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6051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该实验模型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对应模拟煤矿巷道的顶层和底层,上部分设置有急倾斜厚煤层,下部分设置有与急倾斜厚煤层对应的回采巷,回采巷一侧平行设置有辅运巷,辅运巷和回采巷之间通过数个联络巷连接,每个联络巷内均可拆卸式安装有挡板,回采巷内沿急倾斜厚煤层厚度一侧设置有用于采煤运输的采煤运输装置,另一侧设置为采空区,采空区内通过金属条可拆卸式搭建形成人字巷出风口,辅运巷一端进风口处设置有通风装置;本实验模型的设计是矿业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煤矿巷道内通风方式合理性的重要工具,通过本实验模型验证了采用双巷布置,U型通风方式的合理性。U型通风方式的合理性。U型通风方式的合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模拟煤矿巷道通风的实验模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煤矿巷道内单一巷道通风方式,开拓位置不合理,巷道围岩位移量较大,导致通风设施固定困难,工作面采出来的煤矸运输方向与进风方向相反,回采巷道空气质量差,单一巷道调节风量较困难,风量小时,无法满足作业需要;风量大时,容易造成煤尘飞扬,乏风通过人字巷时,存在漏风现象,通风方式不合理,采空区遗煤存在自燃风险。
[0003]但因为我国地质条件情况多样复杂,不同的采区,甚至不同的工作面,都存在很大的环境差异,煤矿巷道内回采工作面通风实验模型是矿业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其主要功能是模拟井下物理场的多项数据变化,因此设计一种可以精确模拟煤矿巷道内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的实验模型,是保证回采工作面通风安全,能验证煤矿巷道通风方式合理性的重要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验证煤矿巷道通风方式合理性的实验模型,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该实验模型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对应模拟煤矿巷道的顶层和底层,所述上部分设置有急倾斜厚煤层,所述下部分设置有与急倾斜厚煤层对应的回采巷,所述回采巷一侧平行设置有辅运巷,所述辅运巷和回采巷之间通过数个联络巷连接,每个所述联络巷内均可拆卸式安装有挡板,所述回采巷内沿急倾斜厚煤层厚度一侧设置有用于采煤运输的采煤运输装置,另一侧设置为采空区,所述采空区内通过金属条可拆卸式搭建形成人字巷出风口,所述辅运巷一端进风口处设置有通风装置。
[0007]进一步,所述实验模型由高密度泡沫模拟制成。
[0008]进一步,所述联络巷设置为至少两个,且等距间隔设置。
[0009]进一步,所述采煤运输装置包括两组液压支架模型,两组液压支架模型中间处设置刮板输送机模型,所述刮板输送机模型机头处对应设置带式输送机模型。
[0010]进一步,所述挡板可采用铜锌薄板模拟代替。
[0011]进一步,所述联络巷内可设置风量调节装置。
[0012]进一步,所述金属条可采用工字钢模拟代替。
[0013]进一步,所述辅运巷、联络巷和回采巷组成双巷U型通风方式。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本实验模型的设计是矿业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煤矿巷道内通风方式合理性的重
要工具,通过本实验模型验证了采用双巷布置,U型通风方式的合理性,相比较单一巷道通风方式,具有空气流通好,能有效循环改善空气质量,满足作业需要,降低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可能性;将通风装置安装在辅运巷,由于辅助巷是岩巷,巷道围岩稳定,位移量小,通风设施固定容易,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上部分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下部分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下部分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辅运巷,2.回采巷,3.联络巷,4.挡板,5.采煤运输装置,51.液压支架模型,52.