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换热器的蒸汽蓄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645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蒸汽利用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内置换热器的蒸汽蓄热器。在蓄热器壳体内部设置换热器,并将蓄热器的蒸汽出口与进汽口管路相连,利用进汽口管路和换热器将由蓄热器的蒸汽出口流出的低压饱和蒸汽再次导入蓄热器内进行加热,从而产生用户所需的过热蒸汽;产生的过热蒸汽由出汽口管路流向用户,起到不使用额外能源、利用蓄热器即可产生过热度达5~25℃的过热蒸汽的目的。另外,在充热装置用于给蓄热器充热的热量消耗完毕后,将换热器的进汽口管路与其他外部热源相连;在转炉汽化冷却余热锅炉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其他高温介质通过换热器加热蓄热器内部介质,达到间接储存能量的目的。能量的目的。能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换热器的蒸汽蓄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蒸汽利用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内置换热器的蒸汽蓄热器。

技术介绍

[0002]转炉汽化冷却余热锅炉,通过冷却水汽化吸收转炉烟气中的热量,产生饱和蒸汽供用户使用。只有转炉吹氧冶炼的时候才有烟气产生,所以烟气热源是间断产生的,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也是间断的,且转炉吹氧期间产汽量波动较大,通过设置蒸汽蓄热器装置,可以将间断产生的蒸汽变成连续稳定的蒸汽输出,以便供用户连续使用。
[0003]蒸汽蓄热器内部高温高压液态水闪蒸产生低压蒸汽供用户使用,按热力学相关规律,高温高压液态水闪蒸产生的蒸汽是饱和蒸汽,饱和蒸汽的温度为对应饱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蒸汽温度没有过热度。然而,有的用户需要使用温度有过热度的蒸汽,不能使用无过热度的饱和蒸汽,且饱和蒸汽在管道中输送会因为管道散热而产生大量凝结水,管道中的凝结水容易使管道产生水击,危害管网安全运行。如何才能使蒸汽蓄热器产生过热蒸汽是当代工程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内置换热器的蒸汽蓄热器,起到不使用额外能源、利用蓄热器即可产生过热度达5~25℃的过热蒸汽的目的。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内置换热器的蒸汽蓄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器壳体,设在蓄热器壳体内的充热装置和换热器,贯穿蓄热器壳体的进汽口管路和出汽口管路,以及设在蓄热器上的蒸汽出口;在蓄热器壳体内设有液态水,充热装置位于液态水液面以下的区域;充热装置与外部热源相连;蓄热器壳体上的进汽口管路和出汽口管路分别与换热器进出口两端相连;进汽口管路与蒸汽出口相连,将蓄热器壳体产生的饱和蒸汽导入至换热器内。
[0007]按上述技术方案,换热器位于液态水液面以下的区域。
[0008]按上述技术方案,换热器部分或全部位于液态水液面以上的区域。
[0009]按上述技术方案,进汽口管路断开与蒸汽出口的连接,进汽口管路与外部热源相连。
[0010]按上述技术方案,换热器包括管束、位于管束两端的封头管箱管板结构、设在封头管箱管板结构外侧的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以及支架;支架设在封头管箱管板结构和蓄热器壳体之间,用于支撑换热器;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分别位于管束两侧上,且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分别与进汽口管路和出汽口管路相连。
[0011]按上述技术方案,管束由一根或多根管子组成,管束选用普通钢管、带翅片的钢管、其它形式钢管、热管、或者热管。
[0012]按上述技术方案,管束由多根管子组成,在管束支架设有支撑板、支撑杆、或者支
撑板和支撑杆,从而提高整体管束整体刚度。
[0013]按上述技术方案,在封头管箱管板结构上设有吊板,用于临时起吊换热器。
[0014]按上述技术方案,蓄热器壳体根据使用需求,选用球形罐体、卧式圆筒罐体、立式罐体、椭球形罐体、或者长方体罐体。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在在蓄热器壳体内部设置换热器,并将蓄热器的蒸汽出口与进汽口管路相连,利用进汽口管路和换热器将由蓄热器的蒸汽出口流出的低压饱和蒸汽再次导入蓄热器内进行加热,从而产生用户所需的过热蒸汽;产生的过热蒸汽由出汽口管路流向用户,起到不使用额外能源、利用蓄热器即可产生过热度达5~25℃的过热蒸汽的目的。
[0017]2、在充热装置用于给蓄热器充热的热量消耗完毕后,将换热器的进汽口管路与其他外部热源相连;在转炉汽化冷却余热锅炉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其他高温介质通过换热器加热蓄热器内部介质,达到间接储存能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提供实施例的第一类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提供实施例的第二类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提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蓄热器壳体;2、充热装置;3、换热器;3

