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联接支架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47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联接支架及电池模组,其中,电芯联接支架包括第一电芯支架、第二电芯支架和顶柱,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相向间隔设置,顶柱支撑在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之间,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均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设有电芯孔和第一插接部,顶柱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与第一插接部相互插接固定的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的端面设有螺丝孔,第一插接部设有对应于螺丝孔且让螺丝穿过的通孔,顶柱包括第一顶柱和第二顶柱,第一顶柱的每个端部的第二插接部的数量为一个,第二顶柱的每个端部的第二插接部的数量为多个,用于分别与相邻的多个第一支架或多个第二支架的第一插接部相互插接固定。一插接部相互插接固定。一插接部相互插接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联接支架及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芯联接支架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和能源越来越紧缺,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用以取代燃油汽车。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主要是以电池模组的形式出现的,电池模组是按使用要求,通过对多个单体电芯的串、并联组合,配备相应的控制保护元器件组装而成。电池模组的多个单体电芯是通过电芯联接支架进行组装固定的,电芯联接支架包括设置在电芯两端的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现有的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之间是通过电芯进行固定支撑的,因此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的规格大小需与电芯的数量相匹配以保证横踢结构的稳定性,其存在着由于电池模组小,外壳大,剩余空间过剩,导致填充物过多造成浪费的问题;此外,现有的电芯联接支架应用于多层电池模组时,存在着多层电池模组未固定前,由于晃动出现错位而造成短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联接支架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芯联接支架,包括第一电芯支架、第二电芯支架和顶柱,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相向间隔设置,顶柱支撑在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之间,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均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设有电芯孔和第一插接部,顶柱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与第一插接部相互插接固定的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的端面设有螺丝孔,第一插接部设有对应于螺丝孔且让螺丝穿过的通孔,顶柱包括第一顶柱和第二顶柱,第一顶柱的每个端部的第二插接部的数量为一个,第二顶柱的每个端部的第二插接部的数量为多个,用于分别与相邻的多个第一支架或多个第二支架的第一插接部相互插接固定。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部为插接槽,第二插接部为插接柱。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顶柱的每个端部的第二插接部的数量为两个。
[0007]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槽为非圆形结构,插接柱与插接槽相适配。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为方形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为长方形结构。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设有至少一排电芯孔。每排电芯孔的数量为4个,4个电芯孔沿支架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的电芯孔的排数为1排、2排或3排。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电芯孔为圆形孔。
[001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电芯联接支架。
[0014]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5]本技术的电芯联接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可以解决由于电池模组
小,外壳大,剩余空间过剩,导致填充物过多造成浪费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多层电池模组未固定前,由于晃动造成短路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支架本体的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支架本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第二顶柱的结构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第一顶柱的结构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模组结构的分解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种电池模组结构的分解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种支架本体的结构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种支架本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6]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

8所示,一种电芯联接支架,包括第一电芯支架1、第二电芯支架2和顶柱3,第一电芯支架1和第二电芯支架2相向间隔设置,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芯支架1和第二电芯支架2沿上下方向(以图5和6为方向基准)相向间隔设置,但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芯支架1和第二电芯支架2也可以沿其它方向相向间隔设置。
[0028]顶柱3支撑在第一电芯支架1和第二电芯支架2之间,即第一电芯支架1和第二电芯支架2由顶柱3进行支撑固定而无需电芯4进行支撑,因此,第一电芯支架1和第二电芯支架2的规格大小可以不受电芯4数量的限制。第一电芯支架1和第二电芯支架2均包括支架本体100,支架本体100设有电芯孔101和第一插接部102,顶柱3的下上端部(两端部)分别设有与第一插接部102相互插接固定的第二插接部301,第二插接部301的端面设有螺丝孔302,第一插接部102设有对应于螺丝孔302且让螺丝5穿过的通孔103,螺丝5穿过通孔103与螺丝孔102螺接固定而将顶柱3与第一电芯支架1和第二电芯支架2锁紧固定。顶柱3包括第一顶柱31和第二顶柱32,第一顶柱31的每个端部的第二插接部30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顶柱32的每个端部的第二插接部301的数量为多个,用于分别与相邻的多个第一支架1或多个第二支架2的第一插接部102相互插接固定。
[0029]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102为插接槽1021,第一电芯支架1的插接槽1021开口朝下设置,第二电芯支架2的插接槽1021开口朝上设置,第二插接部301为插接柱3011,插
接柱3011插设在插接槽1021内,通孔103设置在插接槽1021的槽底且贯穿槽底。但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插接部102为插接柱,第二插接部301为插接槽。
[0030]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顶柱32的每个端部的插接柱3011的数量为两个,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架1或两个第二支架2的插接槽1021相互插接固定,从而实现将两个第一支架1或两个第二支架2拼接固定在一起(如图5所示),拼接简单,稳定好。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顶柱32的每个端部的插接柱3011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4个等。
[0031]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插接槽1021为非圆形结构,插接柱3011与插接槽1021为相适配,使得插接柱3011插设在插接槽1021内后,插接柱3011无法相对于插接槽1021转动,进一步提升稳定性。
[0032]本具体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00优选为长方形结构,使得整体结构更合理紧凑,但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联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芯支架、第二电芯支架和顶柱,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相向间隔设置,顶柱支撑在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之间,第一电芯支架和第二电芯支架均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设有电芯孔和第一插接部,顶柱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与第一插接部相互插接固定的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的端面设有螺丝孔,第一插接部设有对应于螺丝孔且让螺丝穿过的通孔,顶柱包括第一顶柱和第二顶柱,第一顶柱的每个端部的第二插接部的数量为一个,第二顶柱的每个端部的第二插接部的数量为多个,用于分别与相邻的多个第一支架或多个第二支架的第一插接部相互插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联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为插接槽,第二插接部为插接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联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柱的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涛
申请(专利权)人:量道厦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