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8918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11
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包括在锅炉主燃区垂直方向上下设置的第一磨煤粉燃烧系统和第二磨煤粉燃烧系统;第一磨煤粉燃烧系统包括第一磨粉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站锅炉用燃烧系统,尤其是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属于燃煤发电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原煤价格高,发电企业面临巨大经营压力,机组设备对煤质多样性及配煤掺烧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提出,煤电机组深度低负荷稳定运行将成为常态,锅炉稳燃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0003]随着负荷的降低,锅炉燃烧系统稳燃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锅炉深度调峰能力

当前形势下,为了保证锅炉在低负荷下的稳燃能力,通常需要燃用优质烟煤,且配合外加热源的助燃措施方可实现

[0004]然而当前煤质复杂,无法保证低负荷下燃用的是优质烟煤,因此开发一种适合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相关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该系统具有低负荷稳燃能力强

冷态启炉油耗低及深度调峰期间无需外加热源助燃的特点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包括在锅炉主燃区垂直方向上下设置的第一磨煤粉燃烧系统和第二磨煤粉燃烧系统;
[0008]所述第一磨煤粉燃烧系统包括第一磨粉管道

淡煤粉燃烧器及浓煤粉燃烧器,所述淡煤粉燃烧器和浓煤粉燃烧器上下布置的固定于锅炉且均与水平方向呈下倾一定角度设置,淡煤粉燃烧器和浓煤粉燃烧器分别设有第一水平浓淡分离装置和第二水平浓淡分离装置;淡煤粉燃烧器和浓煤粉燃烧器位于锅炉外的一端均通过设有炉外浓淡分离装置的第一磨粉管道连接至第一磨煤机;
[0009]所述第二磨煤粉燃烧系统包括第二磨粉管道和富氧微油煤粉燃烧器,所述富氧微油煤粉燃烧器固定在锅炉上且其位于锅炉外的一端通过第二磨粉管道连接至第二磨煤机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磨粉管道包括一个第一垂直磨粉管和两个第一水平磨粉管,第一垂直磨粉管的上端共同与两个第一水平磨粉管位于锅炉外的一端通过炉外浓淡分离装置连接,两个上下布置的第一水平磨粉管位于锅炉内的一端分别与淡煤粉燃烧器和浓煤粉燃烧器相连,第一垂直磨粉管的下端连接第一磨煤机

[0011]可选的,所述第二磨粉管道包括一个第二垂直磨粉管,水平布置的富氧微油煤粉燃烧器固定于锅炉且其外端与第二垂直磨粉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垂直磨粉管的下端连接第二磨煤机

[0012]可选的,所述淡煤粉燃烧器包括第一燃烧器主体,所述第一水平浓淡分离装置安
装在所述第一燃烧器主体的煤粉入口;
[0013]所述浓煤粉燃烧器与淡煤粉燃烧器结构相同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水平浓淡分离装置包括内部设有第一浓淡分离块的第一水平分离装置筒体,所述第一水平分离装置筒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煤粉喷口和第一煤粉入口且均与第一浓淡分离块连通,所述第一煤粉喷口分隔为浓侧喷口和淡侧喷口;
[0015]所述第一煤粉喷口处设有第一扰流齿,所述第一水平分离装置筒体靠近第一煤粉入口一端的内壁设有第一导流块

[0016]所述第二水平浓淡分离装置与所述第一浓淡分离装置结构相同

[0017]可选的,所述炉外浓淡分离装置包括炉外分离装置筒体,所述炉外分离装置筒体对接第一垂直磨粉管的一端为煤粉气流入口,所述炉外分离装置筒体对接淡煤粉燃烧器和浓煤粉燃烧器的一端分别为淡侧煤粉出口和浓侧煤粉出口,所述炉外分离装置筒体的内部截面处设有浓缩块,所述浓缩块用于连通煤粉气流入口与淡侧煤粉出口和浓侧煤粉出口

[0018]可选的,所述富氧微油煤粉燃烧器包括微油燃烧器

纯氧喷枪组件及煤粉燃烧器,所述微油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煤粉燃烧器的远离锅炉一端,所述纯氧喷枪组件分别与所述微油燃烧器和煤粉燃烧器连接

[0019]可选的,所述微油燃烧器包括燃烧器筒体,所述燃烧器筒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煤粉燃烧器内部,其另一端设有助燃风入口;所述燃烧器筒体位于煤粉燃烧器外部的一端还设有连接至所述燃烧器筒体内部的微油火检

