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0682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方法与装置,其主要于壳体内部形成有裁切通道,壳体的外缘分别设有与裁切通道连结导通的长纤维入料口、中长度纤维入料口及短纤维入料口,壳体的末端对应裁切通道设有与裁切通道连结导通的出料口,异向双螺杆设置于壳体的裁切通道内,异向双螺杆设有两个同时向内旋转的螺杆;借此,即能将所回收后各种不同长度的碳纤维予以裁切成所预定需求的长度,方便碳纤维的回收后续处理应用,在其整体使用上增加实用功效。效。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方法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能将所回收后各种不同长度的碳纤维予以裁切成所预定需求的长度,方便碳纤维的回收后续处理应用的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Carbon fiber)为一种高强度和高模量的耐高温纤维,其主要由碳原子构成,含碳量在93%~95%之间,其一般是在高温下以热分解的方式将预形体(precursor)碳化成碳纤维,预形体的材质主要有嫘萦(rayon)、聚丙烯睛(PAN)纤维、及沥青(pitch)等;为了产生碳纤维,碳原子在晶体中被键合在一起,平行排列的纤维长轴给予碳纤维相当高的强度

体积比,几千条碳纤维集束在一起形成一个纤维束,可以单独使用或被编织成织物。
[0003]碳纤维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重量轻、高耐化学性、耐高温和低的热膨胀等特性,其质量轻于铝而强度高于钢,比重是铁的1/4,强度是铁的10倍;碳纤维可加工成织物、毡、席、带、纸及其他材料,且其通常作为增强材料与树脂、金属、陶瓷、混凝土等其他材料结合,以形成复合材料,使得其在航天工程、土木工程、军事、赛车与其他竞技体育运动制品中很受欢迎。
[0004]然而,碳纤维虽具有诸多极佳特性,广泛应用在许多产业制品,但在其实际操作使用上发现,由于该类碳纤维的制造费用较为昂贵,相对的其使用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有效将废弃的碳纤制品回收再利用,即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0005]因此,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的技术手段再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方法与装置,以期达到更佳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方法与装置,其主要能将所回收后各种不同长度的碳纤维予以裁切成所预定需求的长度,方便碳纤维的回收后续处理应用,而在其整体使用上增加实用功效。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装置的主要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其主要包括有壳体及异向双螺杆;其中:
[0009]该壳体,其内部形成有裁切通道,于该壳体的外缘分别设有与该裁切通道连结导通的长纤维入料口、中长度纤维入料口及短纤维入料口,另于该壳体末端对应该裁切通道设有与该裁切通道连结导通的出料口;
[0010]该异向双螺杆,其设置于该壳体的该裁切通道内,该异向双螺杆设有两个同时向内旋转的螺杆。
[0011]本专利技术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长纤维入料口的轴
线与该出料口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750mm、该中长度纤维入料口的轴线与该出料口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500mm、该短纤维入料口的轴线与该出料口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78mm。
[0012]本专利技术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异向双螺杆的两该螺杆的长度均为950mm。
[0013]本专利技术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异向双螺杆的两个该螺杆靠近该出料口的第一端的直径均为22mm、两该螺杆的第一端的外径间的缝隙宽度为3mm,两该螺杆的第二端的直径均为18mm、两该螺杆的第二端的外径间的缝隙宽度为8mm。
[0014]本专利技术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异向双螺杆的两该螺杆的轴线由靠近该出料口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呈倾斜渐缩状排列。
[0015]本专利技术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方法的主要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16]其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0017]步骤A:将碳纤维材料分为长度为300mm~200mm的长纤维、长度为200mm~100mm的中长度纤维、长度为100mm~15mm的短纤维;
[0018]步骤B:分别将长纤维的该碳纤维由壳体的长纤维入料口输入与该长纤维入料口连结导通的裁切通道、将中长度纤维的该碳纤维由该壳体的中长度纤维入料口输入与该中长度纤维入料口连结导通的该裁切通道,将短纤维的该碳纤维由该壳体的短纤维入料口输入与该短纤维入料口连结导通的该裁切通道;
[0019]步骤C:驱动设置于该裁切通道内的异向双螺杆的两个螺杆同时向内旋转,根据将要回收的该碳纤维长度调整两该螺杆的转速;