1、管束;3

2、封头管箱管板结构;3

3、介质进口;3

4、介质出口;3

5、支架;3

6、支撑板;3

7、支撑杆;3

8、吊板;4、进汽口管路;5、出汽口管路;6、蒸汽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3]参照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换热器的蒸汽蓄热器。
[0024]实施例1
[0025]包括蓄热器壳体1,设在蓄热器壳体内的充热装置2和换热器3,贯穿蓄热器壳体的进汽口管路4和出汽口管路5,以及设在蓄热器上的蒸汽出口6;在蓄热器壳体内设有液态水,充热装置位于液态水液面以下的区域;充热装置与外部热源相连;蓄热器壳体上的进汽口管路和出汽口管路分别与换热器进出口两端相连;进汽口管路与蒸汽出口相连,将蓄热器壳体产生的饱和蒸汽导入至换热器内。
[0026]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可以位于液态水液面以下的区域,也可以部分或全部位于液态水液面以上的区域。
[0027]本实施例中,在蓄热器壳体内部设置换热器,并将蓄热器的蒸汽出口与进汽口管路相连,利用进汽口管路和换热器将由蓄热器的蒸汽出口流出的低压饱和蒸汽再次导入蓄热器内进行加热,从而产生用户所需的过热蒸汽;产生的过热蒸汽由出汽口管路流向用户,起到不使用额外能源、利用蓄热器即可产生过热度达5~25℃的过热蒸汽的目的。
[0028]实施例2
[0029]实施例2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接近,其不同之处在于:进汽口管路断开与蒸汽出口的连接,进汽口管路与外部热源相连。在充热装置用于给蓄热器充热的
热量消耗完毕后,将换热器的进汽口管路与其他外部热源相连;在转炉汽化冷却余热锅炉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其他高温介质通过换热器加热蓄热器内部介质,达到间接储存能量的目的。
[0030]实施例3
[0031]实施例3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接近,其不同之处在于:给出了一种优选的换热器的结构形式,但本专利的换热器的结构不局限于该结构形式,还可以根据需求增减相应部件。
[0032]具体为,换热器包括管束3

1、位于管束两端的封头管箱管板结构3

2、设在封头管箱管板结构外侧的介质进口3

3和介质出口3

4、以及支架3

5;支架设在封头管箱管板结构和蓄热器壳体之间,用于支撑换热器;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分别位于管束两侧上,且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分别与进汽口管路和出汽口管路相连。
[0033]在本实施例中,管束由一根或多根管子组成,管束选用普通钢管、带翅片的钢管、其它形式钢管、热管、或者热管。
[0034]实施例4
[0035]实施例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换热器的蒸汽蓄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器壳体,设在蓄热器壳体内的充热装置和换热器,贯穿蓄热器壳体的进汽口管路和出汽口管路,以及设在蓄热器上的蒸汽出口;在蓄热器壳体内设有液态水,充热装置位于液态水液面以下的区域;充热装置与外部热源相连;蓄热器壳体上的进汽口管路和出汽口管路分别与换热器进出口两端相连;进汽口管路与蒸汽出口相连,将蓄热器壳体产生的饱和蒸汽导入至换热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换热器的蒸汽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器位于液态水液面以下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换热器的蒸汽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器部分或全部位于液态水液面以上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置换热器的蒸汽蓄热器,其特征在于:进汽口管路断开与蒸汽出口的连接,进汽口管路与外部热源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换热器的蒸汽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包括管束、位于管束两端的封头管箱管板结构、设在封头管箱管板结构外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代黎李君曾宪鹏孟海泳余心来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