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晶硅还原炉桶清洗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2047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晶硅还原炉桶清洗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箱,污水箱内通过隔板分隔有第一沉淀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桶清洗废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多晶硅还原炉桶清洗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多晶硅生产中,三氯氢硅与氢气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在还原炉内进行沉积反应,生产高纯多晶硅,由于多晶硅棒的热辐射使得钟罩内壁温度较高,每一轮沉积反应后,在还原炉钟罩内壁粘附着物料及硅粉,在下一炉生产时会影响还原炉钟罩的反射效率及产品质量,所以需要对还原炉钟罩内壁进行清洗

[0003]由于还原炉桶清洗所产生的废水有初步清洗所产生的脱盐废水和硅粉等固体物质,二次清洗所产生的硅酸钠废碱水和部分沉淀物,最后一次清洗后产生的废冲洗水,由于三次冲洗后产生的废水种类不同,因此,若是将三次冲洗后产生的废水先回流到同一个污水箱内收集混合,再排入到三废车间进行后处理,由于三次冲洗后产生的废水中含有的杂物或溶剂不同,若是采用该种方式处理废水必然会造成成本增加,且还难以对最后一次冲洗与前两次冲洗的废水进行中和处理,并且增大了废水处理的难度,同时难以对回收的废水进行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晶硅还原炉桶清洗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晶硅还原炉桶清洗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箱,所述污水箱内通过隔板分隔有第一沉淀池

第二沉淀池和回收池,所述第一沉淀池内安装有过滤分离机构,过滤分离机构用于对还原炉桶内初步清洗产生的废液中混合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分离,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池底均设置有刮除机构,刮除机构用于对池底沉淀的污垢进行刮除清理,所述回收池内通过隔板分隔呈脱盐液混合池和碱液混合池,所述脱盐液混合池通过弱盐管道与第一沉淀池连接,所述碱液混合池通过弱碱管道与第二沉淀池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分离机构包括支撑方框

导向滑条

滚珠丝杠和弹性过滤网,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条形贯穿槽,所述污水箱左侧内壁和对应的隔板侧壁前后水平方向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支撑方框的左右两侧壁固定有导向滑条,且两个导向滑条滑动设置在对称的导向滑槽内,对称的两个所述导向滑槽转动设置有滚珠丝杠,且滚珠丝杠通过丝杠螺母副连接贯穿到导向滑条内,所述支撑方框与条形贯穿槽滑动插接设置,且支撑方框内安装有弹性过滤网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分离机构还包括贴合刮板

条形收集盒

挡板和排渣管,所述贴合刮板安装位于第一沉淀池一侧面的隔板上,且贴合刮板滑动贴合到弹性过滤网的上表面,所述污水箱后侧位于第一沉淀池的侧壁上开设有隐藏槽,且隐藏槽内滑动插接有条形收集盒,所述条形收集盒连接到支撑方框的后侧面,且条形收集盒的盒口底部与弹性过滤
网平齐,所述条形收集盒的盒口处密封转动设置有挡板,所述条形收集盒的外侧面连通有多个排渣管,且排渣管与污水箱一侧吸污泵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过滤网通过收张组件滑动安装到支撑方框内,所述收张组件包括弹性方框条

双向气缸

摩擦滑块和弹性薄膜,所述弹性方框条设置在支撑方框的内侧面,且支撑方框的左右两侧横条内侧面开设有滑移导槽,两个所述滑移导槽的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双向气缸,且每个双向气缸的活塞杆端面均设置有摩擦滑块,位于一个所述滑移导槽内的两个滑动的摩擦滑块连接到弹性过滤网的前后两端部同一侧面上,所述摩擦滑块的侧面与滑移导槽的端壁之间连接有弹性薄膜,且位于同一滑移导槽内的两个摩擦滑块之间也通过弹性薄膜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刮除机构包括竖向卡条

固定块

电动气缸

三角形刮板

倾斜导板和排污管,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之间的隔板的每一侧面均竖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卡合槽,且每个卡合槽内均滑动插入有竖向卡条,每个所述竖向卡条的外侧面均固定有固定块,且每个固定块均用于竖向固定电动气缸,位于同一侧面的两个所述电动气缸的活塞杆下端面均连接到三角形刮板上,两个所述倾斜导板均倾斜固定在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底部,且两个倾斜导板均倾斜朝向污水箱的前后两侧壁,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后侧壁下方和第二沉淀池的前侧壁下方均连通有排污管,位于所述隔板两侧的竖向卡条通过磁吸组件磁性吸附到支撑方框的下方

[0010]进一步地,所述磁吸组件包括电磁条

金属铁块和弹性卡条,所述支撑方框前后两个横条的下表面固定有电磁条,至少四个所述卡合槽的上槽口与条形贯穿槽的槽底连通,每个所述竖向卡条的上端面均固定有金属铁块,且金属铁块的上端面与电磁条接触,所述卡合槽的两侧壁均设置有弹性卡条,且弹性卡条与竖向卡条挤压接触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形刮板内部开设有储液腔,且储液腔的外壁上贯穿倾斜开设有多个喷洒孔,位于第一沉淀池内的所述三角形刮板的储液腔通过导流软管与脱盐液混合池连通,位于第二沉淀池内的所述三角形刮板的储液腔通过导流软管与碱液混合池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箱的箱口安装有箱盖,且箱盖上分别安装有与第一沉淀池对应的第一回流管

