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的岩心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057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的岩心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包括:根据实验方案,筛选出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的岩心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心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模拟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的岩芯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含水油气藏在生产开发过程中普遍遭受水侵影响,影响油气藏开采,特别是一些隔夹层与储层搭配出现的油气藏,由于此类岩心无法直接通过取芯获取,导致此类油气藏水侵规律及特征认识不足

[0003]目前针对水侵实验的主要研究手段为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因为小柱塞岩心储量太小,结构局部性太强等局限,只有利用较大尺寸的全直径岩心才能较为真实地模拟和反映储层的开发特性,然而现场钻井取芯成功率较低且取芯费用较高,尤其是隔夹层与储层搭配出现的实际储层,需要钻取隔夹层与储层搭配出现的岩心,目前已有的取芯技术尚达不到实验要求,对于这类岩心实验,现场钻井取芯几乎不可能做到,只有对现场所取岩心进行加工制备,才能够克服实验岩心在现场取芯过程中难以获取的问题

[0004]经查阅文献得知,对于部分的岩心制备方法基本都是通过水泥

石英砂

粘土等混合物或采用水泥和现场岩屑通过浇铸制备人造岩心,通常利用碳酸盐岩粉末

有机胶和无机胶

松香混合,采用半圆柱状模具制备人造岩心,进从而制备裂缝性碳酸盐岩岩心,或者通过控制制备装置将用于固化的填充物充满岩心制造模具,移动至岩心制造装置中,将填充后的岩心制造模具进行固化脱模和加热处理后,生成对应的含有裂缝的人造岩心,上述方法都是先制备人造岩心,再在人造岩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还原储层物性,其缺点是未采用真实目标层段岩心,不能精确表征目标储层特征,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0005]本专利技术首次针对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油气藏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模拟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的岩心制备方法,确保制备的岩心与实际地层隔夹层封闭面积

储层与隔夹层厚度比例相似;为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油气藏室内开发实验提供物理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的岩心制备方法,该方法可解决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及比例的岩心难以获取的问题,能为室内开发实验提供物理模型,提高该类油气藏室内岩心实验的精度

[0007]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模拟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的岩心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0009]优选地,根据目标区块测井资料,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储层段

隔层段和夹层渗透段;
[0010]优选地,根据测井曲线确定储层段

隔层段和夹层段的相应深度,选取储层段全直径岩心

隔层段全直径岩心和夹层渗透段全直径岩心,分别简称储层岩心

隔层岩心和夹层
岩心,高度均为
h
,端面直径均为
d
,测试各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0011]优选地,根据实际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确定储层与隔夹层的实际搭配模式及比例,目前,对其搭配模式进行3类划分,具体如下:
[0012]1)、
隔层
(n

)+
储层,其中
n
%代表封闭面积,比例根据实际储层与隔层比例确定;
[0013]2)、
隔层
(n

)+
储层
+
隔层
(n

)
,其中
n
%代表封闭面积,比例根据实际储层与隔层比例确定;
[0014]3)、
储层
+
夹层
+
储层,比例根据实际储层与夹层比例确定;
[0015]优选地,根据以上搭配模式选取的不同层段岩心进行拆分,过程如下:分别将储层岩心

隔层岩心和夹层岩心沿端面方向横向劈开,成为高度相同或不相同的两块岩心,再选取劈开后的隔层岩心

劈开后的夹层岩心,从其中心位置沿纵向切割,成为高度相同的半块岩心;
[0016]优选地,根据目标区块储层与隔夹层的实际搭配模式,设计岩心拼接方式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
该模拟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的岩芯制备方法,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岩心进行切割,根据实际储层与隔夹层比例制备的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岩心,确保其与实际地层隔夹层封闭面积

储层与隔夹层厚度比例相似

[0019](2)
该模拟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的岩芯制备方法,通过采用拼接粘黏的手段对选取的储层段

隔层段和夹层段的相应具有代表性的岩心拆分后,再按照隔夹层封闭面积与储层搭配及相似比例进行组合,能够精确表征目标储层特征,提高实验精度

[0020](3)
该模拟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的岩芯制备方法,通过提供一种模拟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的岩心制备方法,能够制备模拟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的岩心,为研究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的实际储层水侵规律提供物理模型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储层岩心拆分方式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隔层岩心拆分方式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夹层拆分方式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隔层
(50

)+
储层
(1:1)
搭配模式岩心组合方式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隔层
(50

)+
储层
+
隔层
(50

)(1
:1:
1)
搭配模式岩心组合方式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储层
+
夹层
+
储层
(1
:1:
1)
搭配模式岩心组合方式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
X
气藏
z
气井

隔层
(75

)+
储层
(1:1)
搭配模式岩心组合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
W
气藏
k
气井

储层
+
夹层
+
储层
(1
:2:
1)
搭配模式岩心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部分将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模拟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的岩心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根据实验方案,筛选出岩性

孔隙度

渗透率

裂缝发育等具有代表性的目标储层不同层段;
S2:
根据测井曲线确定的不同层段的相应深度,选取并打磨出不同层段全直径岩心并完成孔渗测试;
S3:
根据实际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确定储层与隔夹层的实际搭配模式及比例;
S4:
根据以上搭配模式选取的不同层段岩心进行拆分;
S5:
根据目标区块储层与隔夹层的实际搭配模式及比例,设计岩心拼接方式,采用拼接粘黏的手段制备目标岩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步骤
S1
根据具体实验方案,筛选出岩性

孔隙度

渗透率

裂缝发育等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目标储层三类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步骤
S2
中选取的三类岩心储层全直径岩心
(
第一类,渗透率为
Kr)、
隔层全直径岩心
(
第二类,渗透率
Ki)
和夹层全直径岩心
(
第三类,渗透率为
Ks)
,且保证
Kr>Ks>Ki。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步骤
S3
中根据实际不同隔夹层与储层搭配模式确定储层与隔夹层的实际搭配模式,并且对其搭配模式进行3类划分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与隔夹层搭配模式的3类划分各为:隔层
(n

)+
储层,其中
n
%代表封闭面积,比例根据实际储层与隔层比例确定;隔层
(n

)+
储层
+
隔层
(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义升史晨辉蒲磊赵阳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