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调节管柱吸能条式防震动溃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2380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调节管柱吸能条式防震动溃缩结构,包括:轴向调节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调节管柱吸能条式防震动溃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调节管柱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调节管柱吸能条式防震动溃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电动调节管柱已经逐渐为标准配置,目前整车以及一级供应商对电动调节过程中
NVH
表现极为关注

基于电动调节管柱吸能条式溃缩结构,目前的方式大多采用螺栓将吸能条打紧后固定在内柱管上,该结构缺点在于螺栓打紧后吸能条动刚度较差,在轴向调节过程中,此处动刚度差引起振动值超差,作用在方向盘端震感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调节管柱吸能条式防震动溃缩结构,用于提升吸能条式溃缩结构的动刚度,从而改善伸缩调节过程中的振动值,而且通过结构尺寸设计减少了不必要摩擦副,可有效改善伸缩调节过程中振动效果,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调节管柱吸能条式防震动溃缩结构,包括:轴向调节支架

驱动轴向调节支架的轴向调节电机

与轴向调节支架连接的内柱管

安装在轴向调节支架与内柱管之间的吸能条

安装在吸能条上的导向块

与导向块滑动连接的塑料导向条,所述吸能条与内柱管的连接处通过焊接固连,所述导向块的底部与塑料导向条的滑槽底面之间设置有余量缝隙

[000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吸能条的两侧设置的焊接端,所述焊接端与内柱管之间的连接处为焊缝

[0006]本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
[0007]1、
本技术改变了现有轴向调节支架与内柱管得螺栓打紧固定方式

本申请通过采取定点焊接的方式固定吸能条与内柱管,通过焊接有效提升吸能条式溃缩结构的动刚度,从而改善伸缩调节过程中的振动值

另外,针对现有塑料导向条与导向块

吸能条在径向方向上有多余摩擦副,导致伸缩调节过程中整体管柱振动值偏大,引起方向盘端振动,发出低频振动嗡嗡声问题,通过在导向块的底部与塑料导向条的滑槽底面之间设计安全余量
(
考虑公差
)
,保证调节过程中无多余摩擦副影响振动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分解图

[0009]图2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主视图

[0010]图3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侧视图

[0011]图4是本技术的内柱管与吸能条焊缝连接示意图

[0012]附图标记:轴向调节电机
1、
轴向调节支架
2、
内柱管
3、
吸能条
4、
导向块
5、
塑料导向

6、
焊缝
7、
余量缝隙
8。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

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

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0014]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调节管柱吸能条式防震动溃缩结构,包括:轴向调节电机
1、
轴向调节支架
2、
内柱管
3、
吸能条
4、
导向块
5、
塑料导向条6和焊缝7,轴向调节电机1通过轴向调节支架2带动内柱管3,导向块5与塑料导向条6滑动连接,导向块5固定在吸能条4上,吸能条4的两侧焊接端与内柱管3之间为焊缝7,导向块5的底部与塑料导向条6的滑槽底面之间设置有余量缝隙
8。
[0015]工作原理:吸能条4与内柱管3采用焊接固定,改善了内柱管3与吸能条4连接的动刚度

又通过在导向块5的底部与塑料导向条6的滑槽底面之间设置的余量缝隙
8(
安全余量
)
,保证调节过程中无多余摩擦副影响振动,从而改善由内柱管3与吸能条4动刚度差

径向方向上不必要摩擦副调节摩擦引起的振动嗡嗡声

[001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动调节管柱吸能条式防震动溃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调节支架

驱动轴向调节支架的轴向调节电机

与轴向调节支架连接的内柱管

安装在轴向调节支架与内柱管之间的吸能条

安装在吸能条上的导向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裕卢楷杨鸿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世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