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负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6696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17
一种煤矿井下负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负压、水和压风一体式多功能集控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设备
,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负压

水和压风一体式多功能集控阀


技术介绍

[0002]煤矿井下巷道综采面作业主要涉及钻孔

锚杆

钻孔除尘和瓦斯抽放等施工

其中,煤层壁钻孔施工过程主要涉及钻孔内的排渣

钻杆的冷却以及瓦斯抽放,钻孔过程中需要同步使用到煤矿井下水源

压风和负压源;在岩壁打钻过程中主要涉及钻孔的排渣和钻杆的冷却,也需要使用到井下水源和压风;在钻孔除尘过程中则需要井下压风和水源,所形成的风水射流用于降尘除尘,也需要使用到井下水源和压风;在瓦斯抽放过程中,则需要使用负压源

简而言之,煤矿井下围绕钻孔施工的几乎所有综采施工工序均需要不同程度上使用到井下的水源

压风和负压源

[0003]目前煤矿井下生产实践中的存在的问题在于:综采面钻孔施工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的设备上分别同时接入配套使用的水路管道

压风管道或负压管道,一方面,多路管道相互交杂,生产现场十分凌乱,特别是在需要接入或者拆卸掉某一路或者多路管道前后,均需要工作人员仔细盘查区分对应的管路,十分繁琐;另一方面,每一路从主管路上引出的支路管路,不论是风管

水管或者负压管,均需要逐一配备管阀,由于管路繁杂,相互交错,在需要控制调节具体某一路支路管路时,经常出现找错管阀的现象,给生产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此外,不论是压风

水源或者负压支管,其内均携带有一定的压力,每一路支管管道上的管阀阀门受到压力的影响,使得阀门的调节十分费力,十分不便,这也给生产施工带来了诸多烦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煤矿井下负压

水和压风一体式多功能集控阀,设置在井下总管路与钻机设备等多路支管路之间,将多路支管路接口汇总于一体,用于井下压风

负压和水路的集中统一控制,支管路之间泾渭分明,不仅解决了井下管路交杂错乱的问题,还同步解决了多路支管管阀调节不便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煤矿井下负压

水和压风一体式多功能集控阀,包括阀体

设置在阀体内的活塞组件和设置在阀体底部的出口阀,所述阀体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用于装配活塞组件的阀腔,所述阀腔分为三组,分别为水路阀腔组

压风阀腔组和负压阀腔组,其中,位于同一阀腔组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阀腔之间均通过一贯通孔相互贯通;
[0007]所述阀体的侧壁对应每个阀腔组的其中一个阀腔处分别对应设置有与阀腔连通的水源连接座

风源连接座和负压源连接座;
[0008]所述活塞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阀腔内,每个所述阀腔的顶部和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驱动活塞组件在阀腔中上下往复位移的气孔;
[0009]所述出口阀顶端可拆卸密封连接在所述阀腔的底部敞口处,且所述出口阀顶部中心的出口与所述活塞组件垂直对应且相匹配,以在活塞组件向下位移至极限位置后,将出口阀的顶部中心出口封堵进而完成对该出口阀的密封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阀体呈矩形结构,所述阀腔为均匀开设在所述阀体底部的盲孔状结构的腔体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塞组件包括
T
形活塞柱和套设在
T
形活塞柱上的导向环,所述导向环可拆卸密封固定设置在所述阀腔内,且所述导向环位于所述贯通孔的上侧,以在所述阀腔的端壁与导向环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的活塞室,所述
T
形活塞柱上的活塞环垂直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塞室内,
T
形活塞柱底部的中心轴则垂直密封穿设在所述导向环上设置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环顶部圆周抵靠在所述阀腔内壁设置的台阶上形成抵靠限位,导向环底部圆周通过一装配在所述阀腔内的卡簧形成限位固定;
[0013]所述
T
形活塞柱底部的中心轴的外径与所述出口阀的顶部中心出口的内径相匹配,且
T
形活塞柱底部的中心轴端部圆周设置有密封圈,以在
T
形活塞柱向下位移至极限位置后,
T
形活塞柱底部的中心轴密封插入到所述出口阀的顶部中心出口内进而完成对该出口阀的密封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路阀腔组和压风阀腔组相互对称地分列在所述阀体的两边侧,所述负压阀腔组位于所述阀体的中心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路阀腔组和压风阀腔组均分别至少包括不少于三个阀腔,所述负压阀腔组至少包括一个阀腔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源连接座

