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穿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8676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穿引装置,该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多个第一限位槽和多个第二限位槽;第一夹持体朝向第二夹持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槽;第二夹持体朝向第一夹持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槽;每个第一限位槽延伸方向依次连通设置有第一槽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穿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纤穿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光缆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随之对于通信光缆的抢修任务也越来越多,对于通信光缆的抢修需要保证及时的恢复通信正常,而在光缆抢修过程中,将光纤穿入热缩管的过程是最为耗时的

目前技术是通过人工直接将光纤对准热缩管后直接穿入其中,但光纤和热缩管都比较细,在穿入时比较消耗时间,并且在紧急情况下,可能由于抢修人员的心理素质在穿入时时间消耗的更长,大大的增加了光纤的抢修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光纤穿引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纤穿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多个第一限位槽和多个第二限位槽;
[0005]所述第一夹持体朝向所述第二夹持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夹持体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二限位槽;
[0006]每个第一限位槽延伸方向依次连通设置有第一槽体

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每个第二限位槽延伸方向依次连通设置有第四槽体

第五槽体和第六槽体;
[0007]当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夹持体扣合时,所述第一槽体

所述第二槽体以及所述第三槽体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四槽体

所述第五槽体以及所述第六槽体的位置对应,以使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四槽体合围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槽体与所述第五槽体合围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三槽体与所述第六槽体合围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

所述第二腔体

所述第三腔体依次连通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为三棱锥腔体,所述第二腔体

所述第三腔体为圆柱形腔体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

所述第二腔体

所述第三腔体的中轴线依次连通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顶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光纤的直径;所述第二腔体的直径大于所述光纤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第三腔体的直径;所述第三腔体的直径大于热缩管的直径;所述热缩管用于包裹所述光纤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夹持体为长方体

[0012]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
[0013]所述第一磁铁沿所述第一夹持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体的两端;所述第二磁铁沿所述第二夹持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体的两端;当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夹持体扣合时,所述第一磁铁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磁铁的位置对应,以使所述第
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吸附

[0014]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转轴;
[0015]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夹持体,分别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夹持体通过所述转轴转动并扣合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体朝向所述第二夹持体的一侧,依次沿所述第一夹持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一限位槽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夹持体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体的一侧,依次沿所述第二夹持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二限位槽

[0018]可选地,所述光纤穿引装置为亚克力材料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穿引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扣合,以使第一槽体与第四槽体合围成第一腔体,第二槽体与第五槽体合围成第二腔体,第三槽体与第六槽体合围成第三腔体,第一腔体

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依次连通,在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扣合前可以先将热缩管放入第六槽体,在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扣合后热缩管在第三腔体,然后抢修人员将光纤穿入第一腔体,使第二腔体直接将光纤穿引至热缩管

从而在穿入光纤时不会因为光纤和热缩管的直径太小,导致光纤穿入热缩管耗时较长

而且因为设有多个第一限位槽和多个第二限位槽,从而可以使在扣合后同时对多根光纤进行操作,缩短了抢修时间的同时还增加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光纤穿引装置的结构框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光纤穿引装置扣合状态下的结构框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光纤穿引装置的结构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1

第一夹持体
、102

第二夹持体
、103

第一限位槽
、104

第二限位槽
、105

第一磁铁
、106

第二磁铁
、1031

第一槽体
、1032

第二槽体
、1033

第三槽体
、1041

第四槽体
、1042

第五槽体
、1043

第六槽体
、201

第一腔体
、202

第二腔体
、203

第三腔体
、301

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光纤是由成同心圆的双层透明介质构成的一种纤维

使用最广泛的介质材料是石英玻璃
(SiO2)。
内层介质称为纤芯,其折射率高于外层介质
(
称为包层
)。
通过在石英玻璃中掺锗





硼等杂质的方法调节纤芯或包层的折射率

通信用光纤的传输波长主要为
0.8

1.7
微米的近红外光

光纤的芯径因类型而异
,
通常为数微米到
100
微米,外径大多数约为
125
微米

它的外面有塑料被覆层

光缆由单根或多根光纤组合并加以增强和保护制成

光缆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使用

光缆的制造方法与电缆相似

光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光纤穿引装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夹持体
(101)
和第二夹持体
(102)
;多个第一限位槽
(103)
和多个第二限位槽
(104)
;所述第一夹持体
(101)
朝向所述第二夹持体
(102)
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一限位槽
(103)
;所述第二夹持体
(102)
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体
(101)
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二限位槽
(104)
;每个第一限位槽
(103)
延伸方向依次连通设置有第一槽体
(1031)、
第二槽体
(1032)
和第三槽体
(1033)
;每个第二限位槽
(104)
延伸方向依次连通设置有第四槽体
(1041)、
第五槽体
(1042)
和第六槽体
(1043)
;当所述第一夹持体
(101)
与所述第二夹持体
(102)
扣合时,所述第一槽体
(1031)、
所述第二槽体
(1032)
以及所述第三槽体
(1033)
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四槽体
(1041)、
所述第五槽体
(1042)
以及所述第六槽体
(1043)
的位置对应,以使所述第一槽体
(1031)
与所述第四槽体
(1041)
合围成第一腔体
(201)
,所述第二槽体
(1032)
与所述第五槽体
(1042)
合围成第二腔体
(202)
,所述第三槽体
(1033)
与所述第六槽体
(1043)
合围成第三腔体
(203)
;所述第一腔体
(201)、
所述第二腔体
(202)、
所述第三腔体
(203)
依次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穿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
(201)
为三棱锥腔体,所述第二腔体
(202)、
所述第三腔体
(203)
为圆柱形腔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穿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
(201)、
所述第二腔体
(202)、
所述第三腔体
(203)
的中轴线依次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