小出力油枪及点火枪

[0020]可选的,所述纯氧喷枪组件包括与微油燃烧器连接的微油助燃氧气喷枪,以及与煤粉燃烧器连接的一级燃烧筒助燃氧气喷枪

二级燃烧筒助燃氧气喷枪及喷口助燃氧气喷枪

[0021]可选的,所述煤粉燃烧器包括依次连通的入口弯头

一级燃烧筒

二级燃烧筒及煤粉喷头;所述入口弯头的一端连接第二垂直磨粉管,该端还连接所述微油燃烧器;所述一级燃烧筒

二级燃烧筒及煤粉喷头分别与一级燃烧筒助燃氧气喷枪

二级燃烧筒助燃氧气喷枪及喷口助燃氧气喷枪的前端连接

[0022]相比相关技术中单独配置等离子点火燃烧器或微油燃烧器的锅炉,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通过在锅炉主燃区设置第一磨煤粉燃烧系统和第二磨煤粉燃烧系统,利用第一磨煤粉燃烧系统的浓淡分离装置实现了加氧气助燃,拓宽了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同时利用第二磨煤粉燃烧系统的富氧微油煤粉燃烧器,在负荷再继续下降时,继续保持稳燃,实现了燃油的节约

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燃烧系统,具有低负荷稳燃能力强

冷态启炉油耗低及深度调峰期间无需外加热源助燃的特点,煤种适应性广,可燃用烟煤

褐煤

贫煤等,打破了优质烟煤的选用局限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中第一水平浓淡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2中
A
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中富氧微油煤粉燃烧器的半剖视图

[0028]图5是图4中
B

B
处的剖视图

[0029]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第一磨煤粉燃烧系统;
11

第一磨粉管道;
111

第一垂直磨粉管;
112

第一水平磨粉管;
12

淡煤粉燃烧器;
13

浓煤粉燃烧器;
14

第一水平浓淡分离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锅炉主燃区垂直方向上下设置的第一磨煤粉燃烧系统和第二磨煤粉燃烧系统;所述第一磨煤粉燃烧系统包括第一磨粉管道

淡煤粉燃烧器及浓煤粉燃烧器,所述淡煤粉燃烧器和浓煤粉燃烧器上下布置,固定于锅炉且均与水平方向呈下倾一定角度设置,淡煤粉燃烧器和浓煤粉燃烧器分别设有第一水平浓淡分离装置和第二水平浓淡分离装置;淡煤粉燃烧器和浓煤粉燃烧器位于锅炉外的一端均通过设有炉外浓淡分离装置的第一磨粉管道连接至第一磨煤机;所述第二磨煤粉燃烧系统包括第二磨粉管道和富氧微油煤粉燃烧器,所述富氧微油煤粉燃烧器固定在锅炉上且其位于锅炉外的一端通过第二磨粉管道连接至第二磨煤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磨粉管道包括一个第一垂直磨粉管和两个第一水平磨粉管,第一垂直磨粉管的上端共同与两个第一水平磨粉管位于锅炉外的一端通过炉外浓淡分离装置连接,两个上下布置的第一水平磨粉管位于锅炉内的一端分别与淡煤粉燃烧器和浓煤粉燃烧器相连,第一垂直磨粉管的下端连接第一磨煤机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磨粉管道包括一个第二垂直磨粉管,水平布置的富氧微油煤粉燃烧器固定于锅炉且其外端与第二垂直磨粉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垂直磨粉管的下端连接第二磨煤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淡煤粉燃烧器包括第一燃烧器主体,所述第一水平浓淡分离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燃烧器主体的煤粉入口;所述浓煤粉燃烧器与淡煤粉燃烧器结构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负荷稳燃多煤种适应性的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浓淡分离装置包括内部设有第一浓淡分离块的第一水平分离装置筒体,所述第一水平分离装置筒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煤粉喷口和第一煤粉入口且均与第一浓淡分离块连通,所述第一煤粉喷口分隔为浓侧喷口和淡侧喷口;所述第一煤粉喷口处设有第一扰流齿,所述第一水平分离装置筒体靠近第一煤粉入口一端的内壁设有第一导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欢吴鹏陈安合牛乐朱宪然张孝勇李优王鹏王超杜文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