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炭结合的茶叶烘焙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茶叶烘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990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2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炭结合的茶叶烘焙装置设备及基于该装置的茶叶烘焙系统,涉及茶叶烘焙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炭结合的茶叶烘焙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茶叶烘焙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茶叶烘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炭结合的茶叶烘焙装置,还涉及一种基于该装置的茶叶烘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茶叶烘焙是茶叶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通过烘焙可以改善茶叶的香气

滋味,去除青臭味及减轻涩味,使茶汤芳香甘润

[0003]现在市面上常用的烘焙工艺分为两种,一种是电焙的方法,一种是炭焙的方法

电焙是通过热风高温的热原理,使温度直接达到茶叶的表面,带走茶叶水分,对茶叶进行干燥烘焙,电焙的方式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温度,且更加环保

而炭焙是通过热辐射,让茶叶从内到外加热,使茶叶中的水分逐步散失
。 而且炭火在产生红外辐射的同时,通过热穿透会使茶叶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提高茶叶的品质

炭焙的茶叶会有特有的炭火香气,炭焙过程中使茶叶内部的苦涩味进一步排出,这样焙出来的茶香气更清晰浓郁,滋味感更强

[0004]但是,电焙的焙出的茶叶容易导致茶叶的表面硬化,失水不均匀,影响茶叶品质;炭焙茶叶的过程中会燃烧大量的木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而造成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炭焙的过程中需要人工翻茶,增加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单独使用电焙带来的茶叶品质不佳或单独使用炭焙造成二氧化碳大量排放

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炭结合的茶叶烘焙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茶叶烘焙系统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炭结合的茶叶烘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电炭结合的茶叶烘焙装置,包括若干单体,所述单体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上的茶叶桶,所述壳体内设有炭炉和电热丝,所述炭炉位于壳体的内侧底部,所述电热丝位于炭炉的内侧顶部且位于炭炉的上方;所述茶叶桶为上下贯穿结构,所述茶叶桶的下部卡设在壳体内,所述茶叶桶内设有网状隔板,茶叶放置在网状隔板的上方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壳体内同时设置炭炉和电热丝,通过炭炉对茶叶桶内的茶叶进行炭焙,通过电热丝对茶叶桶内的茶叶进行电焙,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对烘焙温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木炭的使用量,进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进一步的,在茶叶桶内设置网状隔板,在保持茶叶桶上下通畅的同时,可以在网状隔板的下部形成一个热量混合区,确保炭炉产生的热量及电热丝产生的热量能够均匀混合,再穿过网状隔板,对茶叶进行烘焙,确保温度适宜,烘焙后的茶叶品质高

[0008]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温度传感器及电热丝电性连接的温度控制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端位于茶叶桶内且位于网状隔板的下方,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将温度数据传递至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控制电热丝的加热功率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端读取混合后热流温度值,并通过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输入到温度控制器内,并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电热丝的加工功率,进而控制电热丝产生的热量,也就对整体的温度可以进行调控,确保炭炉和电热丝的产热配比最优化

[001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电炭结合的茶叶烘焙装置的茶叶烘焙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基于电炭结合的茶叶烘焙装置的茶叶烘焙系统,包括呈倒凸字型且闭合的输送轨道和茶叶翻面机构,若干所述单体间隔设于所述输送轨道上;在所述输送轨道的外侧设有底座和中转容器,所述茶叶翻面机构用于夹持单体的茶叶桶在壳体

底座及中转容器之间移动

翻转与复位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单体在输送轨道上进行烘焙,当一个单体移动至茶叶翻面机构附件时,输送轨道停止运转,茶叶翻转机构抓取该单体的茶叶桶并放置在底座上,将茶叶桶内的碎渣震落到底座内,然后再移动并翻转茶叶桶,使得茶叶桶内的茶叶翻落到中转容器内,再由中转容器倒回茶叶桶内,再次经过底座震落碎渣后,将茶叶桶放置到单体的壳体上,完成茶叶桶内的茶叶的翻面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去除茶叶内的碎渣,降低了人力成本

[0012]可选的,所述茶叶翻面机构包括底板和竖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一对支撑柱,所述竖板设于一对支撑柱之间,所述竖板的一侧设有转盘

