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2610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3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一种耳机,包括机芯模组和钩状结构,机芯模组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前侧,至少部分钩状结构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后侧,机芯模组包括机芯壳体和扬声器,钩状结构包括与机芯壳体连接的转接壳体,至少部分转接壳体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前侧,转接壳体形成有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通孔,以允许耳机的部分元器件可以收容于容置腔内,有利于节省机芯模组的空间,以允许扬声器的体积尽可能大,耳机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通孔内的电极端子,有利于缩短电极端子与扬声器在钩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从而充分利用扬声器的磁路系统与充电盒内的磁吸结构之间的磁吸力,使得电极端子更可靠地接触充电盒内的电极端子。电极端子更可靠地接触充电盒内的电极端子。电极端子更可靠地接触充电盒内的电极端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耳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耳机、智能眼镜这类电子设备,也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可以与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配合使用,以便于为用户提供听觉盛宴。对于耳机而言,其容易因扬声器的体积太小而出现最大音量不足的问题,以及耳机上的电极端子与其充电盒内的电极端子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耳机包括机芯模组和与机芯模组连接的钩状结构,机芯模组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前侧,至少部分钩状结构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后侧,机芯模组包括机芯壳体和设置在机芯壳体内的扬声器,钩状结构包括与机芯壳体连接的转接壳体,至少部分转接壳体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前侧,转接壳体形成有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通孔,耳机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通孔内的电极端子。
[000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端子在佩戴状态下朝向耳部的前侧。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端子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充电正极端子、充电负极端子和通信端子。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正极端子与充电负极端子之间的间距大于充电正极端子与通信端子之间的间距,充电正极端子与通信端子之间的间距大于通信端子与充电负极端子之间的间距。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电极端子的延伸方向观察,充电正极端子、通信端子和充电负极端子依次排列成一条直线段。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接壳体形成有与容置腔不连通的盲孔,盲孔内设置有磁铁,磁铁和电极端子在转接壳体的同一侧表面可见。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电极端子的延伸方向观察,磁铁和机芯模组分别位于直线段的两侧。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接壳体的外表面在垂直于钩状结构的长度方向的参考截面上的面积在沿钩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且远离机芯模组的正方向上逐渐减小,磁铁的中心分别与充电正极端子、通信端子和充电负极端子的中心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第三距离分别大于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钩状结构包括与转接壳体连接的弹性金属丝,以及至少包覆转接壳体和弹性金属丝的弹性覆层,至少部分弹性金属丝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后侧,弹性覆层使得磁铁不外露而电极端子外露。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芯壳体具有在佩戴状态下沿厚度方向朝向耳部的第一内侧
面和背离耳部的外侧面,厚度方向定义为在佩戴状态下机芯模组靠近或者远离耳部的方向,转接壳体具有在佩戴状态下沿厚度方向朝向耳部的第二内侧面,第二内侧面在厚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内侧面朝着远离外侧面的方向弯折,电极端子在第二内侧面上外露,且电极端子的延伸方向与扬声器的线圈的绕线方向交叉。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芯模组包括设置在机芯壳体内且与扬声器耦接的主控电路板,主控电路板与扬声器在厚度方向上层叠设置,且位于扬声器朝向外侧面的一侧。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芯壳体包括机芯内壳和盖合于机芯内壳的机芯外壳,机芯内壳在佩戴状态下相较于机芯外壳更靠近耳部,机芯内壳和机芯外壳中的至少一者与转接壳体接插固定;
[0015]或者,机芯壳体包括机芯内壳和盖合于机芯内壳的机芯外壳,机芯内壳在佩戴状态下相较于机芯外壳更靠近耳部,机芯内壳和机芯外壳中的一者与转接壳体设置成一体成型结构件。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芯壳体在佩戴状态下朝向耳部的一侧设置有出声孔,扬声器产生的声波经由出声孔传播而出,机芯模组不与钩状结构连接的自由端在佩戴状态下伸入耳部的耳甲腔内,以允许机芯模组与耳甲腔配合形成与耳部的外耳道连通的辅助腔体,出声孔至少部分位于辅助腔体内。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辅助腔体呈半开放式设置。
[0018]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耳机包括机芯模组和与机芯模组连接的钩状结构,机芯模组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前侧,至少部分钩状结构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后侧,耳机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充电正极端子、充电负极端子和通信端子,充电正极端子、充电负极端子和通信端子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同一侧,充电正极端子与充电负极端子之间的间距大于充电正极端子与通信端子之间的间距,充电正极端子与通信端子之间的间距大于通信端子与充电负极端子之间的间距。
[0019]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耳机中,机芯模组和至少部分钩状结构在佩戴状态下分别位于耳部的前侧和后侧,以允许耳机佩戴在耳部上,转接壳体形成有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通孔,以允许耳机的部分元器件可以收容于容置腔内,有利于节省机芯模组的空间,以允许机芯模组内的扬声器的体积尽可能大,耳机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通孔内的电极端子,有利于缩短电极端子与扬声器在钩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从而能够充分利用扬声器的磁路系统(其包括磁铁)与充电盒内的磁吸结构之间的磁吸力,使得电极端子更可靠地接触充电盒内的电极端子。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申请所述的用户的耳部的前侧轮廓示意图;
[002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耳机一实施例在佩戴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耳机一实施例中机芯模组位于耳部上不同位置时在同一听音位置测得的频响曲线的对比图;
[0027]图7是图2中耳机一实施例沿A1

A1剖切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图2中耳机一实施例沿A2

A2剖切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机芯壳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机芯壳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3是图8中耳机一实施例在B1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14是图8中耳机一实施例在B2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钩状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6是图15中钩状结构一实施例沿A3

A3剖切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17是图15中钩状结构一实施例沿垂直于A3

A3剖切方向的另一剖切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机芯模组和与所述机芯模组连接的钩状结构,所述机芯模组在佩戴状态下位于耳部的前侧,至少部分所述钩状结构在佩戴状态下位于所述耳部的后侧,所述机芯模组包括机芯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机芯壳体内的扬声器,所述钩状结构包括与所述机芯壳体连接的转接壳体,至少部分所述转接壳体在佩戴状态下位于所述耳部的前侧,所述转接壳体形成有容置腔和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通孔,所述耳机包括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通孔内的电极端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在佩戴状态下朝向所述耳部的前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充电正极端子、充电负极端子和通信端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正极端子与所述充电负极端子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充电正极端子与所述通信端子之间的间距,所述充电正极端子与所述通信端子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通信端子与所述充电负极端子之间的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极端子的延伸方向观察,所述充电正极端子、所述通信端子和所述充电负极端子依次排列成一条直线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壳体形成有与所述容置腔不连通的盲孔,所述盲孔内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和所述电极端子在所述转接壳体的同一侧表面可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极端子的延伸方向观察,所述磁铁和所述机芯模组分别位于所述直线段的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壳体的外表面在垂直于所述钩状结构的长度方向的参考截面上的面积在沿所述钩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且远离所述机芯模组的正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磁铁的中心分别与所述充电正极端子、所述通信端子和所述充电负极端子的中心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分别大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状结构包括与所述转接壳体连接的弹性金属丝,以及至少包覆所述转接壳体和所述弹性金属丝的弹性覆层,至少部分所述弹性金属丝在佩戴状态下位于所述耳部的后侧,所述弹性覆层使得所述磁铁不外露而所述电极端子外露。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壳体具有在佩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冲韩瑞欣岳塨陈云斌刘志青徐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