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新型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342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新型加固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梁本体与楼板本体,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层,连接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固板,钢筋混凝土梁本体与第一加固板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加强孔,第一加强孔的内腔设置有第一膨胀螺栓,第一加固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加固板,钢筋混凝土梁本体与第二加固板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第二加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钢筋混凝土梁本体、楼板本体、连接层、遮蔽层、粘黏层、第一加固板、第一加强孔、第一膨胀螺栓、第二加固板、第二加强孔、第二膨胀螺栓、第三加固板、第三加强孔与第三膨胀螺栓的配合使用,不仅方便操作,而且通过多种增强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加固效果。固效果。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新型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加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新型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结构中,往往由于建筑物老化、使用功能变更、结构设计或施工失误、设防标准提高等因素,需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加固是建筑物加固的一项重要内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加固方法很多,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增大截面法、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和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法等,这些传统加固方法普遍存以下问题:(1)应力滞后效应问题,使得加固材料与原有构件共同工作能力较差,大大影响加固效果;(2)由于楼板的存在,往往造成加固材料锚固长度不够,容易发生锚固端的剥离破坏;(3)传统加固方法不能改变原结构的受力状况,构件内存在的裂缝等内部损伤和缺陷不能弥合或减小,如果不施加预应力,加固材料就无法对既有裂缝发挥作用,大大影响其加固效果,制约了其在损伤构件中加固的使用,为此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新型加固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新型加固装置,具有方便操作与加固效果好的优点。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新型加固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钢筋混凝土梁本体与楼板本体,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固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本体与第一加固板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加强孔,所述第一加强孔的内腔设置有第一膨胀螺栓,所述第一加固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加固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本体与第二加固板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第二加强孔,所述第二加强孔的内腔设置有第二膨胀螺栓,所述楼板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加固板,所述楼板本体与第三加固板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三加强孔,所述第三加强孔的内腔设置有第三膨胀螺栓。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层包括遮蔽层与粘黏层,所述粘黏层位于遮蔽层的底部。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遮蔽层的材料为防水涂料,所述粘黏层的材料为环氧树脂粘钢胶。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加固板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第三加固板的顶部开设有与延伸板相适配的延伸通槽,所述延伸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三加强孔。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加固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膨胀螺栓、第二膨胀螺栓
与第三膨胀螺栓的一侧均设置有垫片。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加固板的形状为U形,所述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与第三加固板的材料均为硬质合金。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新型加固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通过钢筋混凝土梁本体、楼板本体、连接层、遮蔽层、粘黏层、第一加固板、第一加强孔、第一膨胀螺栓、第二加固板、第二加强孔、第二膨胀螺栓、第三加固板、第三加强孔与第三膨胀螺栓的配合使用,不仅方便操作,而且通过多种增强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楼板本体的剖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二加固板的主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三加固板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连接层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钢筋混凝土梁本体;2、楼板本体;3、连接层;31、遮蔽层;32、粘黏层;4、第一加固板;5、第一加强孔;6、第一膨胀螺栓;7、第二加固板;8、第二加强孔;9、第二膨胀螺栓;10、第三加固板;11、第三加强孔;12、第三膨胀螺栓;13、延伸板。
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新型加固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梁本体1与楼板本体2,钢筋混凝土梁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层3,连接层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固板4,钢筋混凝土梁本体1与第一加固板4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加强孔5,第一加强孔5的内腔设置有第一膨胀螺栓6,第一加固板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加固板7,钢筋混凝土梁本体1与第二加固板7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第二加强孔8,第二加强孔8的内腔设置有
第二膨胀螺栓9,楼板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加固板10,楼板本体2与第三加固板10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三加强孔11,第三加强孔11的内腔设置有第三膨胀螺栓12。
[0025]连接层3包括遮蔽层31与粘黏层32,粘黏层32位于遮蔽层31的底部;
[0026]遮蔽层31的材料为防水涂料,粘黏层32的材料为环氧树脂粘钢胶;
[0027]通过设置遮蔽层31,能够遮蔽混凝土产生的细小裂缝,通过设置粘黏层32,能够提高第一加固板4与钢筋混凝土梁本体1的连接效果。
[0028]第二加固板7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板13,第三加固板10的顶部开设有与延伸板13相适配的延伸通槽,延伸板13的表面开设有第三加强孔11;
[0029]通过设置延伸板13,能够对第二加固板7的顶部进行固定。
[0030]第三加固板10的数量为两个,第一膨胀螺栓6、第二膨胀螺栓9与第三膨胀螺栓12的一侧均设置有垫片;
[0031]第二加固板7的形状为U形,第一加固板4、第二加固板7与第三加固板10的材料均为硬质合金。
[003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先使用钻孔机在钢筋混凝土梁本体1的底部打出第一加强孔5,然后在钢筋混凝土梁本体1的底部依次涂覆连接层3,在第一加固板4的表面打出对应的第一加强孔5,然后将第一加固板4抵靠在钢筋混凝土梁本体1的底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新型加固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梁本体(1)与楼板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层(3),所述连接层(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加固板(4),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本体(1)与第一加固板(4)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加强孔(5),所述第一加强孔(5)的内腔设置有第一膨胀螺栓(6),所述第一加固板(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加固板(7),所述钢筋混凝土梁本体(1)与第二加固板(7)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第二加强孔(8),所述第二加强孔(8)的内腔设置有第二膨胀螺栓(9),所述楼板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加固板(10),所述楼板本体(2)与第三加固板(10)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三加强孔(11),所述第三加强孔(11)的内腔设置有第三膨胀螺栓(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与楼板的新型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3)包括遮蔽层(31)与粘黏层(32),所述粘黏层(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华中田志勇吴磊张金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