外
(
即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用于磁共振系统的电缆束
(7)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束
(7)
适于在一端连接到磁共振射频线圈装置
(1)
的馈电点,在另一端连接到用于连接所述磁共振射频线圈装置
(1)
与所述磁共振系统的控制和分析单元的输入

输出单元
(6)
,其中所述电缆束
(7)
包括用于连接所述馈电点与所述输入

输出单元
(6)
的至少一条传输线
(8)
,其中所述电缆束
(7)
包括柔性支撑结构和在所述电缆束
(7)
内的在所述柔性支撑结构
(9)
中的多个射频扼流圈,且所述射频扼流圈
(10)
柔性连接到所述支撑结构
(9)
,使得所述射频扼流圈
(10)
是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结构
(9)
旋转和
/
或倾斜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束
(7)
,其中,所述电缆束
(7)
包括用于连接所述馈电点与所述输入

输出单元
(6)
的多条传输线
(8)
,其中每条所述传输线
(8)
都包括布置在所述电缆束
(7)
内的至少一个射频扼流圈
(10)。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缆束
(7)
,其中,所述射频扼流圈
(10)
以沿所述电缆束
(7)
的纵向延伸部延伸的布置方式布置在所述电缆束
(7)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束
(7)
,其中,所述射频扼流圈
(10)
一个接一个地按顺序布置在所述电缆束
(7)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缆束
(7)
,其中,每个所述射频扼流圈
(10)
都包括扼流圈壳体
(20)
,其中所述电缆束
(7)
包括多条传输线
(30)
,所述多条传输线是同轴电缆
(40、50)
,尤其是微同轴电缆,并且所述多条传输线以自补偿缠绕模式缠绕在所述扼流圈壳体
(20)
周围,用于至少部分地补偿所述磁共振系统的
B1

激励场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束
(7)
,其中,每条所述传输线
(30)
都包括一对第一同轴电缆
(40)
和第二同轴电缆
(50)
,其中所述第一同轴电缆
(40)
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
(50)
设置有附加的屏蔽层
(60)
,所述附加的屏蔽层环绕所述第一同轴电缆
(40)
和所述第二同轴电缆
(50)

/
或所述第一同轴电缆
(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
申请(专利权)人: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