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膜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均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
、
分离效率高的优点,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
、
水资源危机
、
大气污染等重大问题的关键共性技术之一
。
膜材料是膜分离技术的核心,具有优良加工性能和高性价比的聚合物多孔膜占主导地位
。
然而,大多数聚合物多孔膜都存在渗透性和选择性的
Trade
‑
off
效应,这不仅增加了膜分离所需的能耗,还限制了膜的分离效率,是聚合物分离膜领域亟待破解的共性难题
。
[0003]对于以尺寸筛分为主要分离机制的聚合物多孔膜,其选择性
、
渗透性分别主要受限于尺寸较大
、
尺寸较小的孔,这也是造成
Trade
‑
off
效应最根本的原因,即传统聚合物多孔膜的膜孔尺寸分布不均匀
。
因此,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均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具有第一分子量的第一含氟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第一溶液;将第一胶体微球经超声震荡分散于有机溶剂中,之后加入具有第二分子量的第二含氟聚合物,形成第二溶液;将第二胶体微球经超声震荡分散于有机溶剂中,之后加入具有第三分子量的第三含氟聚合物,形成第三溶液;其中,所述第一分子量小于所述第二分子量,所述第二分子量小于所述第三分子量;提供具有多孔结构的
PTFE
膜,将所述
PTFE
膜在所述第一溶液中浸渍处理,取出后固化,获得
PTFE
基膜;将所述第二溶液刮涂在所述
PTFE
基膜的一面上,以在所述
PTFE
基膜上形成第一光子晶体层;将所述第三溶液施加在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层远离所述
PTFE
基膜的一侧,之后利用真空负压诱导所述第三溶液中的所述第二胶体微球进行自组装,自组装完成后进行固化,以在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层远离所述
PTFE
基膜的一侧形成第二光子晶体层;去除所述第一光子晶体层中的所述第一胶体微球以及所述第二光子晶体层中的所述第二胶体微球,获得所述均孔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子量选自
5w
~
30w
,所述第二分子量选自
30w
~
80w
,所述第三分子量选自
80w
~
200w。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具有第一分子量的第一含氟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第一溶液的步骤,包括:依据用量称取所述具有第一分子量的第一含氟聚合物,将所述第一含氟聚合物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在
50℃
~
80℃
加热条件下搅拌至充分溶解,得到所述第一溶液;和
/
或,所述将第一胶体微球经超声震荡分散于有机溶剂中,之后加入具有第二分子量的第二含氟聚合物,形成第二溶液,包括:依据用量称取所述第一胶体微球,将所述第一胶体微球加入到有机溶剂中,超声震荡
1h
~
5h
后,加入具有第二分子量的第二含氟聚合物,在
50℃
~
80℃
加热条件下搅拌至充分溶解,得到所述第二溶液;和
/
或,所述将第二胶体微球经超声震荡分散于有机溶剂中,之后加入具有第三分子量的第三含氟聚合物,形成第三溶液,包括:依据用量称取所述第二胶体微球,将所述第二胶体微球加入到有机溶剂中,超声震荡
1h
~
5h
后,加入具有第三分子量的第三含氟聚合物,在
50℃
~
80℃
加热条件下搅拌至充分溶解,得到所述第三溶液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液中所述第一含氟聚合物的质量分数,所述第二溶液中所述第二含氟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以及所述第三溶液中所述第三含氟聚合物的质量分数均为1%~
30
%;和
/
或,所述第二溶液中所述第二含氟聚合物与所述第一胶体微球的质量比以及所述第三溶液中所述第三含氟聚合物与所述第二胶体微球的质量比均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金,樊莎,王瑜,李成才,朱海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