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帽板及其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9531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管脱帽机的脱帽板以及其控制装置,脱帽板上设有脱帽孔,脱帽孔由贯穿孔和贯穿槽构成,贯穿孔的内径大于所配套的试管帽的外径,贯穿槽前端宽度大后端宽度小,贯穿槽的后部小于试管帽的半径。其控制装置包括脱帽板、拨杆、摇臂和马达,脱帽板置于预定的滑槽轨道内,拨杆置于脱帽板边沿且与脱帽板固定连接,摇臂连接马达与拨杆,马达的电源控制端与一微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相连接。本脱帽板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效率高,控制装置完成的功能简单,效率高,而且无需复杂的电路结构与之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试管脱帽机的脱帽板以及该脱帽板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试管被广泛应用在医学以及生物化学等领域,尤其是在医院的检验部门,每天都 会有大量的试管被使用,所以使用能够自动脱去试管帽的脱帽机时非常必要的。试管脱帽 机的核心部件包括试管固定装置、脱帽装置以及依结构的复杂程度而定的控制电路,其中 最为关键的部件是脱帽装置。目前市脱帽方式多为人工方式或机械爪,这种两种方式一次 只能开启一个或一排试管的试管帽,效率低,而且容易将试管损伤,对于机械爪的控制往往 还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一种高效的自动试管脱帽机的脱帽板和脱帽板控制装 置,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高效。 本管脱帽机的脱帽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帽板上排布有脱帽孔,脱帽孔由贯穿 孔和贯穿槽构成,贯穿孔与贯穿槽的前端连通,贯穿槽的槽宽前端大后端小,贯穿孔的内径 大于试管上的试管帽的外径,贯穿槽前端的宽度大于试管壁的外径,贯穿槽后部的宽度小 于试管盖的外径; 所述脱帽孔有若干个,按矩阵形式排列,每一行上的相邻两脱帽孔之间连通,前一 脱帽孔的贯穿孔与后一脱帽孔的贯穿槽连接; 所述贯穿槽的两侧侧壁由对称圆弧前段和直线后连接段构成。 本试管脱帽机的脱帽板控制装置包括所述脱帽板、拨杆、摇臂和马达,脱帽板置于 预定的滑槽轨道内,拨杆置于脱帽板边沿且与脱帽板固定连接,摇臂连接马达与拨杆,马达 的电源控制端与一微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微控制器接收主控制器的指令,并主要完成以下时序步骤a、收到复位指令 控制马达反转,使马达带动脱帽板回到复位位置;b、收到脱帽指令控制马达正传,使脱帽板 到达脱帽位置;c、收到回复指令控制马达反转,回到初始位置。 在所述滑槽轨道的初始位置还设有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连接微控制器的信号 接收端;在完成时序步骤a之前还有时序步骤d :接收位置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并判断脱帽 板是否处于初始位置,若处于初始位置则跳过步骤a,若没有处于初始位置,则执行步骤a ; 以及在时序步骤c完成之后还有时序步骤e :接收位置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并判断脱帽板 是否回到了初始位置,若没有回到,则继续执行时序步骤c,若已回到,则等待下一个脱帽信 号。附图说明 图1为试管脱帽板的结构示意 图2为试管脱帽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试管脱帽板控制装置中微控制器的流程图之一 ; 图4为试管脱帽板控制装置中微控制器的流程图之二。 其中1为脱帽板,2为脱帽孔,3为贯穿孔,4为贯穿槽,5为圆弧前段,51为前段所 在圆,6为直线后段,7为拨杆,8为马达,9为摇臂,10为滑槽轨道,11为位置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 如图1、图2、图3所示,脱帽板1上排布有脱帽孔2,脱帽孔2由贯穿孔3和贯穿槽 4构成,贯穿槽4的侧槽壁由对称的圆弧前段5和直线后段6连接构成,圆弧前段5所在的 小圆为51,圆弧前段5构成的槽宽大于直线后段6构成的槽宽;贯穿孔3与贯穿槽4的前端 部连通,贯穿孔3的内径大于真空试管上的试管帽的外径,贯穿槽前端的宽度大于真空试 管壁的外径,贯穿槽后部的宽度小于真空试管盖的外径。脱帽孔2有若干个,按矩阵形式排 列,每一行上的相邻两脱帽孔之间连通,前一脱帽孔的贯穿孔与后一脱帽孔的贯穿槽连接。 —种所述的脱帽板的控制装置,包括所述脱帽板1、拨杆7、摇臂9和马达8,脱帽 板1置于预定的滑槽轨道10内,马达8轴接摇臂9的一端,并通过摇臂带动通过拨杆7连 接在摇臂另一端的脱帽板1在预定的滑槽轨道10内移动,马达的电源控制端与一微控制器 的控制输出端相连接。 