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6417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6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集装箱电站。集装箱电站包括箱式结构、发电机组、排烟降噪组件、冷却液箱、进风降噪组件和控制设备。其中,箱式结构包括第一箱体和位于第一箱体顶部的第二箱体,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形成有多个连通通道;发电机组位于第一箱体内;一部分排烟降噪组件位于第二箱体内,另外一部分排烟降噪组件延伸至第二箱体的外部,排烟降噪组件通过连通通道与发电机组连通;冷却液箱位于第二箱体内,冷却液通过连通通道与发电机组连接;进风降噪组件位于第二箱体内,第二箱体与外部空间贯通形成进风口;控制设备位于第一箱体内,控制设备配置为控制发电机组的开启与关闭。闭。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电站


[0001]本申请涉及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电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装在集装箱内的柴油发电机组多年来有大量使用。按照集装箱内水箱的安装方式不同,可分为一体化立式水箱柴油发电机组、分体式散热水箱柴油发电机组两大类。通常,分体式散热水箱柴油发电机组包括分体设置的集装箱和水箱,发电机组位于集装箱内,而水箱通常可放在远离集装箱的楼宇顶部,或,水箱设置在集装箱的顶部,这样可有效减少发电机组占用的空间并降低噪声。
[0003]在相关技术中,当把卧式水箱放置在集装箱顶部时,水箱和排烟管路均暴露在箱体外面,对噪声的控制不利,同时整体感官差。而且,一些进排风降噪系统也放置在集装箱内,这会造成集装箱的外形尺寸较大。如何优化集装箱电站的布局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电站,以优化布局降低集装箱电站的噪音。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集装箱电站。集装箱电站包括箱式结构、发电机组、排烟降噪组件、冷却液箱、进风降噪组件和控制设备。其中,箱式结构包括第一箱体和位于第一箱体顶部的第二箱体,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形成有多个连通通道;发电机组位于第一箱体内;一部分排烟降噪组件位于第二箱体内,另外一部分排烟降噪组件延伸至第二箱体的外部,排烟降噪组件通过连通通道与发电机组连通;冷却液箱位于第二箱体内,冷却液通过连通通道与发电机组连接;进风降噪组件位于第二箱体内,第二箱体与外部空间贯通形成进风口;控制设备位于第一箱体内,控制设备配置为控制发电机组的开启与关闭。
[000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集装箱电站,其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将箱式结构分为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其中,发电机组和控制设备位于第一箱体内,排烟降噪组件、进风降噪组件和冷却液箱位于第二箱体内,如此,将排烟降噪组件、进风降噪组件和冷却液箱归纳设置在第二箱体内,能够降低集装箱电站的噪音。与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电站相比,本申请的实施例充分利用了原有集装箱的顶部空间,将相关技术中位于集装箱内的进风降噪系统设置在集装箱的顶部空间,从而缩减箱式结构的长度,使得本实施例中箱式结构的占地面积较小,既节省了空间又满足使用功能需求。综上,本实施例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优化了集装箱电站的布局,有利于降低集装箱电站的噪音。
[0008]此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集装箱电站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底部空间和第二底部空间,所述第一底部空间和所述第二底部空间之间形成有第一隔离墙,所述控制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底部空间,所述发电机组位于所述第二底部空间,所述控制设备包括输出开关柜和与所述输出开关柜连接的电缆,所述电缆穿设于所述第一隔离墙并与所述发电机组连接。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墙上开设有单开门,所述输出开关柜的背部与所述单开门相邻,所述单开门朝向所述第二底部空间,所述输出开关柜的正面开设有操作门。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还包括第三底部空间,所述第三底部空间位于所述第二底部空间远离所述第一底部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三底部空间和所述第二底部空间之间形成有第二隔离墙,所述集装箱电站还包括燃油箱,所述燃油箱位于所述第三底部空间。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还包括底部装修层,所述底部装修层位于所述第二底部空间的底部,所述底部装修层埋设有线缆和管路,所述线缆用于连接所述输出开关柜和所述发电机组,所述管路用于连接所述燃油箱和所述发电机组。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还包括第四底部空间,所述第四底部空间位于所述第三底部空间的顶部,所述第三底部空间与所述第四底部空间之间连通,所述集装箱电站还包括排风降噪组件,所述排风降噪组件位于所述第四底部空间。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箱体包括第一顶部空间和与所述第一顶部空间相邻的第二顶部空间,所述第一顶部空间和所述第二顶部空间之间形成有第三隔离墙,所述进风降噪组件和所述排烟降噪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顶部空间,所述冷却液箱位于所述第二顶部空间。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降噪组件位于所述排烟降噪组件远离所述冷却液箱的一侧,所述第一顶部空间与所述第二底部空间之间形成有冷却风流动通道。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装箱电站还包括预制梁,所述排烟降噪组件包括排烟消声器,所述排烟消声器通过所述预制梁架设在所述第一顶部空间。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装箱电站还包括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位于所述发电机组的底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0019]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集装箱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集装箱电站的布局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集装箱电站的外观图。
[0023]附图标记如下:
[0024]10发电机组;20排烟管路;30水箱;40操作柜;50油箱;60进风降噪系统;
[0025]100箱式结构;110第一箱体;111第一底部空间;112第二底部空间;113第三底部空间;114第四底部空间;115底部装修层;120第二箱体;121第一顶部空间;122第二顶部空间;131第一隔离墙;1311单开门;132第二隔离墙;133第三隔离墙;140操作门;150冷却风流动通道;160百叶窗;170机组门;200发电机组;300排烟降噪组件;400冷却液箱;500进风降噪
组件;600控制设备;700燃油箱;800排风降噪组件;900减震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0027]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
[002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式结构,所述箱式结构包括第一箱体和位于所述第一箱体顶部的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之间形成有多个连通通道;发电机组,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排烟降噪组件,一部分所述排烟降噪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箱体内,另外一部分所述排烟降噪组件延伸至所述第二箱体的外部,所述排烟降噪组件通过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发电机组连通;冷却液箱,位于所述第二箱体内,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发电机组连接;进风降噪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箱体内,所述第二箱体与外部空间贯通形成进风口;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控制设备配置为控制所述发电机组的开启与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底部空间和第二底部空间,所述第一底部空间和所述第二底部空间之间形成有第一隔离墙,所述控制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底部空间,所述发电机组位于所述第二底部空间,所述控制设备包括输出开关柜和与所述输出开关柜连接的电缆,所述电缆穿设于所述第一隔离墙并与所述发电机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墙上开设有单开门,所述输出开关柜的背部与所述单开门相邻,所述单开门朝向所述第二底部空间,所述输出开关柜的正面开设有操作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还包括第三底部空间,所述第三底部空间位于所述第二底部空间远离所述第一底部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三底部空间和所述第二底部空间之间形成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林雷红红张玉彬张建伟李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光装备制造洛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