[0020]步骤D:将输入该裁切通道内的各种长度的该碳纤维,利用两该螺杆同时向内旋转进行裁切,且随着两该螺杆的转动一并将该碳纤维往该壳体末端与该裁切通道链接导通的出料口方向输送,而将裁切后成预定长度的该碳纤维由该出料口输出。
[0021]本专利技术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长纤维入料口的轴线与该出料口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750mm、该中长度纤维入料口的轴线与该出料口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500mm、该短纤维入料口的轴线与该出料口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78mm。
[0022]本专利技术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异向双螺杆的两该螺杆的长度均为950mm。
[0023]本专利技术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异向双螺杆的两该螺杆靠近该出料口的第一端的直径均为22mm、两该螺杆的第一端的外径间的缝隙宽度为3mm,两该螺杆的第二端的直径均为18mm、两该螺杆的第二端的外径间的缝隙宽度为8mm。
[0024]本专利技术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异向双螺杆的两该螺杆的轴线由靠近该出料口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呈倾斜渐缩状排列。
[0025]本专利技术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异向双螺杆的两该螺杆的转速均为150rpm时,所回收的该碳纤维长度为15mm~20mm。
[0026]本专利技术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方法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异向双螺杆的两该螺杆的转速均为300rpm时,所回收的该碳纤维长度为5mm~10mm。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主要能将所回收后各种不同长度的碳纤维予以裁切成所预定需求的长度,
方便碳纤维的回收后续处理应用,在其整体使用上增加实用功效。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号说明:
[0032]1、壳体;11、裁切通道;12、长纤维入料口;13、中长度纤维入料口;14、短纤维入料口;15、出料口;2、异向双螺杆;21、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所运用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请一并参阅附图及标号,详细说明如下:
[0034]首先,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及图2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包括有壳体1及异向双螺杆2;其中:
[0035]该壳体1,其内部形成有裁切通道11,于该壳体1的外缘分别设有与该裁切通道11连结导通的长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及异向双螺杆;其中: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裁切通道,所述壳体的外缘分别设有与所述裁切通道连结导通的长纤维入料口、中长度纤维入料口及短纤维入料口,所述壳体的末端对应所述裁切通道设有与所述裁切通道连结导通的出料口;所述异向双螺杆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裁切通道内,所述异向双螺杆设有两个同时向内旋转的螺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纤维入料口的轴线与所述出料口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750mm、所述中长度纤维入料口的轴线与所述出料口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500mm、所述短纤维入料口的轴线与所述出料口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7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向双螺杆的两个所述螺杆的长度均为9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向双螺杆的两个所述螺杆靠近所述出料口的第一端的直径均为22mm、两个所述螺杆的第一端的外径间缝隙宽度为3mm,两个所述螺杆的第二端的直径均为18mm、两个所述螺杆的第二端的外径间缝隙宽度为8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向双螺杆的两个所述螺杆的轴线由靠近所述出料口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呈倾斜渐缩状排列。6.一种双螺杆裁切碳纤维回收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将碳纤维材料分为长度为300mm~200mm的长纤维、长度为200mm~100mm的中长度纤维、长度为100mm~15mm的短纤维;步骤B:分别将长纤维的所述碳纤维由壳体的长纤维入料口输入与所述长纤维入料口连结导通的裁切通道、将中长度纤维的所述碳纤维由所述壳体的中长度纤维入料口输入与所述中长度纤维入料口连结导通的所述裁切通道,将短纤维的所述碳纤维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宗翰王怡心张庭侑郭柏伟
申请(专利权)人:高雄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