刮板输送机模型,53.带式输送机模型,6.采空区,7.金属条,8.人字巷,9.急倾斜厚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设计出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该实验模型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对应模拟煤矿巷道的顶层和底层,上部分设置有急倾斜厚煤层9,下部分设置有与急倾斜厚煤层9对应的回采巷2,回采巷2一侧平行设置有辅运巷1,辅运巷1和回采巷2之间通过数个联络巷3连接,每个联络巷3内均可拆卸式安装有挡板4,且至少有一个联络巷3处于打开状态,回采巷2内沿急倾斜厚煤层9厚度一侧设置有用于采煤运输的采煤运输装置5,另一侧设置为采空区6,采空区6用碎石模拟,采空区6为开采完煤以后空置区域,为了保证人员安全,随着开采完煤炭以后,采空区6顶板岩层同样破碎,破碎的岩块下落,充填采空区6,在充填采空区6之前,采空区6内通过金属条7可拆卸式搭建形成人字巷8出风口,使得充填采空区6后,预留出人字巷8出风口,辅运巷1一端进风口处设置有吹出新风的通风装置。
[0023]其中,本实验模型采用双巷布置,U型通风方式,在回采巷2一侧相平行的位置开拓一条辅运巷1,通风设备安装在辅运巷1的进风口处,由于辅助巷1是岩巷,巷道围岩稳定,位移量小,通风设备固定容易,且新风从辅运巷1进入,经过联络巷3,进入回采巷2,通过回采工作面,变成乏风,最后通过人字巷8出风口流出,汇入回风上山。采出的煤矸在回采巷2沿推采方向运输,改善作业环境,空气流通,进而改善空气质量,满足作业需要,降低采空区6遗煤自燃的可能性。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实验模型由高密度泡沫模拟制成,节约成本,实现效果较好;联络巷3设置为至少两个,且等距间隔设置,由采煤运输装置5不断进行采煤推采,当推采一定距离后,联络巷3垂直插上挡板4,能调节风流经过下一阶段的联络巷3流入回采巷2,因此,设计数个联络巷3能够模拟工作面不同推采距离条件下的通风状态;采煤运输装置5包括两
组液压支架模型51,每组液压支架模型51设置为两个,两组液压支架模型51中间处设置刮板输送机模型52,刮板输送机模型52机尾在液压支架模型51后面,刮板输送机模型52机头处对应设置带式输送机模型53,刮板输送机模型52用于模拟采煤,然后输送至带式输送机模型53,带式输送机模型53用于模拟煤炭运输;挡板4可采用铜锌薄板模拟代替,节约成本;联络巷3内可设置风量调节装置,用于调节风量,根据不同的推采距离调整通风大小,满足不同的通风要求;金属条7可采用工字钢模拟代替,节约成本;该实验模型由通风装置模拟吹风,由辅运巷1一端进风口进风,经过联络巷3到回采巷2,从回采巷2中人字巷8出风口出风,形成双巷U型通风方式。
[0025]工作原理或使用流程:本实验模型中采用双巷布置,U型通风方式,该实验模型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对应模拟煤矿巷道的顶层和底层,在下部分上开设回采巷2,在回采巷2一侧相平行的位置开拓一条辅运巷1,通风装置安装在辅运巷1的进风口处,由于辅助巷1是岩巷,巷道围岩稳定,位移量小,通风装置固定容易,然后,在回采巷2中由于采煤运输装置5向停采线方向不停推进,当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时,形成采空区6,在采空区6用金属条7搭建一条人字巷8出风口,随着采煤运输装置5不停推进,开采引起的支承压力,顶板回转和支架反复支撑,使前方上部分的急倾斜厚煤层9,破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该实验模型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对应模拟煤矿巷道的顶层和底层,所述上部分设置有急倾斜厚煤层(9),所述下部分设置有与急倾斜厚煤层(9)对应的回采巷(2),所述回采巷(2)一侧平行设置有辅运巷(1),所述辅运巷(1)和回采巷(2)之间通过数个联络巷(3)连接,每个所述联络巷(3)内均可拆卸式安装有挡板(4),所述回采巷(2)内沿急倾斜厚煤层(9)厚度一侧设置有用于采煤运输的采煤运输装置(5),另一侧设置为采空区(6),所述采空区(6)内通过金属条(7)可拆卸式搭建形成人字巷(8)出风口,所述辅运巷(1)一端进风口处设置有通风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模型由高密度泡沫模拟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风龙吴承艳石长坤李会平贾海彬彭帅屠洪盛
申请(专利权)人:崇信县百贯沟煤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