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盘及其生产装置以及生产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914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热盘及其生产装置以及生产工艺,属于发热盘生产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盘及其生产装置以及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热盘生产
,具体涉及为一种发热盘及其生产装置以及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发热盘是电热炊具中的重要组件,通常由电热丝以及底盘组成,电热丝的材料一般为铁铬铝电热合金或镍铬电热合金,为了提高导热效率以及降低重量,底盘一般采用铝合金制成,因此导致底盘与电热丝的材料不一致,两种之间无法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0003]目前,底盘与电热丝多通过金属卡件以及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的缺点是,电热丝与底盘之间留有空隙,由其是使用一端时间后,空隙会加大,降低电热丝与底盘之间的导热情况

同时,电热丝与空气接触,长时间使用,容易氧化,如果在南方等空气湿度很大的地方使用,电热丝表面还会形成一些碱垢,进一步的降低其发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热盘及其生产装置以及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电热丝与底盘通过铸造的方式一体成型,电热丝直接被包裹在底盘内部,即增加了两者之间的接触效果,又避免电热丝与空气接触,保证了电热丝的使用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发热盘生产装置,包括消失模以及模具

[0007]所述的消失模包括若干层上端敞口布置的弧形槽以及将所有弧形槽固定连接的连接板,电热丝卡设于弧形槽内部

[0008]所述的模具包括叠放布置的下模以及上模

[0009]下模顶面凹设有底腔,消失模设置于底腔内部

[0010]上模底面凹设有电热丝槽,电热丝设置于电热丝槽内部,电热丝槽顶端内径大于电热丝外径,上模顶部一侧设有进料孔,上模顶部另一侧设有排气孔

[0011]优选的,所述的下模顶面围绕底腔外部凹设有密封槽,上模底面凸设有密封环,密封环插设于密封槽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的下模顶面凸设有若干根垂直布置的导杆,上模上设有若干个导向孔,导杆与导向孔配合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的上模上设有多个进料孔,进料孔分别与电热丝槽以及底腔贯通连接,上模顶部外侧设有与进料孔贯通连接的支管,所有支管均与一根总管贯通连接,总管上设有总入口

[0014]一种发热盘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5]A、
制作消失模;
[0016]B、
将消失模与电热丝组装后,放入到模具中;
[0017]C、
向模具内部注入金属溶液,铸造发热盘;
[0018]D、
冷却后,开启模具,将发热盘胚体取出;
[0019]E、
对发热盘胚体进行机加工,得到成品

[0020]优选的,所述的消失模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消失模的弧形槽上端敞口尺寸大于等于
°

[0021]优选的,所述的消失模包括至少三层弧形槽,每一层弧形弧形槽内部卡设有一圈电热丝,电热丝的接电柱垂直朝上布置

[0022]一种发热盘,包括外壳以及电热丝,所述的外壳包裹在电热丝外部,电热丝的接电柱置于外壳外部

[0023]优选的,所述的外壳包括圆盘状的底盘以及底盘上方的包裹圈,电热丝设置于包裹圈内部

[0024]优选的,所述的外壳的材料为铝合金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0026](1)
电热丝包裹在外壳内部,避免与空气接触,因此不会产生氧化现象,延长电热丝的使用寿命

[0027](2)
外壳与电热丝通过浇铸的方式一体成型,因此两者连接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发热盘结构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发热盘内部电热丝的布置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热丝与消失模之间的安装效果图,
[0032]图4为图3的分解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发热盘生产工艺中模具外形图,
[0034]图6为图5的剖视图,
[0035]图7为模具中上模底视图,
[0036]图8为图5的分解图,
[0037]图9为本专利技术发热盘生产装置结构图,
[0038]图
10
为图9中
A
处局部放大图,
[0039]图
11
为图9中支撑平台结构图,
[0040]图
12
为图
11
的剖视图,
[0041]图
13
为注料装置的结构图,
[0042]图
14
为进料控制装置处于进料状态时的剖视图,
[0043]图
15
为图
14

B
处局部放大图,
[0044]图
16
为进料控制装置处于密封状态时的剖视图,
[0045]图
17
为进料控制装置中控制套管的剖视图,
[0046]图
18
为上模压紧杆剖视图

[0047]图中:1‑
外壳
、101

底盘
、102

包裹圈
、2

电热丝
、201

接电柱
、3

弧形槽
、301

连接板
、4

导杆
、5

下模
、501

底腔
、502

密封槽
、6

上模
、601

电热丝槽
、602

密封环
、603

进料

、604

排气孔
、605

导向孔
、606

凸杆
、607

支管
、608

总管
、609

总入口
、7

排气管
、8

转台
、801

模具安装槽
、802

齿环
、9

支撑台
、10

电机
、11

齿轮
、12

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发热盘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失模以及模具,所述的消失模包括若干层上端敞口布置的弧形槽
(3)
以及将所有弧形槽
(3)
固定连接的连接板
(301)
,电热丝
(2)
卡设于弧形槽
(3)
内部,所述的模具包括叠放布置的下模
(5)
以及上模
(6)
,下模
(5)
顶面凹设有底腔
(501)
,消失模设置于底腔
(501)
内部,上模
(6)
底面凹设有电热丝槽
(601)
,电热丝
(2)
设置于电热丝槽
(601)
内部,电热丝槽
(601)
顶端内径大于电热丝
(2)
外径,上模
(6)
顶部一侧设有进料孔
(603)
,上模
(6)
顶部另一侧设有排气孔
(60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热盘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
(5)
顶面围绕底腔
(501)
外部凹设有密封槽
(502)
,上模
(6)
底面凸设有密封环
(602)
,密封环
(602)
插设于密封槽
(502)
内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热盘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
(5)
顶面凸设有若干根垂直布置的导杆
(4)
,上模
(6)
上设有若干个导向孔
(605)
,导杆
(4)
与导向孔
(605)
配合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发热盘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
(6)
上设有多个进料孔
(603)
,进料孔
(603)
分别与电热丝槽
(601)
以及底腔
(501)
贯通连接,上模
(6)
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胜张昊牟井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众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