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木生专利>正文

一种园林工程施工用树木移植装置及其移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6783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工程施工用树木移植装置及其移植方法,涉及树木移植装置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目前园林绿化中进行大树移植多采用人工移植的方法,此种方法移植效率较低且需要借助吊车将树木吊出,移植较为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工程施工用树木移植装置及其移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树木移植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园林工程施工用树木移植装置及其移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树移植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是一项基本的作业,主要用于对成形树木进行的一种保护性移植

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城市景观绿地建设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大树移植是在特定时间

特定地点为满足特定要求所采用的种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优化绿地结构,改善环境景观,及时满足重点建设工程

大型市政建设绿化和美化的作用

[0003]目前园林绿化中进行大树移植多采用人工移植的方法,此种方法移植效率较低且需要借助吊车将树木吊出,移植较为麻烦;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园林工程施工用树木移植装置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工程施工用树木移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园林绿化中进行大树移植多采用人工移植的方法,此种方法移植效率较低且需要借助吊车将树木吊出,移植较为麻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工程施工用树木移植装置,包括竖杆和转动杆,所述竖杆竖直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竖杆之间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竖杆下端外侧均设置有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之间的中部设置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之间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杆,两个所述竖杆前端的外侧均设置有电机外框,所述两个所述竖杆前端之间设置有半圆形弧状刀片,所述半圆形弧状刀片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转动连接件,两个所述竖杆之间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前端的中部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前端均设置有第二液压杆,两个所述第二液压杆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弧形夹和第二弧形夹,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前端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前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液压杆

[0006]优选的,两个所述转动杆分别与两个竖杆均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与两个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中部设置有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液压杆一端伸入第一矩形槽与第一连接杆之间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中部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一液压杆另一端与两个第一转动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转动杆前端内部均设置有第二矩形槽,所述电机外框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延伸至第二矩形槽内部连接有第一齿轮

[0009]优选的,所述半圆形弧状刀片两端的第二转动连接件分别与两个竖杆之间均通过
第四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一端延伸至转动杆的第二矩形槽内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第二矩形槽内齿部啮合连接

[0010]优选的,每个所述固定杆的前端均设置有第三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二液压杆与固定杆上第三转动连接件通过第五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夹中部设置有第三矩形槽,所述第二弧形夹中部设置有第四矩形槽,两个所述第二液压杆另一端分别插入第三矩形槽和第四矩形槽并分别通过第七转轴和第八转轴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三液压杆一端与第四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液压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连接件,所述第一弧形夹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环,所述第二弧形夹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三液压杆上第四转动连接件与第一弧形夹上第一转动环

第二弧形夹上第二转动环共同通过第六转轴转动连接

[0012]一种移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步骤一:将整个装置连接在农机上,通过了两个转动杆上电机外框内电机共同带动半圆形弧状刀片向内转动至水平,通过农机将整个装置中部对齐需要移植的树木并将树木置于第一弧形夹和第二弧形夹之间;
[0014]步骤二:通过两个固定杆上第二液压杆分别与第一弧形夹和第二弧形夹之间转动连接推动第一弧形夹和第二弧形夹合拢将树木进行夹持,第三液压杆与第一弧形夹一端和第二弧形夹一端共同通过第六转轴转动连接,第三液压杆在收缩时拉动第六转轴使第一弧形夹和第二弧形夹进一步加大夹持力度;
[0015]步骤三:第一液压杆另一端与两个第一转动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两个转动杆分别与两个竖杆均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通过第一液压杆伸出推动第三连接杆斜向移动,第三连接杆两端与转动杆固定连接,使两个转动杆前端贴近地面;
[0016]步骤四:通过两个转动杆侧面电机外框内电机共同带动半圆形弧状刀片转动半圈,将树木根部及根部土壤与地面进行分离;
[0017]步骤五:通过两个电机带动半圆形弧状刀片向下转动到垂直位置对树木进行承托,通过农机将整个装置连同树木提起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
该专利技术中,通过半圆形弧状刀片的设置,半圆形弧状刀片两端的第二转动连接件分别与两个竖杆之间均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第四转轴一端延伸至转动杆的第二矩形槽内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第二矩形槽内齿部啮合连接,通过两个转动杆侧面电机外框内电机共同带动半圆形弧状刀片转动半圈,即可将树木根部及根部土壤与地面进行分离

[0020]2、
该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弧形夹和第二弧形夹的设置,通过两个固定杆上第二液压杆分别与第一弧形夹和第二弧形夹之间转动连接推动第一弧形夹和第二弧形夹合拢将树木进行夹持,防止树木底部与土壤分离后导致树木倾倒

[0021]3、
该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三液压杆的设置,第三液压杆与第一弧形夹一端和第二弧形夹一端共同通过第六转轴转动连接,使第三液压杆在收缩时拉动第六转轴使第一弧形夹和第二弧形夹进一步加大夹持力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园林工程施工用树木移植装置的主视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杆俯剖视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
A
细部放大图

[0027]图中:
1、
竖杆;
101、
第一转轴;
102、
第一连接杆;
103、
第一矩形槽;
104、
第二转轴;
105、
第二连接杆;
2、
转动杆;
201、
第三连接杆;
202、
第一转动连接件;
203、
第三转轴;
204、
电机外框;
205、
电机;
2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园林工程施工用树木移植装置,包括竖杆
(1)
和转动杆
(2)
,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
(1)
竖直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竖杆
(1)
之间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
(102)
,两个所述竖杆
(1)
下端外侧均设置有转动杆
(2)
,两个所述转动杆
(2)
之间的中部设置有第三连接杆
(201)
,所述第一连接杆
(102)
和第三连接杆
(201)
之间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杆
(4)
,两个所述竖杆
(1)
前端的外侧均设置有电机外框
(204)
,所述两个所述竖杆
(1)
前端之间设置有半圆形弧状刀片
(3)
,所述半圆形弧状刀片
(3)
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转动连接件
(301)
,两个所述竖杆
(1)
之间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杆
(105)
,所述第二连接杆
(105)
前端的中部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杆
(5)
,两个所述固定杆
(5)
的前端均设置有第二液压杆
(503)
,两个所述第二液压杆
(503)
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弧形夹
(7)
和第二弧形夹
(8)
,两个所述固定杆
(5)
的前端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杆
(6)
,所述第四连接杆
(6)
前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液压杆
(60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工程施工用树木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杆
(2)
分别与两个竖杆
(1)
均通过第一转轴
(101)
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
(102)
两端与两个竖杆
(1)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
(102)
中部设置有第一矩形槽
(103)
,所述第一液压杆
(4)
一端伸入第一矩形槽
(103)
与第一连接杆
(102)
之间通过第二转轴
(104)
转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园林工程施工用树木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杆
(201)
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杆
(2)
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
(201)
中部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连接件
(202)
,所述第一液压杆
(4)
另一端与两个第一转动连接件
(202)
之间通过第三转轴
(203)
转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园林工程施工用树木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杆
(2)
前端内部均设置有第二矩形槽
(206)
,所述电机外框
(204)
内设置有电机
(205)
,所述电机
(205)
输出轴延伸至第二矩形槽
(206)
内部连接有第一齿轮
(207)。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园林工程施工用树木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弧状刀片
(3)
两端的第二转动连接件
(301)
分别与两个竖杆
(1)
之间均通过第四转轴
(302)
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
(302)
一端延伸至转动杆
(2)
的第二矩形槽
(206)
内连接有第二齿轮
(303)
,所述第一齿轮
(207)
和第二齿轮
(303)
在第二矩形槽
(206)
内齿部啮合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木生
申请(专利权)人:凌木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