另一侧设有竖向的齿条;所述转盘上设有机械手爪,所述转盘的外缘啮合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驱动所述转盘在竖板上转动;所述齿条的一侧与竖板固定连接,所述齿条的另一侧啮合有提升齿轮,所述提升齿轮驱动所述竖板沿支撑柱的高度方向往复移动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齿轮驱动转盘转动,可以实现茶叶桶的翻转与茶叶的倾倒;提升齿轮驱动竖板上下移动,可以实现茶叶桶的提升与下放,这样,通过转动齿轮和提升齿轮的驱动作用,可靠实现茶叶桶位置及状态的变化,从而对茶叶桶内的茶叶进行翻转

[0014]可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容置槽,所述茶叶桶的外径小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内径;所述底座的上方还设有通过支架固定的漏斗,中转容器通过漏斗将茶叶倒回茶叶桶内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茶叶桶放入容置槽后,会与容置槽的槽底产生碰撞,从而实现对茶叶桶的振荡作用,便于茶叶桶内的碎渣通过网状隔板掉落到容置槽内;需要将茶叶倒回茶叶桶时,可以提升并翻转中转容器,使得中转容器内的茶叶倾倒至漏斗内,再通过漏斗的引导与限位作用,使得茶叶准确地回落到茶叶桶内,这样,通过将茶叶桶内的茶叶倒入中转容器,再由中转容器倒回至茶叶桶内,来实现对茶叶的翻面操作,且在翻面的过程中,能够去除茶叶中夹杂的碎渣,进一步提升茶叶的品质

[0016]可选的,一对所述支撑柱相对的一侧均设有一个滑槽,所述竖板的两端分别且一一对应地插设在一对滑槽内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板被限制在与一对支撑柱之间,并在一对滑槽的限位
与引导作用下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

[0018]可选的,所述转动齿轮通过第一电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动机与竖板连接,所述提升齿轮通过第二电动机驱动,所述第二电动机与底板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动机驱动转动齿轮转动后,可以实现转盘的转动,而转盘的转动可以带动机械手爪转动,机械手爪用于抓持茶叶桶,当转盘转动时,机械手爪带动茶叶桶转动,实现茶叶桶内茶叶的倾倒;第二电动机与底板连接,这样,在第二电机驱动提升齿轮转动后,通过提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作用,可以实现对竖板的提升作用,而竖板的提升可以实现转盘

机械手爪及茶叶桶的提升,便于茶叶桶进行状态的变化

[0020]可选的,所述提升齿轮的外圆周分为齿牙部和光滑部,所述齿牙部与齿条啮合,所述光滑部与齿条相互分离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提升齿轮的齿牙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电炭结合的茶叶烘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单体
(1)
,所述单体
(1)
包括壳体
(11)
和设于壳体
(11)
上的茶叶桶
(12)
,所述壳体
(11)
内设有炭炉
(121)
和电热丝
(122)
,所述炭炉
(121)
位于壳体
(11)
的内侧底部,所述电热丝
(122)
位于炭炉
(121)
的内侧顶部且位于炭炉
(121)
的上方;所述茶叶桶
(12)
为上下贯穿结构,所述茶叶桶
(12)
的下部卡设在壳体
(11)
内,所述茶叶桶
(12)
内设有网状隔板
(123)
,茶叶放置在网状隔板
(123)
的上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炭结合的茶叶烘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11)
的外壁上设有与温度传感器
(124)
及电热丝
(122)
电性连接的温度控制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
(124)
的数据采集端位于茶叶桶
(12)
内且位于网状隔板
(123)
的下方,所述温度传感器
(124)
的数据输出端将温度数据传递至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控制电热丝
(122)
的加热功率
。3.
基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炭结合的茶叶烘焙装置的茶叶烘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轨道
(2)
和茶叶翻面机构
(3)
,若干所述单体
(1)
间隔设于所述输送轨道
(2)
上;在所述输送轨道
(2)
的外侧设有底座
(4)
和中转容器
(5)
,所述茶叶翻面机构
(3)
用于夹持单体
(1)
的茶叶桶
(12)
在壳体
(11)、
底座
(4)
及中转容器
(5)
之间移动

翻转与复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炭结合的茶叶烘焙装置的茶叶烘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翻面机构
(3)
包括底板
(31)
和竖板
(32)
,所述底板
(31)
上设有一对支撑柱
(311)
,所述竖板
(32)
设于一对支撑柱
(311)
之间,所述竖板
(32)
的一侧设有转盘
(321)、
另一侧设有竖向的齿条
(322)
;所述转盘
(321)
上设有机械手爪
(33)
,所述转盘
(321)
的外缘啮合有转动齿轮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金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快萃小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