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的仿真项目文件生成方法及终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9541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的仿真项目文件生成方法,步骤包括:获取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根据仿真模型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的仿真项目文件生成方法及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变电站
,尤其涉及基于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的仿真项目文件生成方法及终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智能变电站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占比越来越大,实现了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智能化,对于测试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传统方法采用在仿真软件中,例如仿真软件
OPNET
,工程人员根据实际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选择相应的仿真模型库的模型搭建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模型进行运行实测,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中涉及上百台智能电子设备信息和海量的交换机配置信息,采用上述方法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且容错率不高

[0003]为了使仿真软件能够准确无误地根据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搭建二次系统仿真模型的功能需求,必须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实际配置与仿真软件中已有的仿真模型进行准确地关联,实现二次系统的内仿真模型拓扑配置和模型之间的通信配置

然而,目前缺少正确处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的方法,以及利用拓扑信息构建二次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的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的仿真项目文件生成方法,根据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和仿真软件中的仿真模型库,采用
XML
语言技术构建并验证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模型,生成符合
DTD
规定的
XMLr/>文件格式的仿真项目文件,将仿真项目文件应用于仿真软件,实现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建模仿真,通过应用该方案,工程人员能够通过仿真文件快速地建立与实际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吻合的电站二次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提高了工程效率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基于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的仿真项目文件生成方法,包括:
[0006](1)
获取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从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描述文件获取,包括变电站二次系统交换机配置信息,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连接信息,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信息流路径;
[0007](2)
根据仿真模型库

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交换机配置信息

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连接信息,采用
XML
语言技术构建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模型,所述仿真模型库包括子网模型

元件模型

链路模型,构建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模型包括子网模型配置

元件模型配置

链路模型配置;
[0008](3)
根据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信息流路径,验证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0009](4)
构建基于上述特征的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项目文件,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项目文件符合
DTD
规定,被应用于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软件;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

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基于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的仿真项目文件生成方法步骤

附图说明
[0011]图1,本专利具体实施案例基于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的仿真项目文件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0012]图2,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连接信息示意图;
[0013]图3,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二次系统交换机配置信息示意图;
[0014]图4,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信息流路径示意图;
[0015]图5,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项目文件示意图;
[0016]图6,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项目文件应用于
OPNET
仿真软件后的示意图;
[0017]图7,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方案的技术特点更加清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全面详细阐述,所叙述的实施方式作为示例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实施例一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以
OPNET
软件作为仿真平台,具体的算例说明本专利的新一代自主可控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内
220kV
线路间隔仿真项目文件生成方法,本专利提出的方法不仅仅只能用于
OPNET
仿真软件

[0021]所述
OPNET
仿真软件的模型库内,元件模型包括:采集执行单元模型
MU_IT_CAIJI
,保护单元模型
ethernet_server_adv_protect、
测控单元模型
ethernet_server_adv_measure、
网络交换机模型
ethernet16_switch_adv
,链路模型包括:光纤链路模型
fc

[0022]参阅图1,展示了本技术方案实施案例提供的基于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的仿真项目文件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0023]步骤1,获取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包括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连接信息,变电站二次系统交换机配置信息,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信息流路径;
[0024]优选地,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从智能变电站配置描述文件获取;
[0025]优选地,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连接信息包括:子网名称

连接到子网的智能电子设备的名称

连接到子网的智能电子设备的端口的物理属性包括端口标识

接口类型

连接的其他智能电子设备名称

连接的其他智能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参阅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连接信息示意图;
[0026]优选地,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交换机配置信息包括交换机名称,
VLAN
信息,端口
VLAN
信息,所述
VLAN
信息包括
VLAN ID、VLAN
端口列表
、Utag
列表,所述端口
VLAN
信息包括端
口描述

端口
VLAN ID
,参阅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二次系统交换机配置信息示意图;
[0027]优选地,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信息流路径包含源端智能电子设备的发送端口

依次经过的中间智能电子设备的接受端口和发送端口

目的智能电子设备的接受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基于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的仿真项目文件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
获取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包括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连接信息,变电站二次系统交换机配置信息,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信息流路径;
(2)
根据仿真模型库

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连接信息

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交换机配置信息,采用
XML
语言技术构建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模型;所述仿真模型库包括子网模型

元件模型

链路模型;构建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模型包括子网模型配置

元件模型配置

链路模型配置;
(3)
根据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信息流路径,验证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4)
构建基于上述特征的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项目文件,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项目文件符合
DTD
规定,被应用于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软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的仿真项目文件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XML
语言技术采用建立元素的方式来构建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模型,所述元素包括属性

属性值

空元素,所述空元素内包含
name
属性和
value
属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的仿真项目文件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网模型配置,根据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连接信息和所述仿真模型库,采用
XML
语言技术构建子网元素,实现所述子网模型配置,包括:所述变电站二次系统物理连接信息包括:子网名称

连接到子网的智能电子设备的名称

连接到子网的智能电子设备的端口的物理属性包括端口标识

接口类型

连接的其他智能电子设备名称

连接的其他智能电子设备的端口标识;构建子网元素,所述子网元素包括:名称属性,所述名称属性值为所述子网名称;根据所述连接到子网的智能电子设备名称和所述元件模型,构建节点元素,实现所述元件模型配置;根据所述智能电子设备端口的物理属性和所述链路模型,构建链路元素,实现所述链路模型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变电站二次系统拓扑信息的仿真项目文件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连接到子网的智能电子设备名称和所述元件模型,构建节点元素,实现所述元件模型配置,所述节点元素包括:名称属性,所述名称属性值为所述连接到子网的智能电子设备的名称;模型类型属性,所述模型类型属性值为所述元件模型,所述元件模型包括采集执行单元,合并单元模型,智能终端模型

保护单元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瑞文李晴晴徐俊杰张宝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