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土保持生物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54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土保持生物砖,涉及水土保持技术领域,包括生物砖本体,生物砖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生物砖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生物砖本体的内部设有安装机构,生物砖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插槽,生物砖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插块,生物砖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一组等距离排列的种植孔,生物砖本体的内部设有储水机构。它能够通过设置安装机构和生物砖本体,在使用时,利用设置的安装机构可以将相邻的两个生物砖本体串联在一起,解决了现有装置在遇到大雨天气时,随着土层的流失,生物砖本体也会一块一块掉落的问题,提高了生物砖本体的固定效果,增强了生物砖本体的实用性。砖本体的实用性。砖本体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土保持生物砖


[0001]本技术涉及水土保持
,具体是一种水土保持生物砖。

技术介绍

[0002]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工作。水土保持是运用农、林、牧、水利等综合措施,如修筑梯田,实行等高耕作、带状种植,进行封山育林、植树种草,以及修筑谷坊、塘坝和开挖环山沟等,借以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面覆盖,防止种植土侵蚀,促进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对于发展山丘区和风沙区的生产和建设、减免下游河床淤积、削减洪峰、保障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保证交通运输、工矿建设、城镇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0003]根据申请号202023037510.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水士保持生物砖。所述组合式水士保持生物砖包括生物砖本体,所述生物砖本体包括底砖本体与面砖本体,所述底砖本体位于面砖本体的上方,且所述底砖本体与面砖本体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底砖本体朝向面砖本体的一侧开始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吸水海绵,且所述底砖本体与面砖本体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底砖本体与面砖本体之间的距离的调节组件。
[0004]采用上述方案,能够提高生物砖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够减少水土资源的流失,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但是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存在局限性的,通过设置吸水海绵,从而可以起到吸水、保水的作用,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流失,但是上述生物砖都是单一的个体,在使用时也只是简单的将生物砖镶嵌在土层中,此种方式使得生物砖无法串联在一起,当遇到大雨天气时,随着土层的流失,其生物砖也会一块一块的掉落,固定效果差,实用性不强,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水土保持生物砖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水土保持生物砖。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土保持生物砖,包括生物砖本体,所述生物砖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生物砖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生物砖本体的内部设有安装机构,所述生物砖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生物砖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生物砖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一组等距离排列的种植孔,所述生物砖本体的内部设有储水机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转轴和两个相对称的丝杆,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与生物砖本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两个所述丝杆的外表面均与生物砖本体的内部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丝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啮合,两个所述丝杆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
[000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移动块的外表面均与第二安装槽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
移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插杆。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插孔,两个所述插杆的外表面均插接于插孔的内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储水机构包括两个相对称的第三安装槽,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槽均开设于生物砖本体的上表面。
[00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内部均设有吸水海绵,所述生物砖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导水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水土保持生物砖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安装机构和生物砖本体,在使用时,利用设置的安装机构可以将相邻的两个生物砖本体串联在一起,解决了现有装置在遇到大雨天气时,随着土层的流失,生物砖本体也会一块一块掉落的问题,提高了生物砖本体的固定效果,增强了生物砖本体的实用性。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三安装槽、吸水海绵、导水孔和种植孔,在使用时,通过第三安装槽内的吸水海绵可以储存一部分雨水,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流失,而吸水海绵中释放的水分可以从导水孔导流至种植孔内,对种植孔中的绿色植物进行浇水,有利于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安装机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储水机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生物砖本体;2、第一安装槽;3、第二安装槽;4、安装机构;401、插孔;402、转轴;403、第一锥齿轮;404、第二锥齿轮;405、移动块;406、丝杆;407、插杆;5、插槽;6、种植孔;7、储水机构;701、第三安装槽;702、吸水海绵;703、导水孔;8、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土保持生物砖,通过设置安装机构4和生物砖本体1,在使用时,利用设置的安装机构4可以将相邻的两个生物砖本体1串联在一起,解决了现有装置在遇到大雨天气时,随着土层的流失,生物砖本体1也会一块一块掉落的问题,提高了生物砖本体1的固定效果,增强了生物砖本体1的实用性。
[0023]参见图1~图4,一种水土保持生物砖,包括生物砖本体1,生物砖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生物砖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3。
[0024]在这里,第二安装槽3可以对移动块405进行限位,使其始终进行直线运动。
[0025]生物砖本体1的内部设有安装机构4。
[0026]安装机构4包括转轴402和两个相对称的丝杆406,转轴402的外表面与生物砖本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转轴40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03,两个丝杆406的外表面均与
生物砖本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
[0027]在这里,转轴402的上表面开设有六边形槽,可用于插接六边形螺丝刀,以便于转轴402转动,丝杆406为往复丝杆。
[0028]两个丝杆406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04,第一锥齿轮403和第二锥齿轮404相啮合,两个丝杆406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05。
[0029]在这里,当移动块405外表面与第一安装槽2的内底壁相贴合时,插杆407可插接于插孔401的内部。
[0030]两个移动块405的外表面均与第二安装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移动块405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插杆407。
[0031]第一安装槽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插孔401,两个插杆407的外表面均插接于插孔401的内部。
[0032]在使用时,将六边形螺丝刀插接于转轴402上的六边形槽内,转动六边形螺丝刀,使转轴402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403转动,在第一锥齿轮403和第二锥齿轮404的啮合作用下,带动第二锥齿轮404转动,带动丝杆406转动,在第二安装槽3的限位作用下,带动移动块405移动,带动插杆407移动,直至插杆407完全插接于插孔401的内部,即可将相邻的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土保持生物砖,包括生物砖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砖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所述生物砖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3),所述生物砖本体(1)的内部设有安装机构(4),所述生物砖本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插槽(5),所述生物砖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插块(8),所述生物砖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一组等距离排列的种植孔(6),所述生物砖本体(1)的内部设有储水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生物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4)包括转轴(402)和两个相对称的丝杆(406),所述转轴(402)的外表面与生物砖本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0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03),两个所述丝杆(406)的外表面均与生物砖本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生物砖,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丝杆(406)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中宇郑张书梁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祺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