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设备及咖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9873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设备,包括:盒体,包括盒底以及围壁,所述盒底和围壁形成盛装液体的容纳腔;密封条,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可拆卸的接合于所述围壁,以在围壁和密封条之间形成液体输送通道;文丘里结构,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盒体的一侧,所述文丘里结构包括混合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设备及咖啡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饮料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设备及咖啡机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咖啡制作机常常设置有用于制备起泡奶或热奶的容器

容器通常设置有适合于连接到设置在饮料制作机上的蒸汽输送喷嘴的起泡设备

起泡设备包括输奶管

空气管

蒸汽管和混合腔,空气管和蒸汽管均与输奶管连通,混合腔也与输奶管连通,混合腔下部设有一个出奶口

使用时,蒸汽从蒸汽管进入输奶管,驱动牛奶流入混合腔,从而在输奶管形成负压,微量空气就经小管径的进气管被吸入输奶管,在混合腔内与牛奶混合形成奶泡,奶泡最终从混合腔下部的出奶口流出,从而用于卡布奇诺的制作

[0003]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全自动咖啡机基本上都含有起泡设备用于制作奶咖,起泡装置一般都为文丘里结构,使用文丘里结构对吸入的牛奶与蒸汽混合,从而获得热的牛奶或者奶沫

为方便牛奶的输送,在输奶管的入口处设有一个接头,该接头上对接有一根软管,制造奶泡时,将软管插入牛奶中,输奶管负压后软管自动吸奶

[0004]容纳牛奶的容器

文丘里结构以及输奶管都需要进行定期清洁,但是起泡设备的结构复杂,很难进行彻底的清洗,从而带来卫生隐患,而将起泡设备的文丘里结构设置成可拆分清洗,在牛奶起泡过程中,因组装缝隙的存在,无法获得满足用户需求的奶泡,这样,方便清洗和获得高品质奶泡无法同时实现
。<br/>[0005]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清洗以及能够提供高品质奶泡的混合设备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清洗以及能够提供高品质奶泡的咖啡机

[0008]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设备,包括:
[0009]盒体,包括盒底以及围壁,所述盒底和围壁形成盛装液体的容纳腔;
[0010]密封条,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可拆卸的接合于所述围壁,以在围壁和密封条之间形成液体输送通道;
[0011]文丘里结构,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盒体的一侧,所述文丘里结构包括混合腔

连通混合腔的进液通道

用于连通蒸汽源的蒸汽通道以及用于输出的出口通道,所述蒸汽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连通所述混合腔,所述进液通道通过所述液体输送通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围壁的外侧设有自上而下延伸的开放通道,所述开放通道的底部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开放通道的开放部分密封接合,所述进液通道自所述密封条的一侧插入所述液体输送通道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体输送通道包括窄通道部,沿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围壁结合的方向,所述窄通道部的宽度是其它部分的宽度的四分之一到二分
之一之间,所述窄通道部的长度是所述液体输送通道的长度的十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之间,所述窄通道部到所述液体输送通道的出口端的距离是到所述液体输送通道的入口端的距离的十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密封座,所述密封座与所述盒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密封条固定在所述密封座上,所述文丘里结构设置在所述密封座上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支撑在所述密封座的一侧,所述文丘里结构与所述密封座一体成型并向背离盒体的一侧凸出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座包括背板,所述密封条连接于所述背板,所述背板的上端设有沿水平间隔的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所述蒸汽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位置对应,所述混合腔和进液通道的位置位于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之间,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之间设置围绕所述进液通道的凹槽,所述凹槽被所述密封条填充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座上设有上下间隔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盒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所述第一限位和第二限位部限制所述盒体沿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围壁接合的方向与所述密封座分离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座的一侧形成收容腔,所述盒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收容腔由顶壁

底壁以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个侧壁围成,所述第二限位部自所述底壁朝向盒体一侧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盒体位置变化以允许所述盒体与所述密封座分离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自所述顶壁的中部向下凸伸的限位筋,所述盒体的侧壁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凸沿,所述凸沿卡在所述限位筋的一侧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自所述底壁的中部向盒体一侧延伸出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卡槽,所述盒体的底部设有卡块,所述卡块插入到卡槽内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自所述底壁的中部向盒体一侧延伸出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末端设置向上延伸的卡位块,所述盒体的侧壁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卡位块陷入到凹槽内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的底部凸伸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支撑板卡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与盒体的配合位置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腔具有上方开口,所述混合设备还包括活动盖设于所述开口上方的盒盖,所述密封座的一侧形成收容腔,所述盒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收容腔由顶壁

底壁以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个侧壁围成,所述顶壁的宽度小于侧壁的宽度,所述侧壁上形成与开口的边缘平齐的台阶,所述盒盖的一部分盖设于台阶上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排出管,连接于所述出口通道并能够围绕所述出口通道的轴线在预设范围内旋转,所述排出管和所述出口通道之间连接密封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出管内设有破泡器,所述破泡器位于自密封件到排出管的流动路径上,优选的,所述破泡器与所述排出管一体设置,所述排出管通过密封件与所述出口通道连接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蒸汽通道的蒸汽接头,所述蒸汽接头相对于所述蒸汽通道的位置沿着蒸汽通道的轴向可选择地锁定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设备包括:盒体,包括盒底以及围壁,所述盒底和围壁形成盛装液体的容纳腔;密封条,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可拆卸的接合于所述围壁,以在围壁和密封条之间形成液体输送通道;文丘里结构,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盒体的一侧,所述文丘里结构包括混合腔

连通混合腔的进液通道

用于连通蒸汽源的蒸汽通道以及用于输出的出口通道,所述蒸汽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连通所述混合腔,所述进液通道通过所述液体输送通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壁的外侧设有自上而下延伸的开放通道,所述开放通道的底部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开放通道的开放部分密封接合,所述进液通道自所述密封条的一侧插入所述液体输送通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输送通道包括窄通道部,沿所述密封条与所述围壁结合的方向,所述窄通道部的宽度是其它部分的宽度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所述窄通道部的长度是所述液体输送通道的长度的十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之间,所述窄通道部到所述液体输送通道的出口端的距离是到所述液体输送通道的入口端的距离的十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座,所述密封座与所述盒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密封条固定在所述密封座上,所述文丘里结构设置在所述密封座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支撑在所述密封座的一侧,所述文丘里结构与所述密封座一体成型并向背离盒体的一侧凸出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座包括背板,所述密封条连接于所述背板,所述背板的上端设有沿水平间隔的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所述蒸汽通道和所述出口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位置对应,所述混合腔和进液通道的位置位于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之间,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之间设置围绕所述进液通道的凹槽,所述凹槽被所述密封条填充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座上设有上下间隔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盒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强姜伟峰高云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咖乐美咖啡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