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红外镜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9737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红外镜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镜片制备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红外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红外镜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镜片制备



技术介绍

[0002]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

热辐射或热射线,是非电离辐射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皮肤和眼

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大部分可被吸收,只有
1.4
%左右被反射

长期暴露于低能量红外线下,可致眼的慢性损伤,常见为慢性充血性睑缘炎

红外线对眼的伤害有几种不同情况,波长为
750

1300
纳米的红外线对眼角膜的透过率较高,可造成眼底视网膜的伤害

尤其是
1100
纳米附近的红外线,可使眼的前部介质
(
角膜晶体等
)
不受损害而直接造成眼底视网膜烧伤

波长
1900
纳米以上的红外线,几乎全部被角膜吸收,会造成角膜烧伤
(
混浊

白斑
)。
波长大于
1400
纳米的红外线的能量绝大部分被角膜和眼内液所吸收,透不到虹膜

只是
1300
纳米以下的红外线才能透到虹膜,造成虹膜伤害

人眼如果长期暴露于红外线可能引起白内障

[0003]目前抗红外线防护镜有以下两种方法
。1)
通过在镜片或玻璃表面蒸镀金属或者金属化合物实现对红外线的反射

比如,蒸镀金



氟化钡

铯化锌等等
。2)
通过在玻璃中掺杂金属离子,如亚铁离子或铜离子对红外线进行吸收,实现对红外线的防护

这两种方式虽然都能够有效防护红外线,但是也具有各自的缺点

比如镀膜容易造成镜片可见光透光率下降,低于镜片最低的可见光透光率
80
%的标准,而目前各类树脂镜片产品的可见光透光率都超过
90
%;可能影响镜片原有的其它镀膜材料的膜层牢固度;还可能因为基片原材料的不同而无法成功镀膜

金属离子很容易掺杂到无机玻璃中,但是很难掺杂到目前镜片行业广泛使用的有机树脂材料中

即使掺杂进去以后也很容易影响树脂镜片的颜色

可见光透光率和力学性能

此外,亚铁离子本身抗氧化性能比较差,容易出现氧化现象,导致镜片变色

[0004]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抗红外镜片及其制备方法,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红外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红外镜片,包括镜片基体和掺杂在镜片基体中的抗红外填料;
[0007]所述抗红外填料为核壳结构,从内至外依次包括二氧化钛内核

亚铁粒子层;
[0008]所述二氧化钛内核是高分散性二氧化钛颗粒,是由钛酸四丁酯

醋酸



无水乙醇

氯化铵混合反应制得的;
[0009]所述亚铁粒子层是由多巴胺溶液

尿素和去离子水

氯化亚铁

氨水反应制得的

[0010]进一步的,所述抗红外填料的亚铁粒子层表面还包括聚合物包覆层;
[0011]所述聚合物包覆层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硬脂酸

过硫酸铵

聚乙烯吡咯烷酮反应制得的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抗红外填料的聚合物包覆层表面还包括刻蚀层;
[0013]所述刻蚀层是由氢氧化钠溶液刻蚀得到的

[0014]一种抗红外镜片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为:
[0015]按重量份数计,称取
90

100
份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
、1
~2份氢醌


(
β

羟乙基
)

、40

45
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15

20
份抗红外填料备用,首先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装入反应釜中,升温至
108

110℃
,真空脱水2~3小时,降温至
25

40℃
,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抗红外填料,升温至
80

85℃
,反应2~3小时得预聚体,再将预聚体加热到
90

100℃
,加入氢醌


(
β

羟乙基
)
醚,搅拌均匀后,得到自制聚氨酯树脂,浇注进镜片模具中,待其冷却成型后,拆模,去毛边,即得抗红外镜片

[0016]进一步的,所述抗红外填料的制备步骤为:
[0017](1)
二氧化硅内核制备:
[0018]按摩尔比为
1:2:15:18:2
配备钛酸四丁酯

醋酸



无水乙醇

氯化铵,先将水和氯化铵混合配制成氯化铵溶液,再将无水乙醇

醋酸

钛酸四丁酯混合装入烧杯搅拌
30min
后移入冰水浴中降温至2~
4℃
,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氯化铵溶液,继续搅拌反应2~
3h
得到湿凝胶,接着将湿凝胶在室温下陈化
5h
后移入真空干燥箱以
50℃
温度烘干
48h
得到干凝胶,最后将干凝胶在
250

300℃
下热处理2~
3h
,得到高分散性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0019](2)
亚铁粒子层制备:
[0020]将上述高分散性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和浓度为
5mg/L
的多巴胺溶液按质量比为
1:10
混合后放入反应釜中,常温下搅拌反应2~
3h
,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滤渣,再将滤渣

尿素和去离子水按质量比为
1:1:10
混合后装入充满氮气的反应釜中,搅拌得到预反应液;
[0021]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预反应液质量
10
%的氯化亚铁,搅拌分散均匀后,向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抗红外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基体和掺杂在镜片基体中的抗红外填料;所述抗红外填料为核壳结构,从内至外依次包括二氧化钛内核

亚铁粒子层;所述二氧化钛内核是高分散性二氧化钛颗粒,是由钛酸四丁酯

醋酸



无水乙醇

氯化铵混合反应制得的;所述亚铁粒子层是由多巴胺溶液

尿素和去离子水

氯化亚铁

氨水反应制得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红外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红外填料的亚铁粒子层表面还包括聚合物包覆层;所述聚合物包覆层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硬脂酸

过硫酸铵

聚乙烯吡咯烷酮反应制得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红外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红外填料的聚合物包覆层表面还包括刻蚀层;所述刻蚀层是由氢氧化钠溶液刻蚀得到的
。4.
一种抗红外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按重量份数计,称取
90

100
份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
、1
~2份氢醌


(
β

羟乙基
)

、40

45
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15

20
份抗红外填料备用,首先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装入反应釜中,升温至
108

110℃
,真空脱水2~3小时,降温至
25

40℃
,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抗红外填料,升温至
80

85℃
,反应2~3小时得预聚体,再将预聚体加热到
90

100℃
,加入氢醌


(
β

羟乙基
)
醚,搅拌均匀后,得到自制聚氨酯树脂,浇注进镜片模具中,待其冷却成型后,拆模,去毛边,即得抗红外镜片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红外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红外填料的制备步骤为:
(1)
二氧化硅内核制备:按摩尔比为
1:2:15:18:2
配备钛酸四丁酯

醋酸



无水乙醇

氯化铵,先将水和氯化铵混合配制成氯化铵溶液,再将无水乙醇

醋酸

钛酸四丁酯混合装入烧杯搅拌
30min
后移入冰水浴中降温至2~
4℃
,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氯化铵溶液,继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中郭耀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视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