风源连接座和负压源连接座的底部分别可拆卸连接有水源进管

压风进管和负压进管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口阀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出口流量的流量调节组件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流量调节组件包括套筒

螺纹连接在套筒内的轴杆和设置在所述轴杆自由端的调节冒,所述出口阀的侧壁上开设有盲孔,所述套筒一端水平螺纹连接在所述盲孔内,所述盲孔的底部中心开设有贯通出口阀的避让孔,所述轴杆一端水平密封穿过所述避让孔后置入所述出口阀内腔的出口通道中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并联控制阀,每个所述阀腔上的两个气孔均分别与所述并联控制阀上的多路并联接口连接,所述风源连接座顶部设置有分路出气孔,所述分路出气孔与所述并联控制阀上的总进气接口连接以实现对所述并联控制阀的气源动力供给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其一,本专利技术作为集控阀,可将煤矿井下钻孔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压风

水和负压的管路供给进行集中的控制,其相当于一个总控制阀,可对井下钻机钻孔过程中所需使用到的各类各路支管进行集中控制,省去了目前压风

水和负压的各路支管需要逐个安装阀门

逐个分别控制的繁琐,且通过一个集中控制阀进行各类各路支管的操控,相比于目前操作十分不便的管阀,更易于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0022]其二,通过本专利技术集控阀的应用,可以对煤矿井下纷乱交杂的各类各路连接支管实现有效的梳理,各类各路支管上也不再需要再在安装终端管阀,各类各路支管只需要一端连接集控阀的对应出口,另一端连接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煤矿井下负压

水和压风一体式多功能集控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
(1)、
设置在阀体
(1)
内的活塞组件和设置在阀体
(1)
底部的出口阀
(2)
,所述阀体
(1)
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用于装配活塞组件的阀腔
(3)
,所述阀腔
(3)
分为三组,分别为水路阀腔组

压风阀腔组和负压阀腔组,其中,位于同一阀腔组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阀腔
(3)
之间均通过一贯通孔
(31)
相互贯通;所述阀体
(1)
的侧壁对应每个阀腔组的其中一个阀腔
(3)
处分别对应设置有与阀腔
(3)
连通的水源连接座
(4)、
风源连接座
(5)
和负压源连接座
(6)
;所述活塞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阀腔
(3)
内,每个所述阀腔
(3)
的顶部和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驱动活塞组件在阀腔
(3)
中上下往复位移的气孔
(32)
;所述出口阀
(2)
顶端可拆卸密封连接在所述阀腔
(3)
的底部敞口处,且所述出口阀
(2)
顶部中心的出口与所述活塞组件垂直对应且相匹配,以在活塞组件向下位移至极限位置后,将出口阀
(2)
的顶部中心出口封堵进而完成对该出口阀
(2)
的密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负压

水和压风一体式多功能集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
(1)
呈矩形结构,所述阀腔
(3)
为均匀开设在所述阀体
(1)
底部的盲孔状结构的腔体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负压

水和压风一体式多功能集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
T
形活塞柱
(7)
和套设在
T
形活塞柱
(7)
上的导向环
(8)
,所述导向环
(8)
可拆卸密封固定设置在所述阀腔
(3)
内,且所述导向环
(8)
位于所述贯通孔
(31)
的上侧,以在所述阀腔
(3)
的端壁与导向环
(8)
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的活塞室
(33)
,所述
T
形活塞柱
(7)
上的活塞环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塞室
(33)
内,
T
形活塞柱
(7)
底部的中心轴则垂直密封穿设在所述导向环
(8)
上设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负压

水和压风一体式多功能集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环
(8)
顶部圆周抵靠在设置于所述阀腔
(3)
内壁的台阶
(34)
上以形成抵靠限位,导向环
(8)
底部圆周通过一装配在所述阀腔
(3)
内的卡簧
(35)
形成限位固定;所述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雷丁华忠程合玉葛全超刘韧刘涛韩小光郭延召杨延昭刘付领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琳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