与第二沉淀池对应的第二回流管

与脱盐液混合池对应的弱盐管道和与碱液混合池对应的弱碱管道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
本专利技术通过隔板将污水池分割呈第一沉淀池

第二沉淀池

脱盐液混合池和碱液混合池,第一沉淀池能够对初次清洗所产生废脱盐液进行回收过滤沉降处理,而第二沉淀池能够对二次清洗所产生的废碱液进行回收沉降处理,而脱盐混合池和碱液混合池能够对三次清洗后所产生废液进行分开回收,且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内沉淀的上清液会分别输送到脱盐液混合池和碱液混合池内进行混合处理,进而使得炉桶分次清洗后所产生的废水分开处理回收,且处理后的废水又能够多次重复使用,从而能够提高回收处理后的废水利用率,且还能够降低炉桶内壁因多次不同清洗液清洗所产生的废水处理的成本

[0014]2、
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沉淀池内滑移设置弹性过滤网不仅能够对废脱盐液中混合的硅粉等固体物质进行过滤收集,且位于第一沉淀池一侧面的贴合刮板会将滑移的弹性过滤网表面过滤的硅粉等固体物质刮除推入到条形收集盒内收集,不需要人工手动进行刮除清理,且当弹性过滤网滑移到第二沉淀池内,通过回收的废碱液对弹性过滤网表面粘附的硅
粉或混浊物进行冲刷和反应,不仅不需要对弹性过滤网进行单独清理,同时还不会造成其他冲洗水的浪费,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炉桶内壁因多次不同清洗液清洗所产生的废水处理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废水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桶清洗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1)内通过隔板(2)分隔有第一沉淀池(3)

第二沉淀池(4)和回收池,所述第一沉淀池(3)内安装有过滤分离机构(7),过滤分离机构(7)用于对还原炉桶内初步清洗产生的废液中混合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分离,所述第一沉淀池(3)和第二沉淀池(4)的池底均设置有刮除机构(9),刮除机构(9)用于对池底沉淀的污垢进行刮除清理,所述回收池内通过隔板(2)分隔呈脱盐液混合池(5)和碱液混合池(6),所述脱盐液混合池(5)通过弱盐管道(
40
)与第一沉淀池(3)连接,所述碱液混合池(6)通过弱碱管道(
50
)与第二沉淀池(4)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晶硅还原炉桶清洗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分离机构(7)包括支撑方框(
71


导向滑条(
72


滚珠丝杠(
73
)和弹性过滤网(
74
),所述第一沉淀池(3)和第二沉淀池(4)之间的隔板(2)上开设有条形贯穿槽(
21
),所述污水箱(1)左侧内壁和对应的隔板(2)侧壁前后水平方向开设有导向滑槽(
101
),所述支撑方框(
71
)的左右两侧壁固定有导向滑条(
72
),且两个导向滑条(
72
)滑动设置在对称的导向滑槽(
101
)内,对称的两个所述导向滑槽(
101
)转动设置有滚珠丝杠(
73
),且滚珠丝杠(
73
)通过丝杠螺母副连接贯穿到导向滑条(
72
)内,所述支撑方框(
71
)与条形贯穿槽(
21
)滑动插接设置,且支撑方框(
71
)内安装有弹性过滤网(
74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晶硅还原炉桶清洗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分离机构(7)还包括贴合刮板(
75


条形收集盒(
76


挡板(
77
)和排渣管(
78
),所述贴合刮板(
75
)安装位于第一沉淀池(3)一侧面的隔板(2)上,且贴合刮板(
75
)滑动贴合到弹性过滤网(
74
)的上表面,所述污水箱(1)后侧位于第一沉淀池(3)的侧壁上开设有隐藏槽(
102
),且隐藏槽(
102
)内滑动插接有条形收集盒(
76
),所述条形收集盒(
76
)连接到支撑方框(
71
)的后侧面,且条形收集盒(
76
)的盒口底部与弹性过滤网(
74
)平齐,所述条形收集盒(
76
)的盒口处密封转动设置有挡板(
77
),所述条形收集盒(
76
)的外侧面连通有多个排渣管(
78
),且排渣管(
78
)与污水箱(1)一侧吸污泵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晶硅还原炉桶清洗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过滤网(
74
)通过收张组件(8)滑动安装到支撑方框(
71
)内,所述收张组件(8)包括弹性方框条(
81


双向气缸(
82


摩擦滑块(
83
)和弹性薄膜(
84
),所述弹性方框条(
81
)设置在支撑方框(
71
)的内侧面,且支撑方框(
71
)的左右两侧横条内侧面开设有滑移导槽(
711
),两个所述滑移导槽(
711
)的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双向气缸(
82
),且每个双向气缸(
82
)的活塞杆端面均设置有摩擦滑块(
83
),位于一个所述滑移导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林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亿鑫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