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479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属于加工中心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在机床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可相对移动的对刀具进行夹持固定的刀夹,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刀夹之间设置有将刀夹向着主轴方向顶推的顶推单元;优点是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可相对移动的对刀具进行夹持固定的刀夹,每个刀夹对应夹持一种刀具,当机床需要换刀时,主轴移动到对应位置后,顶推单元推动刀具向着主轴方向移动,将刀夹上的刀具插进主轴内夹持固定,相比较手动换刀的方式,利用换刀机构进行换刀的效率更好,且刀夹可对不同规格尺寸的刀具进行夹持固定,适应性更好。适应性更好。适应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加工中心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电池盒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不止一把刀具进行加工,不同的加工操作需要对主轴上的加工刀具进行对应,现有的刀具更换操作大都是采用人工来进行手动换刀,换刀效率较低,且在人工更换刀具时,经常会有刺屑刮伤手部的事故发生,而且切削液有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对人身安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换刀效率高的自动换刀机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包括固定在机床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可相对移动的对刀具进行夹持固定的刀夹,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刀夹之间设置有将刀夹向着主轴方向顶推的顶推单元。
[0005]在上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中,所述顶推单元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的顶推气缸,所述顶推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刀夹相固定,所述顶推气缸工作带动夹有刀具的刀夹向着主轴方向靠近或远离。
[0006]在上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中,所述安装板上还固定设置有朝向主轴方向的一端具有开口的防护壳,所述顶推单元设置在所述防护壳内,所述防护壳上还设置有可相对移动对开口进行打开或封闭的防护门,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将所述顶推单元推出或收回防护壳的推出单元。
[0007]在上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中,所述防护壳上固定设置有防护气缸,所述防护气缸的气缸壳固定在防护壳外,所述防护气缸的气缸轴伸进防护壳内与防护门相固定,所述防护气缸工作带动防护门打开或封闭。
[0008]在上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中,所述防护壳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防护门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
[0009]在上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中,所述推出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推出气缸,所述推出气缸的气缸轴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顶推单元固定在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推出气缸工作带动顶推单元推出或收回防护壳内。
[0010]在上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中,所述连接支架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推出气缸将连接支架从防护壳内向着主轴的方向推出直至限位板与限位块相抵。
[0011]在上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中,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连接支架朝向安装板的一面固定设置有与第二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
[0012]在上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中,所述连接支架上固定设置有第三滑轨,所述顶推气缸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三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三滑块。
[0013]在上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中,所述顶推气缸的气缸轴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支架,多个所述刀夹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监测夹爪上是否有刀具的刀具传感器,所述刀具传感器与所述刀夹的位置、数量相对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可相对移动的对刀具进行夹持固定的刀夹,每个刀夹对应夹持一种刀具,当机床需要换刀时,主轴移动到对应位置后,顶推单元推动刀具向着主轴方向移动,将刀夹上的刀具插进主轴内夹持固定,相比较手动换刀的方式,利用换刀机构进行换刀的效率更好,且刀夹可对不同规格尺寸的刀具进行夹持固定,适应性更好;
[0016](2)、在人工更换刀具时,经常有刺屑刮伤的事故发生,且切削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利用换刀机构进行换刀操作可减少对人身安全造成的影响;
[0017](3)、安装板上设置有防护壳,顶推单元安装在防护壳内,防止在机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屑会粘在刀柄上影响换刀操作,当需要换刀时,防护门打开,推出单元将顶推单元从防护壳内推出,平时状态下,防护门封闭与防护壳配合对刀具进行包围保护。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在机床上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推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中顶推单元与推出单元的装配示意图。
[0021]图中,安装板100;刀夹101;顶推气缸102;防护壳103;防护门104;防护气缸105;第一滑轨106;第一滑块107;推出气缸108;连接支架109;限位板110;限位块111;第二滑轨112;第二滑块113;安装支架114;刀具传感器115;第三滑轨116;第三滑块117;防护板118;主轴200;刀具2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3]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4]如图1

图3所示,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包括固定在机床上的安装板100,安装板100上设置有多个可相对移动的对刀具201进行夹持固定的刀夹101,安装板100与刀夹101之间设置有将刀夹101向着主轴200方向顶推的顶推单元。
[0025]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00上设置有多个可相对移动的对刀具201进行夹持固定的刀夹101,每个刀夹101对应夹持一种刀具201,当机床需要换刀时,主轴200移动到对应位置后,顶推单元推动刀具201向着主轴200方向移动,将刀夹101上的刀具201插进主轴200内夹持固定,相比较手动换刀的方式,利用换刀机构进行换刀的效率更好,且刀夹101可对不同
规格尺寸的刀具201进行夹持固定,适应性更好;在人工更换刀具201时,经常有刺屑刮伤的事故发生,且切削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利用换刀机构进行换刀操作可减少对人身安全造成的影响。
[0026]值得一提的是,在安装板100上会预留至少一个空的刀夹101将主轴200上现有的刀具201拔下。
[0027]作为优选,顶推单元包括设置在安装板100上的顶推气缸102,顶推气缸102的气缸轴与刀夹101相固定,顶推气缸102工作带动夹有刀具201的刀夹101向着主轴200方向靠近或远离。
[0028]在本实施例中,当主轴200移动到对应位置后,顶推气缸102的气缸轴伸出带动刀具201向着主轴200方向靠近把刀具201插进主轴200内,装配完成后,气缸轴退回至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的换刀操作。
[0029]进一步优选地,安装板100上还固定设置有朝向主轴200方向的一端具有开口的防护壳103,顶推单元设置在防护壳103内,防护壳103上还设置有可相对移动对开口进行打开或封闭的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机床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可相对移动的对刀具进行夹持固定的刀夹,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刀夹之间设置有将刀夹向着主轴方向顶推的顶推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单元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的顶推气缸,所述顶推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刀夹相固定,所述顶推气缸工作带动夹有刀具的刀夹向着主轴方向靠近或远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还固定设置有朝向主轴方向的一端具有开口的防护壳,所述顶推单元设置在所述防护壳内,所述防护壳上还设置有可相对移动对开口进行打开或封闭的防护门,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将所述顶推单元推出或收回防护壳的推出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上固定设置有防护气缸,所述防护气缸的气缸壳固定在防护壳外,所述防护气缸的气缸轴伸进防护壳内与防护门相固定,所述防护气缸工作带动防护门打开或封闭。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防护门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滑轨滑动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峰姚必敬王玉锋朱天君陈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蓝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