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辛醇残液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6051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丁辛醇残液回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箱体顶部右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箱体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箱体左侧固定连接有储存箱,所述箱体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转筒,所述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出料口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箱体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定量机构。该装置通过定量机构来根据丁辛醇残液来定量加入相应量的有机碱进行中和,通过调节机构来调节出料口的大小,丁辛醇和有机碱进行搅拌时出料口关闭,反应完成后出料口再根据情况打开相应的大小口,之后通过水泵将反应后的溶液抽送至储存箱内,待下一步进行氢化。化。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丁辛醇残液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学
,具体为一种丁辛醇残液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化工企业的丁辛醇装置在日常运行中会产生部分残液,包括有丁醛、水、丁醇、C5C7、辛烯醛、辛醇、重组分。这些自加氢与精馏工段而来的残液中仍含有丁醛、丁醇、辛烯醛及辛醇等值得回收利用的成分,若不加以分离而是直接当做废液燃料出售,则会浪费部分作为中游产品的利用价值。
[0003]根现有的丁辛醇残液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加氢转化后经分离得到醇,来进行利用,但是转化前需要向丁辛醇残液中加入有机碱将丁辛醇残液的pH调节为6

9,然后加氢转化,目前设备在进行中和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定量的加入有机碱,而且出料口无法在丁辛醇残液和有机碱反应时关闭,如果用人员关闭,可能丁辛醇残液会溅到人员的手上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丁辛醇残液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丁辛醇残液回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箱体顶部右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箱体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箱体左侧固定连接有储存箱,所述箱体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转筒,所述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出料口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箱体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定量机构;
[0006]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调节组件滑动连接于出料口内,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于调节组件内;<br/>[0007]所述定量机构包括定量组件和滑动组件,所述定量组件固定连接于箱体顶部左侧,所述滑动组件插接于箱体左侧。
[0008]优选的,所述储存箱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右端于储存箱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水泵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另一端于出料口固定连接,所述储存箱正面固定连接有节流阀。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开设于出料口内,所属第一滑槽内壁右侧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杆。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贯穿于箱体右侧,所述导杆与第一连接孔滑动连接,通过拉动导杆来使滑块滑动,调节出料口的大小。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开设于第一滑槽内,所述矩形槽内壁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滑块对应固定块开设有凹槽,利用弹簧的弹力将固定球弹入凹槽内。
[0012]优选的,所述矩形槽呈对称分布,所述固定块的弧度与凹槽的弧度相吻合,使滑块稳定,不易松动。
[0013]优选的,所述定量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于箱体顶部,所述支撑架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前侧固定连接有分料筒,所述分料筒底部开设有漏孔,所述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顶部固定连接有摇把,所述轴承底部固定连接有轴,所述轴表面固定连接有分料板,所述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量筒。
[0014]优选的,所述分料板的数量有六个,且等距分布在轴表面,所述分料板之间的间距与漏孔的孔大小相等,所述量筒的高度小于分料筒的高度,且开口与漏孔相对应,所述量筒为透明状体,且表面刻有刻度,根据丁辛醇残液的量来加入相应量的有机碱,等到加入一定量后停止转动摇把。
[0015]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箱体左侧,所述第二滑槽内壁正面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滑槽顶部开设有孔,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档板正面对应第二连接孔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内壁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球,利用弹簧的弹性,使第二弹簧对固定球有一个释放力,迫使固定球向第二弹簧相反方向运动。
[0016]优选的,所述固定球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的直径,便于固定球进入第三连接孔中,对挡板进行固定。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丁辛醇残液回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丁辛醇残液回收装置,通过设置的定量机构可以根据丁辛醇溶液的量来加入衡量的有机碱,将已知容量的丁辛醇通过进料口倒入转筒内,完成后堵住进料口,有机碱倒入分料筒内,使分料板与分料板之间的间隙填满,转动摇把来带动分料板的转动,使有机碱通过漏孔进入量筒内,量筒带有刻度,可以方便观察有机碱量的多少,待有机碱的容量能够与与丁辛醇残液充分反应后停止转动摇把,打开挡板,使有机碱进入转筒内。
[0019]2、该丁辛醇残液回收装置,通过设置的调节机构,来对出料口的大小进行调节,当转筒内丁辛醇残液叶与有机碱反应时,将出料口关闭,停止反应时,可以根据情况来对出来口大小进行调节,再通过水泵将反应后的溶液抽送至储存箱内。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搅拌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定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滑动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箱体;2、支撑腿;3、进料口;4、储存箱;41、水泵;42、节流阀;43、进水管;44、出水管;5、出料口;6、调节机构;61、调节组件;611、第一滑槽;612、第一连接孔;613、滑块;614、导杆;62、固定组件;621、矩形槽;622、第一弹簧;623、固定块;624、凹槽;7、定量机构;711、量筒;712、支撑架;713、漏孔;714、连接板;715、分料筒;716、分料板;717、轴;718、轴承;719、摇把;72、滑动组件;721、第二滑槽;722、第二连接孔;723、孔;724、挡板;725、第三连接孔;726、固定球;727、第二弹簧;8、电机;81、搅拌杆;82、转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丁辛醇残液回收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所述箱体(1)顶部右侧开设有进料口(3),所述箱体(1)底部开设有出料口(5),所述箱体(1)左侧固定连接有储存箱(4),所述箱体(1)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转筒(82),所述箱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电机(8)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杆(81),所述出料口(5)内滑动连接有调节机构(6),所述箱体(1)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定量机构(7);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调节组件(61)和固定组件(62),所述调节组件(61)滑动连接于出料口(5)内,所述固定组件(62)固定连接于调节组件(61)内;所述定量机构(7)包括定量组件(71)和滑动组件(72),所述定量组件(71)固定连接于箱体(1)顶部左侧,所述滑动组件(72)插接于箱体(1)左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辛醇残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箱(4)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41),所述水泵(41)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43),所述进水管(43)右端于储存箱(4)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水泵(41)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44),所述出水管(44)另一端于出料口(5)固定连接,所述储存箱(4)正面固定连接有节流阀(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辛醇残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61)包括第一滑槽(611),所述第一滑槽(611)开设于出料口(5)内,所属第一滑槽(611)内壁右侧开设有第一连接孔(612),所述第一滑槽(611)滑动连接有滑块(613),所述滑块(613)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杆(6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丁辛醇残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612)贯穿于箱体(1)右侧,所述导杆(614)与第一连接孔(612)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辛醇残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62)包括矩形槽(621),所述矩形槽(621)开设于第一滑槽(611)内,所述矩形槽(621)内壁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22),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凤明林学武季海员李安训杨立松
申请(专利权)人: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