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拉涤纶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3001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拉涤纶布,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夹克衫容易在打闹中被拉扯损坏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支撑层和形变层,支撑层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弹性条,形变层和若干弹性条最高点粘接并形成弹性空腔,弹性空腔内填充有碳颗粒,碳颗粒具备限制弹性空腔内壁形变的弹性形变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拉涤纶布,通过使用涤纶纤维和碳颗粒达到了抗拉的技术效果。了抗拉的技术效果。了抗拉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拉涤纶布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拉涤纶布。

技术介绍

[0002]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各类箱包和帐篷等户外用品,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经常见到。
[0003]在学校的小孩子经常在一起打闹,而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孩子会穿着一定的外套进行打闹,一般秋天穿的外套都是涤纶布编织而成的夹克衫,但是秋天的衣服本身厚度不算很大,孩子在打闹的过程中下手没轻没重很容易对衣服进行撕扯,从而导致较薄的夹克衫发生表面撕裂的状况,从而使得整个衣服无法继续穿着,因此现有技术的夹克衫表面面料存在在打闹的过程中会被撕扯碎裂的问题。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涤纶布,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增大夹克衫面料抗拉能力的技术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拉涤纶布,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表面均阵列分布有若干强化条,所述内层表面的强化条和所述外层表面的强化条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之间粘接有硬质布,所述硬质布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的编织密度。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若干所述强化条之间填充有胶体。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硬质布通过若干硬质纱经纬编织形成重平组织,所述硬质纱通过若干涤纶纤维和若干涤纶异形截面纤维相捻而成,所述涤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三角型。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通过若干第一复合纱经纬编织形成凸条组织,所述凸条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所述凸条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复合纱通过亚麻纤维和若干涤纶纤维相捻而成。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外层通过若干第二复合纱经纬编织形成凸条组织,所述第二复合纱通过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相捻而成。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的表面均阵列分布有若干强化条,强化条的厚度大于面料基本面的厚度,使得面料整体的强度大幅度提高,内层表面的强化条和外层表面的强化条相互垂直,使得内层表面的强化条和外层表面的强化条分别对应水平四个方向上的强度增强,保证了面料受到任意方向的撕扯力均
具备高强度,内层和外层之间粘接有硬质布,硬质布的编织密度大于内层和外层的编织密度,使得硬质布的结构强度大于内层和外层,能够限制内层和外层发生形变导致的损坏,从而通过增大面料整体强度的方式增大面料的抗拉能力,达到了抗拉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凸条组织的组织结构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硬质纱的剖面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第一复合纱的剖面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第二复合纱的剖面图;
[0018]图中:1、外层;2、强化条;3、硬质布;4、内层;5、涤纶纤维;6、涤纶异形截面纤维;7、硬质纱;8、亚麻纤维;9、第一复合纱;10、锦纶纤维;11、第二复合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0]一种抗拉涤纶布,如图1所示,包括内层4和外层1,内层4和外层1表面均阵列分布有若干强化条2,内层4表面的强化条2和外层1表面的强化条2方向相互垂直,内层4和外层1之间粘接有硬质布3,硬质布3的编织密度大于内层4和外层1的编织密度。
[0021]如图3所示,将熔融状态的聚酯纤维通过喷丝板喷丝形成涤纶异形截面纤维6,涤纶异形截面纤维6的截面为三角形,涤纶纤维5具备良好的韧性和纱线强度,三角型涤纶异形截面纤维6表面存在明显的突出部,能够增大纱线之间的抱合力,强化纱线的强度,将若干涤纶纤维5和若干涤纶异形截面纤维6放入加捻机中形成硬质纱7,将若干硬质纱7放入梭织机中经纬编织形成硬质布3并形成重平组织,硬质纱7具备强纱线强度和韧性,使得硬质布3具备极强的结构强度,能够有力的对抗外界的拉扯力而不发生形变,重平组织的组织结构编织密度较大,进一步强化了面料的结构强度。
[0022]如图2、4所示,将亚麻纤维8和若干涤纶纤维5放入加捻机中形成第一复合纱9,亚麻纤维8具备良好的纱线强度,很难撕裂,使得第一复合纱9具备良好的纱线强度,难以通过撕裂撕扯损坏,将若干第一复合纱9放入梭织机中,经纬编织形成内层4并形成凸条组织,凸条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凸条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通过组织结构的设置使得面料表面一体成型了若干强化条2。
[0023]如图5所示,将涤纶纤维5和锦纶纤维10放入加捻机中,锦纶纤维10亦具备高强度和一定的弹性,加捻成型的第二复合纱11具备良好的纱线强度,难以损坏,将若干第二复合纱11放入梭织机中经纬编织形成外层1并形成凸条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置使得面料表面也一体成型了若干强化条2。
[0024]将外层1和内层4放置于喷胶机上,在强化条2之间进行喷胶注胶,使得内层4和外层1之间通过胶体产生一定的硬化牢固效果,大幅度提升了面料的结构强度,在内层4表面将硬质布3粘接,使得硬质布3和强化条2的最高点抵触,将外层1和硬质布3粘接,使得内层4和外层1之间的强化条2方向相互垂直,最后将内层4和外层1两端通过缝纫机缝合,使得面
料封闭,即可得到该面料。
[0025]将此面料制成夹克衫面料时,内层4和外层1的强化条2提供了四个方向上的结构强度强化,从任意方向撕扯面料,均会受到强化条2的强度抵抗,而强化条2质检的胶体使得面料整体变硬,进一步强化了面料对于外力撕扯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了抗拉的技术效果。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涤纶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表面均阵列分布有若干强化条,所述内层表面的强化条和所述外层表面的强化条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之间粘接有硬质布,所述硬质布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的编织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涤纶布,其特征在于:相邻若干所述强化条之间填充有胶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拉涤纶布,其特征在于:硬质布通过若干硬质纱经纬编织形成重平组织,所述硬质纱通过若干涤纶纤维和若干涤纶异形截面纤维相捻而成,所述涤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三角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芳吴菊生庄根荣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项氏纺织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