微控制器用来接收主控制器发出的信号,并控制电机带动脱帽板完成以下工作步 骤(设置马达的转动时间为0.5秒)a、打开机器开关,微控制器获得复位信号,并控制马 达反转0. 5秒使脱帽板到达至初始位置,在初始位置时脱帽板上贯穿孔的位置正对于所需 去除的试管帽的位置;b、微控制器接收到脱帽信号后,控制马达正传0.5秒,此时马达带动 脱帽板移动至脱帽位置,在脱帽位置时脱帽孔的贯穿槽与所需去除的试管帽的位置相对, 并且试管帽处于脱帽板的上方;c、微控制器获得主控制器发出的回复信号,此时微控制器 控制马达反转0. 5秒带动脱帽板回到初始位置,并等待下一次脱帽信号。 在一个脱帽机工作周期中,依据脱帽板上脱帽孔的多少,一次可以脱去配套试管 架上的整架试管的试管帽,效率很高,而且使用方便,安全。 在上述过程中,步骤a、b、c的时序是有间隔的,步骤a与步骤c的作用方式和结果 都相同,但时序不同,而且步骤a除了通过设定时序自动获得外,还可以人为强制实施,而 步骤c只能根据设定好的时序来进行。本脱帽板适用于外径不同的两种试管,在开启半径 较小的试管的试管帽时,脱帽板从初始位置可以滑动0. 5秒,在开启半径较大的试管的试 管帽时,脱帽板从初始位置滑动不足O. 5秒既可以到达脱帽位置,电机会堵转O. 2秒左右的 时间,脱帽板回复时亦是如此,但所用电机为直流低功率电机,短时间空转对电机无任何影 响。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电机的转动时间不限于0. 5秒。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滑槽轨道10的初始位置设置位置传感器ll,如图4所示。 位置传感器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入端,此时微控制器的在进行步骤a之前还进行步骤d :微控 制器接收位置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并判断脱帽板是否处于初始位置,若脱帽板处于初始位 置,则跳过步骤a,若脱帽板没有处于初始位置,则执行步骤a ;以及,在时序步骤c完成之后还有时序步骤e :判断脱帽板是否回到初始位置,若没有,则继续执行时序步骤c,若已回 到,则等待下一个脱帽信号。此时马达反转时间将不受约束,马达正转的时间仍然可以设为 0. 5秒,但不限于0. 5秒。 接收位置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并判断脱帽板是否处于初始位置,若处于初始位置 则跳过步骤a,若没有处于初始位置,则执行步骤a ;以及在时序步骤c完成之后还有时序步 骤e :接收位置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并判断脱帽板是否回到了初始位置,若不是,将继续执 行时序步骤c,若是,则等待下一个脱帽信号。权利要求一种试管脱帽机的脱帽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帽板上排布有脱帽孔,脱帽孔由贯穿孔和贯穿槽构成,贯穿孔与贯穿槽的前端连通,贯穿槽的槽宽前端大后端小,贯穿孔的内径大于试管上的试管帽的外径,贯穿槽前端的宽度大于试管壁的外径,贯穿槽后部的宽度小于试管盖的外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脱帽机的脱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帽孔有若干个,按 矩阵形式排列,每一行上的相邻两脱帽孔之间连通,前一脱帽孔的贯穿孔与后一脱帽孔的 贯穿槽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试管脱帽机的脱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槽的两侧 侧壁由对称圆弧前段和直线后连接段构成。4. 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帽板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所述脱帽 板、拨杆、摇臂和马达,脱帽板置于预定的滑槽轨道内,拨杆置于脱帽板边沿且与脱帽板固 定连接,马达轴接摇臂的一端,并通过摇臂带动通过拨杆连接在摇臂另一端的脱帽板在预 定的滑槽轨道内移动,马达的电源控制端与一微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相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帽板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试管脱帽机的脱帽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帽板上排布有脱帽孔,脱帽孔由贯穿孔和贯穿槽构成,贯穿孔与贯穿槽的前端连通,贯穿槽的槽宽前端大后端小,贯穿孔的内径大于试管上的试管帽的外径,贯穿槽前端的宽度大于试管壁的外径,贯穿槽后部的宽度小于试管盖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鄂绘邱文斌黄斌麦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倍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