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加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9163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烘干加热设备,其属于烘干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炉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烘干加热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烘干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烘干加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工钢亦称“硅钢片”,是一种含碳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

硅的加入不仅能够增大铁的电阻率和最大磁导率,还能减少铁芯损耗

矫顽力以及磁时效

硅钢片一般应用在各种电机

变压器的铁芯中,是电力

电子和军事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软磁合金

[0003]在硅钢片的制造工艺中,存在涂隔离层的步骤,并且在涂隔离层后,需要进行烘干处理,以除去隔离层中的残余水分

通过烘干设备对涂层进行烘干,使得涂层中的水分从涂层中蒸发出来,水分蒸发后,涂层附近空气中的水分需要及时排出,增大涂层与空气交界面的水含量浓度梯度,以能显著提高涂层水分的烘干效果

[0004]现有技术中,水分排出的主要做法是在加热器附近以及钢带的行进方向前后布置吹风和吸风装置

在实际工作中,加热器一方面向外辐射热量和喷出高温烟气,另一方面吹风装置不断地往烘干设备中吹入冷风,同时为了将涂层中挥发出来的水分及时排出,吸风装置不断地将炉内带温度的气体吸出炉外,该方式虽然能够解决水分及时排出的问题,吸风装置及吹风装置连续不断工作会消耗较多的能量,导致烘干设备的能耗较大,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加热设备,能够消耗较少的能量,具有较低的能耗,利于节能

[0006]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烘干加热设备,包括:
[0008]炉体;
[0009]加热器,用于对所述炉体内的待烘干物体加热,所述炉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多个所述加热器,且位于所述炉体顶部的多个所述加热器及位于所述炉体底部的多个所述加热器均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0010]前端排烟罩,安装于所述炉体的前端,并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所述前端排烟罩用于供所述炉体内的气体排出;
[0011]排烟管,设置于所述炉体上并设有多个,在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器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排烟管,所述排烟管用于排出所述炉体内的气体

[0012]可选地,所述加热器为多孔介质燃烧器,且所述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的多孔介质的材料为碳化硅

[0013]可选地,还包括多个排烟风机,多个所述排烟风机与多个所述排烟管一一对应连通,所述排烟风机用于通过与其对应的所述排烟管将所述多孔介质燃烧器产生的烟气抽出

[0014]可选地,还包括后端排烟罩,所述后端排烟罩安装于所述炉体的后端,并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所述后端排烟罩用于供所述炉体内的烟气排出

[0015]可选地,还包括多个自动抬升装置,每个所述加热器均对应连接一个所述自动抬升装置,所述自动抬升装置用于驱动与其对应连接的所述加热器翻转

[0016]可选地,还包括支撑框架,所述自动抬升装置包括抬升驱动件

抬升轴

旋转轴及转动轴承,所述抬升驱动件铰接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抬升轴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抬升驱动件的输出端,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加热器的一端,所述旋转轴设于所述加热器的另一端外,所述加热器能绕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通过转动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

[0017]可选地,位于所述炉体顶部的多个所述加热器与位于所述炉体底部的多个所述加热器在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一一对应且相对布置,且相对的两个所述加热器的旋转方向相反

[0018]可选地,还包括自动穿钢带装置,所述自动穿钢带装置包括传输链条

传输链轮及用于驱动所述传输链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传输链轮与所述传输链条连接,所述传输链条穿过所述炉体,并用于与所述待烘干物体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自动穿钢带装置还包括顶升驱动件

安装座及驱动轴,所述顶升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并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座在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移动,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炉体,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传输链轮连接于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

[0020]可选地,所述炉体的两端分别具有上炉门,所述烘干加热设备还包括炉门提升装置,所述炉门提升装置于带动所述上炉门下上运动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烘干加热设备,炉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多个加热器,使红外辐射能均匀且全面覆盖炉内钢带的上下表面,进而具有较均匀的加热效果,提高钢带表面涂层的烘干效果,炉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排烟罩,使得流至前端排烟罩的烟气能够对钢带的表面涂层进行预热,提高了热利用率,相邻的两个加热器之间设有排烟管,排烟管能够将其两侧的加热器产生的气体或烟气及炉体内的气体或烟气及时排出,实现了“局部排气”结合“整体排气”的结构,进而能够降低炉体内水分的含量,还能够降低烘干加热设备的能耗,具有较高的节能减排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烘干加热设备的侧视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烘干加热设备的立体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烘干加热设备的俯视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烘干加热设备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4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烘干加热设备的局部示意图一;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烘干加热设备的局部示意图二;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烘干加热设备的局部示意图三;
[0031]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烘干加热设备的局部示意图四;
[0032]图
10
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烘干加热设备的局部示意图五;
[0033]图
11
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波数与吸光度的对应曲线图

[0034]图中:
[0035]1、
炉体;
11、
上炉体;
12、
下炉体;
2、
加热器;
3、
前端排烟罩;
4、
排烟管;
5、
排烟风机;
6、
后端排烟罩;
7、
自动抬升装置;
71、
抬升驱动件;
72、
抬升轴;
73、
旋转轴;
74、
转动轴承;
75、
铰接支座;
8、
支撑框架;
9、
自动穿钢带装置;
91、
传输链条;...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烘干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
(1)
;加热器
(2)
,用于对所述炉体
(1)
内的待烘干物体加热,所述炉体
(1)
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多个所述加热器
(2)
,且位于所述炉体
(1)
顶部的多个所述加热器
(2)
及位于所述炉体
(1)
底部的多个所述加热器
(2)
均沿所述炉体
(1)
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前端排烟罩
(3)
,安装于所述炉体
(1)
的前端,并与所述炉体
(1)
内部连通,所述前端排烟罩
(3)
用于供所述炉体
(1)
内的气体排出;排烟管
(4)
,设置于所述炉体
(1)
上并设有多个,在所述炉体
(1)
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器
(2)
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排烟管
(4)
,所述排烟管
(4)
用于排出所述炉体
(1)
内的气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
(2)
为多孔介质燃烧器,且所述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的多孔介质的材料为碳化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排烟风机
(5)
,多个所述排烟风机
(5)
与多个所述排烟管
(4)
一一对应连通,所述排烟风机
(5)
用于通过与其对应的所述排烟管
(4)
将所述多孔介质燃烧器产生的烟气抽出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烘干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端排烟罩
(6)
,所述后端排烟罩
(6)
安装于所述炉体
(1)
的后端,并与所述炉体
(1)
内部连通,所述后端排烟罩
(6)
用于供所述炉体
(1)
内的烟气排出
。5.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烘干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自动抬升装置
(7)
,每个所述加热器
(2)
均对应连接一个所述自动抬升装置
(7)
,所述自动抬升装置
(7)
用于驱动与其对应连接的所述加热器
(2)
翻转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框架
(8)
,所述自动抬升装置
(7)
包括抬升驱动件
(71)、
抬升轴
(72)、
旋转轴
(73)
及转动轴承
(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冰寒王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卓异环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