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冲击扳手防漏油排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50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击扳手领域,涉及一种手持式冲击扳手防漏油排布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于扳手本体内,扳手本体内设有电机组件和齿轮箱,电机组件内设有主轴,齿轮箱左侧设有带通孔的齿轮箱后盖,齿轮箱内设有齿轮组,齿轮组左侧设有油脂腔,主轴穿过通孔连接齿轮组,主轴上设有轴承,轴承位于通孔内部,轴承外侧设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位于通孔内部,扳手本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齿轮箱后盖右侧连通设置,出风口与电机组件右侧连通设置,电机组件左端设有电机端板,电机端板上设有环形凹槽筋板,齿轮箱后盖的右侧设有与环形凹槽筋板卡接的环形凸出筋板,环形凸出筋板与环形凹槽筋板形成迷宫,隔断转子工作时抽风将左侧的油脂带出。油脂带出。油脂带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冲击扳手防漏油排布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冲击扳手领域,涉及一种手持式冲击扳手防漏油排布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手持锂电扳手的齿箱电枢定位轴承室处会存在漏油现象。包括以下三个问题:1、油腔内传动零件高速运转发热,形成负压排气时将油脂带出,在通过转子工作时抽风,将油腔中的油脂从轴承档位置抽风带入定子档,长时间积累到定子漆包线上,漆包线被油脂覆盖有短路风险,同时油腔内油脂抽干影响机械润滑传动;2、油脂通过电枢轴与轴承内圈通道被负压吸出,油脂通过轴承外圈通道被负压吸出,以及扳手垂直向上操作时,油脂通过轴承油封通道,在进风口被负压吸出。
[0003]而目前为了减小漏油现象,会在齿轮压装时装配垫片、毛毡或O型圈来和轴承压实,形成迷宫式防漏油,减少油脂从上述三个通道流出,但无法从根源解决负压、抽风问题,负压抽风还是会使部分油脂被吸出而漏油,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防漏油效果好的手持式冲击扳手防漏油排布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冲击扳手防漏油排布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手持式冲击扳手防漏油排布结构,设置于扳手本体内,所述扳手本体内设有电机组件和齿轮箱,所述齿轮箱设置于电机组件左侧,所述电机组件内设有主轴,所述齿轮箱左侧设有带通孔的齿轮箱后盖,所述齿轮箱内设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左侧设有油脂腔,所述主轴穿过通孔连接齿轮组,所述主轴上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位于通孔内部,所述轴承外侧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位于通孔内部,所述扳手本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齿轮箱后盖右侧连通设置,所述出风口与电机组件右侧连通设置,所述电机组件左端设有电机端板,所述电机端板上设有环形凹槽筋板,所述齿轮箱后盖的右侧设有与环形凹槽筋板卡接的环形凸出筋板。
[0006]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环形凸出筋板与齿轮箱后盖一体成型连接。
[0007]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进风口对称设置有两组。
[000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密封组件可为垫、毛毡、O型圈中的任意一种。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手持式冲击扳手防漏油排布结构的有益效果:
[0010]轴承外侧设置的密封组件能减少油脂从通道流出的几率,同时配合在齿轮箱后盖增加的环形凸出筋板与电机端板上增加环形凹槽筋板形成迷宫,隔断转子工作时抽风将左侧的油脂带出,从根源解决负压、抽风问题,解决油脂被吸出而漏油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局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

扳手本体,2

电机组件,21

主轴,211

轴承,212

密封组件,22

电机端板,23

环形凹槽筋板,3

齿轮箱,31

齿轮箱后盖,311

通孔,32

齿轮组,33

环形凸出筋板,4

油脂腔,51

进风口,52

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2,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0017]实施例1
[0018]一种手持式冲击扳手防漏油排布结构,设置于扳手本体1内,所述扳手本体1内设有电机组件2和齿轮箱3,所述齿轮箱3设置于电机组件2左侧,所述电机组件2内设有主轴21,所述齿轮箱3左侧设有带通孔311的齿轮箱后盖31,所述齿轮箱3内设有齿轮组32,所述齿轮组32左侧设有油脂腔4,所述主轴21穿过通孔311连接齿轮组32,所述主轴21上设有轴承211,所述轴承211位于通孔311内部,所述轴承外侧211设有密封组件212,所述密封组件212位于通孔311内部,所述扳手本体1设有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所述进风口51与齿轮箱后盖31右侧连通设置,所述出风口52与电机组件2右侧连通设置,所述电机组件2左端设有电机端板22,所述电机端板22上设有环形凹槽筋板23,所述齿轮箱后盖31的右侧设有与环形凹槽筋板23卡接的环形凸出筋板33。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使用原理:轴承外侧211设置的密封组件212能减少油脂从三个通道流出的几率,同时配合在齿轮箱后盖31增加的环形凸出筋板33与电机端板22上增加环形凹槽筋板23形成迷宫,隔断转子工作时抽风将左侧的油脂带出,从根源解决负压、抽风问题,解决油脂被吸出而漏油的情况。
[0020]实施例2
[0021]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出筋板33与齿轮箱后盖31一体成型连接,一体式连接减少零件数量,提高安装效率。
[0022]实施例3
[0023]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51对称设置有两组,提高进风量。
[0024]实施例4
[0025]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212可为垫、毛毡、O型圈中的任意一种。
[0026]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冲击扳手防漏油排布结构,设置于扳手本体内,所述扳手本体内设有电机组件和齿轮箱,所述齿轮箱设置于电机组件左侧,所述电机组件内设有主轴,所述齿轮箱左侧设有带通孔的齿轮箱后盖,所述齿轮箱内设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左侧设有油脂腔,所述主轴穿过通孔连接齿轮组,所述主轴上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位于通孔内部,所述轴承外侧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位于通孔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本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齿轮箱后盖右侧连通设置,所述出风口与电机组件右侧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开军李秋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锐奇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