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045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5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其包括:壳体;第一扬声器,设置于壳体内,第一扬声器包括第一振膜,在壳体内,第一振膜前后两侧分别对应设有第一前腔、第一后腔,第一前腔与第一后腔分别与设置于壳体上的两个孔部声学耦合,以分别输出具有相位差的第一声波与第二声波;第二扬声器,设置于壳体内,第二扬声器包括第二振膜,在壳体内,第二振膜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前腔、第二后腔,第二前腔与第二后腔中仅有其中一个与设置于壳体上的一个孔部声学耦合,以输出第三声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说明书涉及声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1、为了解决声学输出装置的漏音问题,通常利用两个或多个声源,发出两个相位相反的声信号。在远场条件下两个相位反相的声源到达远场中某点的声程差基本可忽略,因此两个声信号可以相互抵消,以降低远场漏音。该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降低漏音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由于高频漏音的波长更短,在远场条件下两个声源之间的距离相较于波长不可忽略,导致两个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无法抵消。又例如,当声学输出装置的声学传输结构发生谐振时,声学输出装置的出声口实际辐射的声信号的相位与声波产生位置的原始相位存在一定相位差,并且在传输的声波中增加额外的谐振峰,导致声场分布混乱且难以保证高频下远场的降漏音效果,甚至可能增大漏音。

2、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指向性声场的声学输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其包括:壳体;第一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扬声器包括第一振膜,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振膜前后两侧分别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由第一电信号驱动,所述第二扬声器由第二电信号驱动,在目标频率范围内,所述第一电信号与所述第二电信号存在幅度和/或相位的差异,以使所述第一声波、所述第二声波和所述第三声波相互叠加,使得所述声学输出装置的远场辐射声音呈指向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第二振膜沿所述振动方向或沿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方向间隔排布。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由第一电信号驱动,所述第二扬声器由第二电信号驱动,在目标频率范围内,所述第一电信号与所述第二电信号存在幅度和/或相位的差异,以使所述第一声波、所述第二声波和所述第三声波相互叠加,使得所述声学输出装置的远场辐射声音呈指向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第二振膜沿所述振动方向或沿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方向间隔排布。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腔、所述第一后腔分别与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耦合,所述第二前腔、所述第二后腔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后腔为同一腔体,与所述第一后腔构成所述同一腔体的所述第二前腔或所述第二后腔通过所述第二孔部输出所述第三声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腔体的谐振频率不低于4khz;所述同一腔体的体积不大于0.28cm3,所述第二孔部的面积不小于20mm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未与所述第二孔部声学耦合的所述第二后腔或所述第二前腔的谐振频率不高于1khz。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目标频率范围内,在相同的电信号的驱动下,在所述声学输出装置的特定方向的远场位置处,所述第一扬声器输出的所述第一声波、所述第二声波叠加后与所述第二扬声器输出的所述第三声波之间的声压级差小于14db;所述目标频率范围包括1khz-4khz。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部与所述第二孔部的连线的延长线所在方向为所述特定方向,在佩戴状态下,所述特定方向的相反方向指向用户耳道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真梁家宁张磊齐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