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6679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料片的厚度的偏差的薄片制造装置。薄片制造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有:管(40),其对含有纤维的材料进行供给;碰撞部(422),其与从管(40)移动过来的材料发生碰撞;堆积部(102),其被配置在碰撞部(422)的下游处,并使材料堆积以形成料片(W)。并使材料堆积以形成料片(W)。并使材料堆积以形成料片(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片制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片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已知有由使纤维堆积而成的料片来对薄片进行制造的薄片制造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通过旋转体的旋转而将纤维等材料拆解开之后使之进行堆积的纤维材料堆积装置。
[0003]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存在减少料片的厚度的偏差比较困难的这样的课题。详细而言,在该装置中,当将沿着分散部的旋转体的旋转轴的方向设为旋转体的宽度方向时,材料会从旋转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上方被供给。因此,特别是在形成宽度方向较宽的料片的情况下,会变得易于在宽度方向上产生厚度的偏差。如果料片的厚度的偏差较为显著,则所制造的薄片也会变得厚度不均匀,从而具有提升品质变得困难的可能性。即,需求一种减少料片的厚度的偏差的薄片制造装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843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薄片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供给部,其对含有纤维的材料进行供给;碰撞部,其使从所述供给部移动过来的所述材料发生碰撞;堆积部,其被配置在所述碰撞部的下游处,并使所述材料堆积以形成料片。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0007]图2为表示供给部件以及成型部等的结构的立体图。
[0008]图3为表示供给部件的外观的侧视图。
[0009]图4为表示供给部件以及成型部的作用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0]图5为表示供给部件中的材料的物品流的示意图。
[0011]图6为表示旋转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2]图7为表示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0013]图8为表示由控制部所实现的送风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14]图9为表示由控制部所实现的送风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15]图10为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评价结果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以下所叙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由利用干式的处理而被形成的料片来对薄片进行制造的薄片制造装置进行例示,并参照附图来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各附图中,根据需要而标注了作为相互正交的坐标轴的XYZ轴,并将箭头标记所示的方向设为+方向,且将与+方向相
反的方向设为

方向。

Z方向与铅直方向一致。也存在将+Z方向称为上方,并将

Z方向称为下方的情况。
[0017]在薄片制造装置以及料片等中,沿着Y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沿着Z轴的方向为厚度方向。此外,在薄片制造装置中,有时也将原料以及料片等的输送方向的目标侧称为下游,并将逆反于输送方向的一侧称为上游。另外,为了便于图示,从而使各部件的大小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0018]1.薄片制造装置
[0019]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中,从上游起朝向下游而具备供材部5、粗碎部10、解纤部30、作为供给部的管40、供给部件42、成型部100、料片输送部70、成形部150、以及裁断部160。
[0020]此外,薄片制造装置1具有对上述各结构的工作综合地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8。薄片制造装置1对作为薄片状的成形体的薄片S进行制造。薄片S的厚度并未特别限定,其也可以为复印纸张程度的厚度至几cm以上的厚度。在本说明书中,厚度是指沿着Z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0021]供材部5向粗碎部10供给原料C。供材部5具备自动进给机构,其向粗碎部10连续且自动地投入原料C。原料C为含有纤维的材料。含有纤维的材料例如是指,纸、瓦楞纸板、纸浆、纸浆薄片、木屑、锯末、木材、布料等。
[0022]通过利用后文叙述的解纤部30来对这样的原料C进行解纤,从而作为解纤物可以获得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为木材等的植物纤维中所含有的纤维,且其为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纤维为薄片制造装置1所制造的薄片S的主要成分之一。在被应用于薄片S上的纤维中,除了纤维素纤维之外,也可以包含聚丙烯、聚酯、聚氨酯等合成纤维。从减少环境负荷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使用纤维素纤维等源自天然物的纤维。
[0023]粗碎部10将从供材部5被供给的原料C在大气等的气氛中切碎。粗碎部10具有粗碎刃11。粗碎部10例如为粉碎机或切碎机等。原料C被粗碎刃11切碎从而成为碎片。碎片的平面形状例如为几mm见方或者不定形状。碎片被聚集到定量供材部50中。
[0024]定量供材部50对碎片进行计量以向料斗12进行定量供给。定量供材部50例如为振动给料机。被供给至料斗12中的碎片经由管20而被输送至解纤部30的导入口31处。
[0025]解纤部30具备导入口31、排出口32、定子33、叶轮34。解纤部30以干式的方式来对原料C的碎片进行解纤,从而生成纤维。原料C的碎片通过后文叙述的送风部41的抽吸气流,从而经由导入口31而被导入至解纤部30的内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干式是指,并不在液体中实施而是在大气等的气氛中实施解纤的处理。
[0026]定子33以及叶轮34被配置在解纤部30的内部。定子33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内侧面。叶轮34沿着定子33的内侧面进行旋转。原料C的碎片被夹持在定子33与叶轮34之间,通过在它们之间所产生的剪应力从而被解纤而成为纤维。纤维通过上述抽吸气流而从解纤部30的排出口32向管40内被抽吸出。
[0027]通过解纤而被生成的纤维优选为,纤维长度为1.0mm以上。由此,由于纤维并没有过度地变短,因此提升了薄片S的机械强度。纤维长度利用以ISO16065

2:2007为基准的方法来进行求取。
[0028]管40与解纤部30的内部以及供给部件42的内部连通。在管40中设置有混合部60以
及送风部41。混合部60被配置在送风部41的上游处。管40通过送风部41所产生的下游朝向的气流,从而将作为含有纤维的材料的后文叙述的混合物向供给部件42进行供给。
[0029]混合部60包括料斗13、14、供给管61、62、以及阀65、66。混合部60使结合材料以及添加剂混入至在管40的空气中被输送过来的纤维等材料中。由此,生成了混合物。
[0030]料斗13将结合材料向管40内进行供给。料斗13经由供给管61而与管40的内部连通。在供给管61中,阀65被配置在料斗13与管40之间。阀65对从料斗13向管40所供给的结合材料的重量进行调节。通过阀65,从而对纤维和结合材料的混合比进行调节。结合材料既可以作为粉体而被供给,也可以以被熔融的方式而被供给。
[0031]结合材料使纤维彼此结合。在结合材料中,使用具有热塑性或热固化性的树脂。作为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出虫胶、松脂、达玛树脂、聚乳酸、源自植物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源自植物的聚乙烯、钟化公司的PHBH(注册商标)(Poly(3

hydroxybutyrate

co
‑3‑
hydroxyh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供给部,其对含有纤维的材料进行供给;碰撞部,其与从所述供给部移动过来的所述材料发生碰撞;堆积部,其被配置在所述碰撞部的下游处,并使所述材料堆积以形成料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缩径部,所述缩径部被配置在所述供给部与所述碰撞部之间,所述缩径部的截面积与所述供给部的截面积相比而较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径部的所述截面积相对于所述供给部的所述截面积而为1倍以上且5倍以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部的平面形状为扇形,所述平面形状的假想中心角为20
°
至45
°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导管部,所述导管部被配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田裕文山崎啓吾加藤由香山贺洋和藤田惠生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