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吸能装置及其应用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工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吸能装置及其应用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汽车转向管柱大多配备了溃缩吸能结构,当车辆遭受强烈的正面碰撞时,驾驶员与方向盘会发生第二次碰撞。转向管柱的溃缩吸能结构被设计用来吸收第二次碰撞中的一部分冲击能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0003]国家强制法规GB11557已对该冲击力进行如下规定:1、处于正常工况下的车辆以48 .3Km/h
‑
53 .1Km/h的速度进行正面碰撞时,沿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轴线的水平方向所测量的车辆转向柱和转向轴顶端相对车内不受碰撞影响的某点的向后移动量不得大于127mm;沿垂直方向所测量的车辆转向柱和转向轴顶端相对车内不受碰撞影响的某点的向上移动量不大于127mm。
[0004]2、人体模块以24 .1Km/h
‑
25 .3km/h的相对速度撞击转向操纵装置时,转向操纵装置作用在人体模块上的水平力不得超过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与支架连接的安装板、与安装板滑动连接的拉脱块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转向管柱,在所述安装板边缘设有变形部,所述变形部被配置为在形变前可供所述拉脱块滑动进入至所述安装板的安装槽内,且形变后以限制所述拉脱块的滑出,以及吸能装置遭受冲击时所述变形部产生形变供拉脱块脱离安装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包括置在所述拉脱块两侧的第一变形片,所述第一变形片的厚度小于所述安装板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变形片对应设置的第二变形片,所述第一变形片与所述第二变形片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安装板的厚度,且第一变形片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变形片自由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形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第一变形片自由端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结合处表面设有变形槽,和/或远离所述第二变形片自由端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结合处表面设有变形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吸能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耿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