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中频信号串行传输的卫星导航接收机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1082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数字中频信号串行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射频电路单元将射频电路输出的多路并行数字中频信号进行编码形成一组或几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基带电路单元通过串行接口接收射频电路单元输出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再通过分频及解码运算将串行数字中频信号还原为并行数字中频信号进行数据处理。该方法将多路并行的数字中频信号转换成串行数字中频信号,提高了信号传输效率,减少了射频电路与基带电路间硬件接口个数,有利于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小型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数字中频信号串行传输的卫星导航接收机,包括天线、射频电路单元和基带电路单元,射频电路单元包括多路射频电路和编码器,基带电路单元具有串行接口,还包括分频解码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导航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以提高接收机内部数字信号的传输效率,同时减少射频电路与基带电路间 硬件接口的个数,减小电路板的复杂度,有利于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小型化。
技术介绍
卫星导航系统是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用户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的具备定 位、导航、授时功能的系统,应用于航海、航空、测量测绘、精密定位等行业领域。卫星导航系 统空间部分由分布在不同轨道平面上的多颗卫星组成,以保证地面接收机在任何时间、覆 盖范围内的任何地点都可以接收到足够多卫星的信号,并通过运算得到准确的位置、时间、 速度等信息。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主要包 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0NASS,中国的北斗系统,以及欧洲正在建设部署中的GALILEO系 统。随着卫星数量和信号种类的增加,用户对接收机终端兼容性和抗干扰性的要求也逐步 提尚。卫星导航接收机的组成原理如图1所示,卫星导航接收机通常包括硬件部分和软 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天线、射频部分和基带处理部分。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是由 天线部分将空间中的导航卫星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由射频部分将导航卫星信号放 大、下变频、滤波、数模转换,最后输出数字中频信号;接着由基带处理部分通过信号相关、 中频载波生成、码时钟生成等部分完成对数字中频信号的处理。接收机的软件部分包含信 号处理和解算两部分,根据基带处理部分的结果进行运算,同时将控制参数写入基带处理 部分。一般的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每一路卫星信号都对应一路射频电路,每一路射频 电路输出一路数字中频信号,每一路数字中频信号主要由时钟线(CLK)和多比特的数据信 号线(ΒΙΤ0. . . BITn-i)组成,多路信号对应的多根信号线并行送给基带电路。并行传输的 数字中频信号的工作原理图如图2所示。图中m表示接收机的射频路数,η表示每路信号 对应的数据位数,相应的基带电路需要提供(n+1) Xm位硬件接口接收数字中频信号。在多 模卫星导航接收机或抗干扰卫星导航接收机中,m和η都可能较大,这样的设计使硬件电路 板复杂,接口占用较多,空间利用率较低,成本较高,传输频率较低,不利于设备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优化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内部结构,提 出一种,将多路并行的数字中频信号 转换成串行数字中频信号,提高了信号传输效率,减少了射频电路与基带电路间硬件接口 个数,有利于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字中频信号串行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射频电路单元将射频电路输出 的多路并行数字中频信号进行编码形成一组或几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基带电路单元通过 串行接口接收射频电路单元输出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再通过分频及解码运算将串行数字 中频信号还原为并行数字中频信号进行数据处理。所述编码是指将时钟频率相同的k路并行数字中频信号,合并成一组串行数字中 频信号,每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由时钟(MCLK)、字头定位信号(CLK-FS)以及数据(DATA)组 成。编码后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的时钟频率为原并行数字中频信号的kn倍,编码后 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的传输速率也为原并行数字中频信号的kn倍,η为每路并行数字中频 信号对应的数据位数。编码后的所有串行数字中频信号的个数小于射频电路输出的所有并行数字中频 信号的个数。编码后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的时钟(MCLK)、字头定位信号(CLK-FS)以及数据 (DATA)为单端信号或差分信号。所述信号的电平包括但不限于TTL或CMOS或LVDS。一种基于数字中频信号串行传输的卫星导航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射频 电路单元和基带电路单元,所述射频电路单元包括多路射频电路和编码器,每一路射频电 路分别与编码器连接,所述编码器将射频电路输出的多路并行数字中频信号编码形成一组 或几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所述基带电路单元具有串行接口,还包括分频解码器,所述射频 电路单元的编码器与基带电路单元的分频解码器通过串行接口相连接,基带电路单元通过 串行接口接收射频电路单元输出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再通过分频解码器将串行数字中频 信号还原为并行数字中频信号进行数据处理。每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由时钟频率相同的k路并行数字中频信号编码合并而成; 每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由时钟(MCLK)、字头定位信号(CLK-FS)以及数据(DATA)组成;串 行数字中频信号的时钟频率为原并行数字中频信号的kn倍,串行数字中频信号的传输速 率也为原并行数字中频信号的kn倍,η为每路并行数字中频信号对应的数据位数。所述所有串行数字中频信号的个数小于射频电路输出的所有并行数字中频信号 的个数。所述卫星导航接收机为单系统终端或多系统终端;所述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 GPS系统,俄罗斯GL0NASS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欧洲的GALILEO系统,以及以后可能出现 的新的卫星导航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优化了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内部结构,将射频电路输出的 多路并行的数字中频信号转换成一组或几组串行的数字中频信号,因此基带电路仅需要提 供一组或几组串行硬件接口接收串行数字中频信号,这样,射频电路与基带电路之间传输 的数字中频信号线个数就大大减少,因此缩减了硬件接口的尺寸大小,即提高了信号传输 效率,也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减小了电路板的复杂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卫星导航接 收机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卫星导航接收机组成原理框图。图2为数字中频信号并行传输原理示意图。图3为数字中频信号串行传输原理示意图。图4为串行数字中频信号传输时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数字中频信号串行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射频电路单元将射频电路输出 的多路并行数字中频信号进行编码形成一组或几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基带电路单元通过 串行接口接收射频电路单元输出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再通过分频及解码运算将串行数字 中频信号还原为并行数字中频信号进行数据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数字中频信号串行传输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射频电路单元中,m 路卫星信号对应的m个射频信号经模数转换后形成m路并行的数字中频信号,每一路数字 中频信号主要由时钟线(CLK)和多比特的数据信号(BIT0. . . BITri-》组成,这m路并行的 数字中频信号经过编码形成一组或几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每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由时钟 (MCLK)、字头定位信号(CLK-FS)以及数据(DATA)组成,图中i表示编码形成的串行数字中 频信号的组数,一般而言,编码后的信号总数小于编码前的信号总数。时钟频率相同的k组并行信号,共kn个信号,可以合并成一组串行信号,n表示 每路并行信号对应的数据位数,每组串行信号由时钟(MCLK)、数据(DATA)、字头定位信号 (CLK-FS)组成;串行信号的时钟频率为原时钟的kn倍,串行信号的传输速率也为原并行信号 的kn倍,原来同时传输的kn个比特变为一路高速串行传输数据,这kn个比特组成一个字; CLK-FS为串行信号字头定位信号,以确定串行信号中每个字的第一个比特的位置,信号时序 如图4所示。由于MCLK、CLK-FS、DATA是高速信号,因此也可以采用差分的方式进行传输。编码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字中频信号串行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射频电路单元将射频电路输出的多路并行数字中频信号进行编码形成一组或几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基带电路单元通过串行接口接收射频电路单元输出的串行数字中频信号,再通过分频及解码运算将串行数字中频信号还原为并行数字中频信号进行数据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瀚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