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隔离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3336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9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隔离开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隔离开关


[0001]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电气设备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直流隔离开关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对于小体积

高电压的直流隔离开关有着很高的需求

直流隔离开关在合闸状态切换至分闸状态的情况下触头的间隙中会产生电弧

常规的直流隔离开关通过弹性件释放的能量带动动触头和静触头分离,从而使电弧转移而熄灭

因此,为了满足快速熄灭电弧的要求,弹性件的弹性一般设置较大

但是弹性较大会驱动凸轮以较大的冲击力撞向主体机构,主体机构对凸轮的反冲击力同样会导致凸轮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偏移现象,进而导致凸轮轴易断裂而影响直流隔离开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隔离开关,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直流隔离开关,该直流隔离开关包括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手柄和第一转动轴,所述操作手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并且绕着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以及凸轮,所述凸轮包括主体部和第二转动轴,所述主体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并且能够绕着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所述主体部的朝向所述操作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槽,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弧形槽内,并且在所述主体部绕着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弧形槽的槽壁的不同部分接触所述第一转动轴

[0005]对于直流隔离开关,在需要快速熄灭电弧的情况下,主体机构会对凸轮产生反冲击力,可能导致凸轮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偏移现象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由于在主体部绕着第二转动轴转动的情况下,弧形槽的槽壁的不同部分接触第一转动轴,因此,第一转动轴分担了凸轮受到的部分反冲击力,减小了第二转动轴上承担的反冲击力,从而防止第二转动轴断裂,增加了直流隔离开关的使用寿命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直流隔离开关能够解决因需要快速熄灭电弧而导致第二转动轴易断裂的问题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致动轴,所述致动轴设置在所述操作手柄上并能够跟随所述操作手柄一起转动,所述主体部的朝向所述操作机构的一侧还设置有致动槽,所述致动轴能够在所述致动槽内运动并接触所述致动槽的槽壁,以推动所述主体部绕着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槽包括第一端

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标识位置,其中在所述主体部绕着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动轴从邻近所述第一端切换至邻近所述标识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直流隔离开关从合闸状态切换至分闸状态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直流隔离开关还包括动触头以及与所述动触头连接的驱动件,所述凸轮的背离所述操作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驱动件配合的驱动槽,所述驱动件
设置在所述驱动槽内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直流隔离开关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动轴邻近所述标识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存在间隙,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从邻近所述标识位置切换至邻近所述第二端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运动,并且在所述第一转动轴邻近所述第二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限位件接触所述第二限位件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致动槽内设置有凸起件,其中在所述主体部绕着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动轴从邻近所述标识位置切换至邻近所述第二端的过程中,所述凸起件朝向所述致动轴运动,并且在所述第一转动轴邻近所述第二端的情况下,所述致动轴接触所述凸起件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直流隔离开关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成对弧形孔,所述致动轴穿过所述成对弧形孔中的一个弧形孔,在所述操作手柄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致动轴能够沿着相应的所述弧形孔运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第三转动轴以及成对弹性件,所述成对弹性件中的一个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安装件,另一端与所述致动轴连接,所述成对弹性件中的另一个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安装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穿过所述成对弧形孔中的另一个弧形孔,并且在所述操作手柄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转动轴沿着相应的所述弧形孔运动

[0013]应当理解,该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特征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14]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

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

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0015]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直流隔离开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操作手柄;
[0016]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直流隔离开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直流隔离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并且未示出操作手柄

弹性件以及安装件;
[0017]图3示出了根据图2中所示的直流隔离开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直流隔离开关处于分闸状态;
[0018]图4示出了根据图2中所示的直流隔离开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转动轴邻近第二端;
[0019]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凸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第二转动轴;
[0020]图6示出了根据图5中所示的凸轮沿着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
为直流隔离开关;
[0023]1为操作机构,
11
为第一转动轴,
12
为弹性件,
13
为致动轴,
14
为第三转动轴;
[0024]2为凸轮,
21
为主体部,
211
为弧形槽,
2111
为第一端,
2112
第二端,
2113
为标识位置,
212
为致动槽,
213
为转动孔,
214
为驱动槽,
22
为第二转动轴,
23
为凸起件;
[0025]3为安装件,
31
为弧形孔;
[0026]4为静触头;5为动触头;6为驱动件,
61
为第一限位件;7为第二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

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直流隔离开关
(10)
,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隔离开关
(10)
包括:操作机构
(1)
,所述操作机构
(1)
包括操作手柄和第一转动轴
(11)
,所述操作手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
(11)
上并且绕着所述第一转动轴
(11)
转动;以及凸轮
(2)
,所述凸轮
(2)
包括主体部
(21)
和第二转动轴
(22)
,所述主体部
(21)
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
(22)
上并且能够绕着所述第二转动轴
(22)
转动,所述主体部
(21)
的朝向所述操作机构
(1)
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槽
(211)
,所述第一转动轴
(11)
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弧形槽
(211)
内,并且在所述主体部
(21)
绕着所述第二转动轴
(22)
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弧形槽
(211)
的槽壁的不同部分接触所述第一转动轴
(1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隔离开关
(10)
,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
(1)
还包括致动轴
(13)
,所述致动轴
(13)
设置在所述操作手柄上并能够跟随所述操作手柄一起转动,所述主体部
(21)
的朝向所述操作机构
(1)
的一侧还设置有致动槽
(212)
,所述致动轴
(13)
能够在所述致动槽
(212)
内运动并接触所述致动槽
(212)
的槽壁,以推动所述主体部
(21)
绕着所述第二转动轴
(22)
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隔离开关
(10)
,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
(211)
包括第一端
(2111)、
第二端
(2112)
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
(2111)
和所述第二端
(2112)
之间的标识位置
(2113)
,其中在所述主体部
(21)
绕着所述第二转动轴
(22)
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动轴
(11)
从邻近所述第一端
(2111)
切换至邻近所述标识位置
(2113)
的情况下,所述直流隔离开关
(10)
从合闸状态切换至分闸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隔离开关
(10)
,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隔离开关
(10)
还包括动触头
(5)
以及与所述动触头
(5)
连接的驱动件
(6)
,所述凸轮
(2)
的背离所述操作机构
(1)
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驱动件
(6)
配合的驱动槽
(214)
,所述驱动件
(6)
设置在所述驱动槽
(214)

。5.
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雪峰庄秧秧吴凯佳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气工业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