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机协同作业的输煤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980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机协同作业的输煤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系统具备清舱机主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机协同作业的输煤系统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港口的输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机协同作业的输煤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煤料卸船作业的过程中,舱底周边区域由于煤料的压实,粘附形成料壁,且舱底四周存在死角区域,卸船机的取料结构不能顺利地将边部区域的煤料取出,所以货轮清舱需要将清舱机
(
推扒机
)
吊入船舱的底部进行局部清理推扒,将散煤料推堆居中后让卸船机的取料结构将煤料提出船舱

[0003]船舱内作业时经常尘埃漫布,影响清舱机内工作人员的视线,导致无法有效判断卸船机的取料结构是否在清舱机的安全距离以外,当取料结构在安全距离以内且未及时反应的情况下,存在可能产生碰撞的安全隐患,针对上述安全隐患,现有技术通常是在清舱机上安装超声波发射器,在卸船机上安装超声波接收器,以此计算清舱机和卸船机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小于一定阈值时,发出警报并对清舱机和卸船机的下一步动作进行控制,阻止卸船机的取料结构与清舱机碰撞

[0004]上述防止碰撞的设计能够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多机协同作业的输煤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清舱机主体
(1)
,在船舱底部
(4)
内活动,所述清舱机主体
(1)
上安装有第一超声波发射器
(5)
和第一超声波接收器
(6)
;卸船机主体
(2)
,其上安装有升降结构
(7)
和上料结构
(8)
,所述升降结构
(7)
用于抬高或者压降所述上料结构
(8)
,所述上料结构
(8)
底部设置有横向上料筒舱
(81)
,所述横向上料筒舱
(81)
两端设置有竖向上料筒舱
(82)
,所述竖向上料筒舱
(82)
的高度高于所述清舱机主体
(1)
的高度,所述升降结构
(7)
能够带动所述竖向上料筒舱
(82)
底部下降至所述船舱底部
(4)
,所述竖向上料筒舱
(82)
上安装有第二超声波发射器
(9)
和第二超声波接收器
(10)
;调位结构
(3)
,安装在所述上料结构
(8)
底部和所述横向上料筒舱
(81)
之间的连接处,所述调位结构
(3)
能够沿着所述横向上料筒舱
(81)
调整所述横向上料筒舱
(81)
相对于所述上料结构
(8)
底部的位置以及以所述上料结构
(8)
底部为圆心带动所述横向上料筒舱
(81)
旋转,在清舱机主体
(1)
活动至危险区域内时所述竖向上料筒舱
(82)
能够跟随所述调位结构
(3)
调整位置以远离所述清舱机主体
(1)
运行路径;其中,所述第一超声波接收器
(6)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超声波发射器
(9)
发射的超声波,所述第二超声波接收器
(10)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超声波发射器
(5)
发射的超声波,根据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时间计算得出所述清舱机主体
(1)
和所述竖向上料筒舱
(82)
的空间距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协同作业的输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船机主体
(2)
包括横向设置的螺旋输送机
(21)、
竖向设置的下料筒舱
(22)、
以及连接在所述下料筒舱
(22)
侧边的锥形筒
(23)
;所述锥形筒
(23)
安装在所述下料筒舱
(22)
的侧边,所述锥形筒
(23)
底部长度与所述下料筒舱
(22)
的高度相同,所述螺旋输送机
(21)
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锥形筒
(23)
的端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机协同作业的输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结构
(8)
包括升料筒舱
(83)、
设置在所述升料筒舱
(83)
内的第一螺旋输送结构
(84)
;所述升料筒舱
(83)
顶部活动设置在所述下料筒舱
(22)
内,所述升降结构
(7)
安装在所述下料筒舱
(22)
外,所述升降结构
(7)
端部连接在所述升料筒舱
(83)
外,所述升降结构
(7)
带动所述升料筒舱
(83)
升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机协同作业的输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上料筒舱
(81)
上设置有开槽
(85)
,所述横向上料筒舱
(81)
内设置有内安装槽
(86)
;所述调位结构
(3)
包括等间距开设在所述内安装槽
(86)
内壁的啮合槽
(31)、
设置在所述升料筒舱
(83)
底部的安装弧板
(32)
;所述安装弧板
(32)
正对所述升料筒舱
(83)
内部贯穿连通,所述安装弧板
(32)
两侧边滑动设置在所述内安装槽
(86)
内;所述安装弧板
(32)
内设置有连接槽
(33)
,所述连接槽
(33)
沿所述安装弧板
(32)
侧边设置且与外部连通,所述连接槽
(33)
内设置有传动齿轮
(34)
,所述传动齿轮
(34)
与所述啮合槽
(31)
啮合,所述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丽娟孙平陈衍陆震昊迟书强沈炳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登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